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喜歡就關注我,更多精彩分享等著你

你沒有看錯,盤點的就是吻,是吻,艾瑪,臉紅!簡直狂虐狗!各位看官走過路過千萬不要路過!

引言

上文我們說道奧地利國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政權鬥爭越來越殘酷,那麼後來怎麼樣?由於政治上的錯誤決策和長期陷於戰爭中導致了馬克西米褪去皇位。那麼他的後代是怎麼繼續領導這個王國。

多年戰爭皇權至上

馬克西米連多年陷身於義大利戰爭的漩渦中,併為戰事而在歐洲大陸來回奔波。1513年8月,他帶領一支英國軍隊在基尼蓋特同法國人作戰,幾個星期後,他又於10月與西班牙人一起在維琴察—起擊潰威尼斯人。這些狂熱的戰爭行動最終耗盡了他的資源,但取得的成果並不大。1516年同法國和威尼斯的和約為馬克西米連帶來了一些收穫,如科爾蒂納丹佩佐等地區,但也給他造成了損失,如維羅納等領地。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他試圖動員整個帝國的力量來反擊法國人的威脅,而且堪稱最早祭出德意志民族這張牌的德國君主,但是帝國的諸侯們並無多大響應。他是一位善於使用皇帝威嚴的髙手,他甚至發表過一篇自傳體詩歌《珍貴的思想》,以此來美化自己的形象。但他手中的資源無法滿足他的追求,雖然他擁有蒂羅爾的礦山和勃艮第領地的財富。他在戰爭中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但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去說服帝國的地方勢力和他的各個領地去接受更有效的政府和財稅體制。在民族國家崛起的近代早期的世界裡,他更像個“最後的騎士”,而不是馬基雅維利筆下的“君主”。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王朝聯姻政權強化

不過,他在安排王朝聯姻方面確實有一套。就在他的統治行將結束之時,他又成功地締結了另一樁雙重聯姻,聯姻的一方是他的孫子費迪南德和孫女瑪麗亞,另一方是雅蓋洛家族的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的孩子路易和安娜。在土耳其人威脅的刺激下,1491年的相互繼承權條約發展成1506年的王朝協定,進而又出現1515年的雙重聯姻。在訂婚儀式上,馬克西米連親自充當安娜的代理新郎。直到1516年,他的孫子費迪南德才答應這樁婚事,婚禮最終在1521年舉行。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馬克西米連於1519年1月12日死於威爾斯,此前他已因為沒有支付賬單而被驅逐出因斯布魯克。他甚至不能確保他的孫子査理能當選德意志國王,但他已經留給後者全套的家業,還有獲取更多家業的機會。他與西班牙和中歐的聯姻政策將鑄就哈布斯堡未來4個世紀的命運。

査理五世開啟新篇章

馬克西米連的繼承人査理五世已經於1506年成為勃艮第公爵和卡斯蒂爾國王。他於1515年成年,1516年阿拉貢的費迪南德死後,他成為整個西班牙的國王,並於1517年去那裡享用這頂王冠。1519年馬克西米連死後,當年6月28年,查理經重金賄賂後被一致推選為德意志國王,但直到1520年10月,他才從西班牙啟程去亞琛加冕。與此同時,奧地利等級會議派出的一個代表團前往西班牙,要求廢除管理委員會體制,但這個要求被嚴詞拒絕;不過,各個世襲領地的等級會議還是紛紛向它們的新統治者宣誓效忠,這個統治者彷彿已經把世界踩在腳下。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普世君主國的訴求如何評價?

除了西班牙、勃艮第領地和奧地利的世襲領地外,査理因為阿拉貢家族的繼承權而成為義大利和地中海沿岸遼闊地反的統治者。在海外,西班牙已經在加勒比海擁有殖民地,埃爾南科爾特斯已經於1519年2月在墨西哥登陸(皮薩羅則於1532年征服秘魯)。在神聖羅馬帝國,査理僅僅是國王和(當選的)皇帝,但是,當他在德國繼位後不久,他便獲得了符騰堡。從領地名錄上看,哈布斯堡看來已成為一個強大的聯合體。現在看來,弗雷德裡克三世的-說中暗含的普世君主國的夢想看來並非不可能實現。當査理五世的大法官麥庫裡諾加迪納拉於1519年向他提出這個夢想時,査理的確覺得“踏上了普世君主國的旅途”,以至於要“將整個基督教世界聯合在同一個權杖之下”。他的座右銘是“更進一步”,這似乎表明,査理的確自信滿滿地要走上普世君主國的道路。

