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2021年12月26日18:10時~12月27日0:55分,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又執行了一次出艙任務,航天員葉光富搭乘機械臂轉移到了任務位置,航天員翟志剛則透過艙壁扶手自由移動到了任務位置。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此次出艙時長為6個多小時,主要任務是給位於小柱段下方的全景相機C增加一個20釐米長的支架,擴充套件全景相機C的視野,然後對多種科學裝置效能進行再次驗證,飛天航天服,大機械臂等。

這是中國航天員葉光富的首次出艙,是神舟13號航天員的第2次出艙,是中國空間站入軌以來的第4次出艙,也是中國人在2021年的最後一次出艙。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中國航天員不負眾望,翟志剛和葉光富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出艙任務,多家媒體對出艙過程進行了現場直播,如果大家還沒看夠,2022年將有更多的出艙活動,我們只需要拭目以待就好。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空間站航天員每次出艙都用到先進的機械臂,4次出艙機械臂被使用4次,2021年11月,

中國空間站的“任督二脈”已通,現在機械臂還剩下最後的考驗。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中國空間站機械臂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大機械臂,另一個是小機械臂,設計壽命都為10年,10年壽命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需求,再說了,實際使用壽命要遠遠越過設計壽命。

現在,正在天和核心艙上作業的是大機械臂,大機械臂是中國空間站主要機械臂,重700多公斤,臂長10。2米,大機械臂由三個肩部關節、一個肘劉關節和三個腕部關節構成,兩站再加上兩個末端執行器。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採用“3肩+1肘+3腕 ”結構,

大機械臂擁有7個自由度,可以精準地轉移到任何一個任務位置,安全無死角,

末端轉移速度為

0。3米/秒。為了防止

機械臂與物體

相撞,每一處關節都具有極敏感的觸覺神經。

別看中國空間站大機械臂總重量只有700多公斤,但是它的最大負載量達25噸,也就是說,即便把它放到地面上,通電後也可以舉起25噸重的物體。

大機械臂的用途實在是太多了,可以像一條毛毛蟲那樣,在空間站艙室外壁上爬來爬去,哪裡有末端執行器介面,大機械臂就可以來到哪裡。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大機械臂可以將航天員和攜帶的科學儀器送到指定位置,也可以進行艙外貨物搬運,甚至可以進行“艙位轉移”和代替航天員來進行艙外作業。

神舟13號航天員將於2022年4月中旬返回地面,當神舟13號與天和核心艙分離後,大機械臂將進行升空以來最複雜的一項技術考驗-“艙位轉移”實驗,把天舟2號貨運飛船從一個對介面轉移到另一個對介面。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目前,天舟2號貨運飛船位於天和核心艙的前向介面上,大機械臂將有可能把天舟2號轉移到天和核心艙下方介面,“艙位轉移”操作主要由大機械臂來完成,天舟2號貨運飛船無須啟動引擎系統。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艙位轉移”實驗是大機械臂的最後一項技術考驗

,在考驗通過後,天和核心艙將迎來天舟4號貨運飛船,大機械臂也會等來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還有它的“小兄弟”小機械臂。

小機械臂長約5米,既可以獨立作業,也可以跟10米長的大機械臂連線成一個整體,就像變形金剛一樣,組成一個更長的機械臂,牽引距離一下子可擴充套件到15米,大大增加了機械臂的活動範圍。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2021年11月7日,神舟13號航天員出艙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在小柱段上安裝

大小機械臂的級聯裝置。

級聯裝置安裝後,大機械臂可以透過級聯裝置前往

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實驗艙上的

小機械臂可以透過級聯裝置來到天和核心艙,大小機械臂也可以透過級聯裝置組成一個更大的機械臂。

航天員4次出艙4次用到機械臂,“任督二脈”已通,還剩最後的考驗

有人將中國空間站

安裝

級聯裝置比喻成是打通了“任督二脈”,這比喻真的是太恰當了,有了級聯裝置,大小機械臂可以來個“雙劍合璧”,

那麼中國空間站的功能就更強大了。有趣有料的科學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