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王翦

王翦

戰國

末期的名將,

秦國

統一六國時,許多戰役都有王翦父子的身影。趙國滅於王翦之手,

魏國

亡於王翦的兒子王賁。

荊軻刺秦王

,刺激秦王加速滅掉

燕國

,統帥秦軍的還是王翦。但一些歷史研究發現,王翦雖戰功赫赫,卻不似其他戰國名將那般勇猛,他名為戰將,實為“謀士”,並且善用“柔順”之術。

公元前224年,

秦王嬴政

召叢集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在追擊

燕太子丹

的時候,曾派出年輕的將軍

李信

統領先鋒軍,李信一舉砍下太子丹首級,一戰成名,獲得嬴政極大好感。當嬴政問攻取荊楚需要多少兵力時,年輕氣盛的李信說:“楚國現在是垂死之國,有20萬人足矣。”嬴政轉頭問王翦,“將軍以為如何?”王翦沉吟半晌說:“據我估計,非60萬人不可。”嬴政一聽,吃了一驚:“60萬?傾盡秦國之兵也難湊60萬,將軍怎會如此懼怕楚國啊?”於是,嬴政認為李信勇敢果斷,堪當大用,而王翦年事已高,已經失去了銳氣。王翦看到嬴政不贊成自己的想法,就主動稱病,“歸老頻陽”,回家鄉陝西富平養老去了。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

不久,李信和蒙恬統帥20萬秦軍出發。結果卻是,楚軍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7個都尉,秦國連吃敗仗。前線訊息傳來,嬴政大怒。於是他“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一路騎快馬趕到王翦家鄉,見到王翦就道歉:“都怪我當時沒采用你的計策,如今李信使秦軍蒙受了奇恥大辱。楚軍正一天天向西逼進,將軍雖然染病在身,難道真的忍心拋棄我嗎?”王翦卻故意推託,說“臣老了,也沒有了銳氣,身體又有病,不能替大王馳騁沙場了”。嬴政知道他還生自己的氣,好說歹說,王翦終於同意了,但也開出了條件,“如果大王真要用老臣,非給我60萬士兵不可。”嬴政一口答應下來,“定如將軍所願”。

王翦率兵出征時,嬴政親自送到灞上,為他擺酒壯行。但軍隊剛離開咸陽,王翦就策馬折了回來。此時,嬴政還站在那裡,見到他不解地問:“將軍何故返回?”王翦道:“作為大王的將軍,立功也不過是封侯而已,現在大王親自來了,我要及時申請田產,為子孫掙得一份家業啊。”嬴政大笑說:“將軍還擔心受窮嗎?趕快出發吧,咸陽西邊一萬畝良田此後就是你的了!”請求得到允諾,王翦連忙策馬向前。但沒過幾日,他又派兒子王賁去見嬴政,要求把咸陽東邊的五棟府第賞賜給他,嬴政也準了這個請求。再過幾日,王翦又派人去見嬴政,要求再賜給他一個獵場。嬴政又允諾:“只要王翦能滅楚,寡人何惜封賞?”於是下詔,賜王翦一百里青山作為狩獵休憩之所。

行軍途中,曾有部下詢問王翦,“將軍如此反覆求田宅,是不是太過分了?”王翦解釋說:“大王交給我60萬大軍,幾乎是秦國所有兵力,不這樣做,他能放心嗎?我不是在為子孫謀田產,而是在替自己找活路。我請賜田宅一次,他不相信,再請兩次、三次呢?他就會相信的。如果我懷有異心,就會奪取天下,到時天下都是我的,我又何必向別人索取田宅呢?”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

王翦率秦軍到達楚國後,楚王命大將項燕率軍40萬禦敵。在我眾敵寡的情況下,王翦卻沒有正面作戰,而是“堅守不出”。《史記》記載,王翦命令軍隊築起堅固營壘,只守不攻。楚軍每每挑戰,他卻始終不應戰。不僅如此,他還讓士兵飲酒作樂,戲耍沐浴,玩跳遠、丟石子的遊戲。如此這般,居然持續了一年。這一年裡,不僅項燕琢磨不透,就連嬴政也按捺不住,屢屢派人催戰。終於,項燕不耐煩了,他看不出王翦的意圖,便率軍向東移動。不料,就在這個時候,王翦趁機率兵殺向楚軍,楚軍沒有防備,下令後撤。秦軍乘勝追擊,在蘄南(今安徽宿州)大敗楚軍。第二年,王翦攻破楚國都城壽春,俘虜了

楚王負芻

,楚國滅亡。

從滅楚之戰可以看出來,王翦雖然與

白起

廉頗

李牧

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但他的確並非以驍勇著稱。以60萬秦軍打敗40萬楚軍的戰例而言,他也不過是用了人海戰術而已。在其他戰場上,王翦也是將計謀用到極致,其中還不乏一些陰謀。

公元前229年,趙國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引發了大饑荒。嬴政便趁機攻打趙國,派出的將領就是王翦。王翦率領秦軍直下井頸關(今河北井陘),切斷了趙國的後路,又命幾十萬大軍包圍邯鄲,打算把趙國一窩端掉。當時趙國以名將李牧迎戰,但李牧的處境怎一個慘字了得,國家遭遇地震,損失慘重,人心浮動,軍隊很難集結。交戰雙方實力如此懸殊,王翦卻沒能迅速得勝。李牧根據趙國的地理優勢,制訂了北守南攻的策略,幾番搏殺下來,雙方几近平手。就在兩軍浴血奮戰、相持不下時,王翦使出了反間計,給李牧打了黑槍。

一方面,王翦派人前往趙營,提出休戰議和。李牧正求之不得。於是,兩方休戰,李牧與王翦書信來往。另一方面,王翦又派人趕到邯鄲,拿出一萬兩黃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讓其暗中散佈謠言,說李牧與秦軍議和是為投降秦國作準備,還把李牧與王翦的往來書信拿來當作證據。趙王是個庸君,聽信了讒言,於是解除了李牧的兵權,起用了毫無指揮才能的趙蔥。李牧不服,趙王竟授意趙蔥把他殺了。李牧治軍有方,與官兵共同生活、戰鬥多年,頗得士心。李牧一死,趙國軍心渙散。趙蔥上任後,主動向秦軍進攻,破壞了李牧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結果趙軍如決口的堤壩般一潰千里,秦軍趁勢衝殺,趙軍全軍覆沒,趙國滅亡。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

忠君愛國,本來是傳統的政治倫理,但這種倫理常常沒有辦法實現君臣和諧。王翦的“求田宅”之謀卻找到了實現的關鍵——君臣共利,即臣子僅有忠誠是不夠的,只有共同利益的存在,君主才會更放心。很多時候,與大公無私相比,君主寧可認為獲取利益才是臣子忠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