但這種普世君主國的訴求從來都是不現實的。弗朗索瓦一世時期的法國不但同樣雄心勃勃,而且擁有某些決定性的優勢,如國內的交通聯絡和相對高效的行政體制。即使考慮到從新世界流入的金銀,法國的收入仍然能與哈布斯堡的財政力量頡顧。哈布斯堡領地極度分散,實際上無法管理,無法為普世君主國提供一個協調緊湊的平臺。甚至在查理五世當上皇帝以後,他的奧地利臣民仍拒絕承認維也納過去的管理委員會,並自行設立了新的管理機構。地方統治階層中間同樣騷動不安,這些階層試圖保持他們的自治權,查理的很多領地享有這類自治,最明顯的是在尼德蘭。

還有兩個因素限制了査理對普世君主國夢想的追求。一個是很現實的因素。如果說法國是基督教世界內部的抵制者的話,土耳其人則是一個巨大的外部威脅。另一個因素則更為抽象,但它的後果甚至更為重大,這就是馬丁路德的登場。就在馬克西米連發表他的騎士詩歌《珍貴的思想》的同一年,馬丁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在維滕堡城堡教堂的門口貼出了他的九十五條論綱。新教的興起是對傳統天主教世界觀的直接而致命的威脅,但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威、因而還有哈布斯堡的權威,都是建立在這個傳統世界觀上的。對於路德派、加爾文派和新出現的其他教派,査理五世可以採取大規模的武力行動,但從精神上說,“將整個基督教世界聯合在同一個權杖之下”的觀念已是一句空話了。此外,土耳其異教徒的威脅和路德宗異端的挑戰之間還有某種聯絡:當查理抵禦前者時,他發現自己已不可能鎮壓後者了。

如何看待査理五世帝國?

査理五世帝國的龐大規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威脅,但是,這個帝國的極度分散和缺乏整合性使得它很難被用作權力工具。查理繼續著哈布斯堡的傳統,渺無邊際地奢望世界霸權,因而使局面進一步惡化。如果他是個較為收斂的魅力型統治者,也許他會勸告他的諸侯說,法國人、土耳其人和新教徒的威脅是如此巨大(且不提下層人民的反抗),以致哈布斯堡的霸權對這些諸侯的安全而言是必須的。但査理五世從來沒有讓人喜歡過,而且,即便他在很長的時期內曾讓人恐懼,但恐懼的時間還不足以長到讓他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另一方面,馬基雅維利式的國家理性(筆)也不是査理五世的行事風格。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由於領地遼闊分散,查理五世不可能總是臨幸這些領地,為了緩解這種不便帶來的弊端,他採用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個老辦法,將這些領地分給各個家族成員去治理。這也是安慰其他家族成員,特別是他的弟弟費迪南德的一種方式。1521年,哈布斯堡最初的世襲領地“下奧地利”(恩斯河以上和以下的奧地利以及內奧地利)被當作安慰品給了費迪南德這個幼支。1522年,蒂羅爾及其銀礦又補給了費迪南德,但他的產業仍只是哈布斯堡龐大領地中一個很小的部分。不過在這個時候,將奧地利的原始領地封給費迪南德還只是暫時的做法,因為作為家族首腦,査理五世仍然是最高統治者。

査理五世的錯誤領導

査理五世的精力完全耗在領地的治理和為保衛領地而進行的戰爭他早年是在義大利與法國人的戰爭中渡過,在戰爭期間,査理手下沒有領到軍餉的部隊為了取得補償而在1527年洗劫了羅馬。這個不光彩的事件削弱了查理的聲望,但在軍事上他仍佔據上風。根據1529年的康佈雷和約,査理同意放棄勃艮第公爵領,但他迫使法國人放棄了米蘭。1530年2月240,教皇克萊芒七世在博洛尼亞——因為羅馬還沒有從1527年的搶劫中恢復過來——加冕查理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和米蘭公爵。這是最後一位受教皇加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同樣是在1530年,査理五世開始集中關注帝國事務,這還是自1521年他在沃爾姆斯帝國議會上質詢路德以來的第一次。當皇帝不在的時候,路德宗廣為傳播,“尤其是”在哈布斯堡的奧地利領地上。在1530年的奧格斯堡帝國議會上,路德派已經成為帝國一個有組織的、牢固確立下來的因素,他們提出《奧格斯堡信綱》便可以為證。這個情形改變了帝國的政治生活,也改變了皇帝的政治角色。1531年1月5日,査理五世成功地讓他弟弟費迪南德當選為羅馬人的國王(因而成為他的繼承人);但是,由於查理拒絕承認路德派的地位,由於他的天主教徒弟弟的當選,新教諸侯和帝國的新教等級會議於1531年2月組建了施馬克爾登同盟,這個同盟很快就得到了法國的支援。1532年,土耳其人推進到維也納城下,危急局面成為帝國政治變革的新動力:査理五世被迫在紐倫堡召集帝國議會,以便組建一支帝48國軍隊來保衛維也納,他已經不能繼續反路德派的政策了。但是,在帝國內部,新教軍隊在法國——還有英國——的支援下入侵符騰堡,迫使那裡的哈布斯堡勢力於1534年投降。

