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跨越“能力終點線”,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健康」跨越“能力終點線”,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健康」跨越“能力終點線”,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時候,我們總會夢想未來的自己能取得怎樣的成就。當你即將實現一個夢想時,又會生出一個新的夢想。人們總是渴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但眼前似乎總有一條能力終點線,在阻礙著我們前行。所謂“不可能”就是比這條更遠的地方。當你試著去觸碰它時,就會發現這條線其實並不存在,沒有什麼能限制你。《盜火》的作者,全球心流體驗專家史蒂芬·科特勒的新書《跨越不可能》,講的就是如何超越這條“能力終點線”的方法。 01 運動員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20世紀90年代初,史蒂芬·科特勒成為了一名記者,那個時候,極限運動(滑雪、衝浪、跳傘、攀巖等)剛開始走進公共視野,並沒有多少記者深入瞭解這些運動,史蒂芬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我比別的記者更瞭解某一項極限運動,那我獲得工作的機會就多一點。”於是,他真的開始了追隨那些在高山大海間乘風破浪的職業運動員。在挑戰自我的同時,他也收穫了很多:兩根手指粉碎性骨折,兩根鎖骨骨折,肩袖撕裂,四根肋骨骨折,兩隻胳膊和手腕斷裂成6塊,兩塊膝蓋骨斷裂,腿上65處骨折,尾椎骨折。這些便是追求不可能的代價。但是,在經歷過這些事情之後,史蒂芬·科特勒在自己身上發現了出乎意料的變化。他說:“這種進步非常出乎意料,而且很難解釋得通。那些在三個月前被認為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從來沒人做到過,看似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僅做到了,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做到了。”運動員的潛能就像是個謎,舉個例子,衝浪這項古老的運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項水上運動的發展都很緩慢。從公元4世紀這項運動被髮明起,一直到1996年的這一千多年裡,人類衝浪最大浪高紀錄是25英尺 。那時人們普遍認為這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不可能再超出這一範圍,因為這是由自然規律所決定的。然而在今天,僅僅過了25年,運動員已經能夠在60英尺高的海浪中衝浪,而且有時還會挑戰超過100英尺的巨浪。人們不禁想要知道,運動員是如何完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的?在這個謎題被破解之前,我們先要解答的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為什麼是這些運動員? 02 實現不可能有一套“公式”為什麼實現不可能有一套公式?在史蒂芬·科特勒的心流研究小組裡,有一句經常被提到的話:“個性是無法複製的,能複製的是生物機制。”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們常常會感覺,套用別人成功的方法,幾乎沒什麼用。但生物機制可以,這是人類在千百年進化中形成的共同特質。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實現不可能的生物學公式是什麼?答案就是心流。 “心流”這個詞彙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20世紀70年代創造,當時,他開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關於巔峰表現的研究,他走遍世界各地,就“一生中何時自我感覺最佳,表現最好”採訪了成千上萬的人。與他交談過的每個人,無論有何種文化、階層背景,無論 性別、年齡,都異口同聲說,當自己處於一種不同往常的意識狀態時,自我感覺最好,表現最棒。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個決定、 每一個行動都自然“流出”,與上一個決定或行為無縫、完美地銜接起來。契克森米哈賴之所以選擇“心流”這個術語,是因為這就是這種狀態本身的感覺——漂浮或飄逸,心流即為對這種體驗的字面描述。心流被定義為“一種最理想的意識狀態,該狀態下人們會呈現出最佳的自我感覺和外在表現”。更具體地說,“心流”這個術語描述的是 我們專注於手頭的任務時,那種全神貫注的、忘我的甚至感受不到周圍一切的狀態。我們的行動和意識合二為一,自我意識消失, 時間似乎靜止了。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外在表現也就會突飛猛進。心流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但在實現“不可能”的事情時,心流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毫無疑問,實現不可能是需要心流的,但同時也需要透過訓練來強化心流所能啟用的技能:動機、學習力和創造力。這四點加起來,就是實現不可能的公式:動機、學習力、創造力和心流。在《跨越不可能》一書中,作者史蒂芬·科特勒詳細地解釋了這一套公式中的四個關鍵點。 03 每個人都能夠習得的行為行動指南在書中,史蒂芬·科特勒引用了他朋友彼得·戴曼迪斯的一句話:如果你認為你可以,你就可以;如果你認為你不行,你就不行。陳春花教授在為本書作序中提到,這一句話帶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成長型思維。這個概念同時出現在這本書的“動機”和“學習力”兩個部分。史蒂芬 · 科特勒認為:“如果你的思維是固定型的,意味著你相信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再多的練習也不會幫助你提升;如果你的思維是成長型的,意味著你相信天賦只是一個起點,練習會讓一切變得不同。我們如果要挑戰不可能,那“成長型思維”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這種底層思維,我們就沒有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動力。動機是一切的開始。我們應該先有動機,然後再給自己設定目標。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乾脆躺平算了。”史蒂芬·科特勒建議,無論生活多麼忙,用日常生活 20% 的時間,去探索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然後就是學習,並且是有目的地快速學習。要掌握一個新的領域的知識,最忌盲目學習,史蒂芬·科特勒提出了五本書“擊穿”一個領域的讀書法。 你讀的第一本書應該是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暢銷的書,為的是體驗和熟悉這個領域。第二本是很受歡迎但專業性更強的書, 這是正式學習的基礎,它最好能讓你興奮起來。第三本應該是半專業書,依然好讀,但是開始出現外行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以及 對這個話題相關背景的討論。第四本書,讓自己接觸這個領域內真正的專家討論,以及主流專家的共識。這本書將會很難讀,但啃下這本書, 你就基本與主流專家同步了。最後一本書,是關於這個領域的前沿討論。這本書的文字不是最難懂的(最難的是第四本書),但是閱讀會比較困難,因為需要停下來進行大量思考和檢索。讀完這本書,你就掌握了這個領域發展的節奏。第三個技能是創造力。我們都知道,有點兒創意並不難,每個人似乎都有靈光一現的時刻。但巔峰表現需要持續地產生好的創意,這就需要培養創造力的技能。吉爾福特首先對創造力展開科學研究,他把創意定義為“發散型思維”,並認為這種能力有四個特徵:流暢性、變通性、 獨創性、精細性。關於創造力的這章十分有意思,史蒂芬·科特勒列舉了很多關於提高創造力的具體方法,甚至還有操作步驟,這些方法有些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它們確實有用。比如喝一點小酒、跑步、瑜伽、吃零食之類的,好用又實用。最後的終極技巧就是心流了。心流的確是一種很棒的狀態,但這只是整個心流迴圈的一個階段。完整的心流迴圈包括掙扎、放鬆、心流和恢復四個階段,每獲得一次心流體驗,都意味著你需要完整地經歷這個過程。你需要在不適、放鬆、流暢和寧靜中迴圈往復,這才是心流的全貌。

近日要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