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醒來的時候,飯局還未結束,一切都在繼續……

上海的吳儂口音很好聽,但如果出來乍到,你百分之百聽不懂。百聽不厭的原因,是人們發音清,抑揚頓挫,起伏不定,如小橋流水,泉水叮咚。就彷彿百靈鳥唱歌時,人們都愛聽,至於唱的什麼內容,沒人說得出。上海稱吃飯為“愾反”,傻瓜是“港嘟”。如果三兩個人簡單吃點,進了門便“唱”起來:“牢擺,阿啦愾反”。老闆邊笑臉相迎:“儂不得鈔票啦 [您這幾天沒錢了]?”

等我醒來的時候,飯局還未結束,一切都在繼續……

飯局

吃飯,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消遣,飯店就是人們忙忙碌碌後的“加油站”,吃飯其實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飢腸轆轆的時候,進入飯店就有種溫暖。我不是什麼美食家,但我能夠用大腦去享受餐廳裡的意境,品位酸甜苦辣的人生。

在我工作的寫字樓附近,有一家米粉店,有點髒兮兮的感覺,老闆長得五大三粗,來上海多年,鄉音未改,一出口,就亮出徐州人豪爽的銅鑼大嗓門:“吃米粉嘍——,4塊錢一碗!”三張桌子,天天爆滿。人少的時候他老坐在靠近門口的那張油乎乎的桌子前,面前永遠有一碗沒吃完的米粉,遇到客人走進時,他會呼啦啦吃上幾大口,然後誇張似地咂巴咂巴大嘴,很有點做廣告的味道。

我吃了一口,有點鹹,便自言自語:“鹽放多了。”老闆立馬站起來說:“別吃了,換新的!”然後讓女招待叫出廚房裡的老闆娘:“二子他娘,這碗你吃!”女招待是位十六七歲的小姑娘,長得也很黑,她重新給我加工了一碗。我吃不下去,望著滿碗的紅油說:“太辣了。”老闆插話說:“吃!端回去你吃。”說完送給了女招待。我問這位黑姑娘:“你們吃幾碗了?”小姑娘說:“老闆三碗,俺兩碗。”我向老闆建議:“上海人的胃口小、味覺輕,要少放辣椒、少放鹽,米粉也要少而精。”老闆擺擺手說:“老鄉,你不懂,上海人愛乾淨,很少有人來吃,我主要面對江北人,分量少了,碰上個山東大漢,會罵我做生意不地道。”從此,這家米粉店在我心裡打上了烙印:漂浮的鮮亮紅油、粗野的嗓門、黑黑的臉膛,給上海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

等我醒來的時候,飯局還未結束,一切都在繼續……

寫文章到深夜,我愛去我居住小區附近的日本料理吃夜宵。半夜12點我去最合適不過,早來的人已經離去,下夜班的人還沒有到來。這時,我會揀一個靠窗的單身小桌坐下來,理一理凌亂的頭髮,裝摸裝樣地翻看一沓過期的報紙,在靜靜等待那碗骨頭加面的“白湯”。最快意的時候,是聽到大廳的木板門“哧呀”一聲滑開,走進一位和我好不哪去的“拓荒人”,大廳門內一字排開的日本裝束的中國服務員彎腰相迎:“阿西依瑪賽!”

等我醒來的時候,飯局還未結束,一切都在繼續……

因工作關係,我經常穿梭於大中城市的飯局之間,大多都是些程式化的一本正經,越是正統越感到相互之間的假惺惺,臉上的笑容有時自我感覺是畫好了貼上去的海報。於是,獨自一人就餐或與家人、親友團聚,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解脫。其實,最好的飯局是不散的宴席。在徐州老家,每逢節假日朋友聚會,我總喜歡投身在賓客中間,看周圍的人大哭、大笑、大嚷、大叫,夾帶握手和擁抱。這時,飯局未開,我便醉了。但我努力在控制自己,因為我深深知道,等我醒來的時候,飯局還未結束,一切都在繼續……

等我醒來的時候,飯局還未結束,一切都在繼續……

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