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今天要分享的是第四套混戰計的最後一計,也是三十六計的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事見《左傳 僖公二年》。事情是這樣的: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想要吞併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為此,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獻計說:“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意思是說,請你用屈地出產的良馬和垂棘地區出產的美玉去收買虞國的國君,然後向虞國借道去攻伐虢國,事情就可以成功。晉獻公說:“這兩件東西都是我的寶貝,怎麼捨得送給別人啊!”荀息說:“如果能夠使虞國借道給晉國去攻伐虢國,那麼將來虞國也就會歸我晉國所有了。那時,你的寶物放在虞國的府庫裡,不就同放在晉國的府庫裡一樣麼!”晉獻公聽荀息說的有理,便採納了他的計謀。虞公不聽大臣宮之奇的勸阻,接受了晉國的要求,不但借道給晉國,還出兵幫助晉國攻佔了虢國的國都下陽。這是晉獻公十九年(前658)的事。過了三年,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國大臣宮之奇再次勸說虞公不要上當。他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然會跟著被滅亡。好比嘴唇和牙齒相互依存一樣,唇亡則齒寒。”但虞公不聽,並說:“晉國和虞國都屬姬姓,是同宗關係,晉國是不會加害虞國的。”宮之奇見虞公不聽他的勸阻,預見到虞國必亡,便帶著全家避難去了。後來,果然不出宮之奇所料,晉在滅虢之後,在回師途中,順手滅掉了虞國,虞公其家室都當了俘虜。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處在敵我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當敵方強迫小國屈服的時候,我方要立刻出兵,顯示威力,給予援救,這是不會不取得小國信任的。這是從困卦卦辭“困,有言不信”一語中悟出的道理。假道用兵的行動,不是靠花言巧語的欺矇就能取得的。必須是這個國家處於這樣的形勢:如果它不是受來自一方的威脅,就會遭到雙方的夾擊。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必然會用武力來逼迫它,我方卻從不侵犯它的利益進行誘惑,利用它僥倖圖存的心理,控制整個局勢。這樣,它勢必不能保住陣地,所以不必經過戰鬥,就可以把它消滅了。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當然,對處在夾縫中的小國,只用甜言蜜語是不會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護”為名,迅速進軍,控制其局面,使其喪失自主權。然後再乘機突然襲擊,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此計在軍事、外交、政治上都是“以假示真”法,真真假假施計於人,方可取勝,所以這一計的實踐,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不罕見,而且總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