困境中如何突圍?

困境中的査理五世再次喪失在帝國內部的利益。1535年,他發起了一個戰略上很愚蠢、但表面看來頗為風光的行動,這就是入侵突尼西亞,因為這地方就在古羅馬的敵人迦太基的遺址附近。査理繼續以羅馬皇帝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勝利:1536年他在羅馬舉行凱旋儀式。到16世紀40年代,別的戰場上的勝利讓查理的膽子大了起來,他試圖粉碎施馬克爾登同盟,重建天主教的至上權威。1545年,他敦促教皇在緊鄰哈布斯堡領地的教會領地特倫特召集一次會議,1547年,一支帝國軍隊在繆爾貝格擊敗施馬克爾登同盟。現在的查理看來已是德國的主人,於是他在1548年的奧格斯堡宗教臨時協定中要求在整個帝國重建天主教。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但査理已經走得太遠了。1552年,新教諸侯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在尚博爾結盟。查理以前的盟友、薩克森的莫里斯帶領一支主要由新教徒組成、但也有部分天主教徒的部隊前來脅制皇帝。雖然査理避免了在因斯布魯克被俘的恥辱,並能在1552年冬天以圍困梅茨作為反擊,但這次局勢的轉變對他是個決定性的打擊。1553年1月圍攻梅茨失敗後,査理決定辭去他的政治頭銜,他的退隱開始於1555年。

皇位退讓客死他鄉

1555年的奧格斯堡宗教和約在帝國範圍內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這個檔案需要費迪南德來簽署,因為皇帝本人不能在這份終結天主教至上權威和宗教統一的檔案上籤上自己的名字,這種權威和統一是他的理想。1555年,查理辭去了尼德蘭統治者的身份;1556年他又辭去了西班牙的王位。1556年9月,他把帝位交給了費迪南德(但後者直到1558年才正式當選)。查理隱居西班牙,並於1558年死在那裡。

但哈布斯堡家族並未因他死去而放棄建立普世君主國的實際步驟。査理的兒子、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仍然在繼續追求這個目標,而且還取得了一些成功。1557年法國人在聖康坦戰敗,哈布斯堡得以控制義大利。由於法國陷入宗教內戰,加上南美白銀大量流入,菲利普二世顯然成了歐洲最強大的統治者。如果事態49像査理希望的那樣,菲利普能繼承他(至少是費迪南德)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如果菲利普1554年與英格蘭的瑪麗的王朝聯姻能有血脈延續,或者菲利普1559年對英國的伊麗莎白的示好能取得結果,也許某種類似於普世君主國的夢想真能變成現實,哈布斯堡的歷史和世界的歷史也會大為不同。但是,即便是西班牙國王的巨大財富和強大武力也無法抑制宗教革命,雖然他一度嘗試過。

他為了加強統治大搞政治聯姻,為何他的繼承人卻英年早逝呢!

在査理五世的普世君主國計劃失敗之後,哈布斯堡的幼支承擔了奧地利家族的很多責任,但給它的王朝資源並不多。費迪南德所依仗的家業,是哈布斯堡各領地中非常貧窮的一部分,他和他的繼承者必須面對擁有大批新教徒、躁動不安的奧地利領地,必須應付帝國的分裂和土耳其的威脅。不過,他們迎接這些挑戰的歷程,正是為哈布斯堡君主國奠基的一部分。

這些統治者們在長期的權利鬥爭中雖然起到了穩定政權的作用,但是長期的鬥爭卻讓這個國家陷入到了無端的內耗之中,這也是為什麼老話說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因了。

總結

我們發現對於任何一個統治者來說必須要做到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長期的迷戀戰爭,迷戀皇權,對國內政治經濟忽視程度不夠。這也是這個帝王統治中的最大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