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春節期間,歷史叔在眾多春節檔電影中,選擇了《長津湖之水門橋》。

作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冠軍,《長津湖》的續集中,出生入死的七連也最終迎來了永遠封神的一仗。

正所謂:“戰爭的主角永遠是人!”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因此,正如結尾中第七穿插連的唯一一個倖存者,伍千里當時在報到時高喊著:

“七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手段,無聲中戳中了觀眾的淚點,也是這群最可愛的人們犧牲的沉重哀傷。

青山處處埋忠骨,換得今宵人團圓。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長津湖戰役,歷史上是一次怎樣的戰役?

要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一戰可以說是中國志願軍一次以“氣”勝“鋼”的壯舉。

面對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中國志願軍憑藉著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成功創造出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

而長津湖戰役,也成為了朝鮮戰爭的拐點,徹底粉碎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聖誕節前佔領整個朝鮮的美夢,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打下了勝利的基礎。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作為美軍唯一一條撤退之路,水門橋一旦被炸燬,撤退的美軍卻無路可退。

為了斷絕美軍退路,志願軍戰士便以沉重的代價,在短短6天內三次炸燬了水門橋,雖說最終都被美軍修復,未能全面殲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但也讓美軍意識到志願軍的軍威。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透過“三炸水門橋”,還是未能阻止美陸戰一師後撤,並非志願軍戰鬥力不行,而是交戰雙方的工業實力差距實在太大。

對於中國志願軍而言,未能全殲美軍陸戰一師,算是一個遺憾。

而對於史密斯師長而言,這的確是不幸中的萬幸。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史密斯師長)

為何三炸水門橋都能及時修復,美軍還是選擇後撤呢?

海軍陸戰隊第1師作戰處長鮑澤上校就曾在不在回憶錄中寫道:“幸虧中國人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和通訊裝置,否則陸戰1師決不會逃離……”

事實上,面對美軍陸一師史密斯的駐紮基地與兩個團的兵力,中國志願軍投入了大量軍力,完全並非是一個營或者幾個連就能做到的。

而隨著朝鮮戰爭進入下半局面,志願軍在美軍撤退路上層層阻擊,同時對機場基地也進行瘋狂攻擊,導致美軍的戰鬥意志完全被動搖。

而在美軍空運傷員離開過程中,大量士兵假冒傷員,企圖能夠逃離戰場,也讓美軍軍心渙散。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再加上,隨著中國空軍與美軍空軍作戰次數逐漸頻繁。

蘇聯援助的米格15在效能上又優於美國F84,中國志願軍建立的米格走廊也逐漸安全,美軍飛機轟炸志願軍鋼鐵運輸線難度有逐漸加大。

可以說,若戰爭久拖不決,戰場消耗過大。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若蘇聯幫助中國訓練的潛艇一旦在1953年後能夠投入使用,美軍行駛在太平洋山的那些裝運各種物資的軍事運輸船,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志願軍海軍的目標。

也正因種種趨勢下,最終

艾森豪威爾

斷然否決了那些美軍高階指揮員的建議,排除所有的干擾,最終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水門橋》背後的歷史:6天三炸水門橋,中國志願軍如何逼退美軍

因此,正如電影中的七連,正因為這群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不畏生死,用鮮血和性命為整個宏觀大局做出了貢獻。

正因有句老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因此,讓我們再次為這群最可愛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