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些病去趟核醫學科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

受訪專家:

楊吉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核醫學科主任

擅長:甲亢、甲狀腺結節診治、骨轉移治療、SPECT/CT顯像和PET/CT顯像,特別是兒童疾病的SPECT/CT和PET/CT臨床應用,一系列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兒科核醫學的空白

出診時間:週三

家裡孩子患上這些病,建議去趟核醫學科做檢查。

神經母細胞瘤:

核醫學檢查能更早發現是否有骨轉移

當孩子不幸罹患神經母細胞瘤時,醫生往往需要藉助影像學檢查對疾病進行全面評估,其中,核醫學檢查作為功能成像方法,能夠準確識別病灶部位、輔助判斷病變性質,因此對於神經母細胞瘤的分期、治療方案選擇、療效評估及預後判斷至關重要。

目前,常用於神經母細胞瘤的核醫學顯像方法主要有123I/131I-MIBG顯像、18F-FDG PET/CT顯像、全身骨顯像及腎動態顯像。

楊吉剛談到:“骨/骨髓是神經母細胞瘤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有無骨/骨髓轉移直接關係到神經母細胞瘤的分期、治療方案的制定和預後。而核醫學檢查中的全身骨顯像可以早於X線平片3~6個月發現神經母細胞瘤骨轉移病灶。123I/131I-MIBG顯像可以更早期、準確、靈敏的評估骨及骨外軟組織情況,123I-MIBG成像效果更好、輻射劑量更小,是目前全身影像檢查的首選。”

兒童腎積水:

核醫學檢查可精準顯示腎功能改變

“核醫學科可以為腎積水患兒精準地判斷腎臟的位置、大小、形態及腎實質改變、分腎功能、尿路梗阻性質,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依據。”楊吉剛主任談到,核醫學腎臟顯像包括腎動態顯像和腎靜態顯像。

腎動態顯像是評估分腎功能,是測定腎小球濾過率的一種可靠方法,由於2歲前腎臟發育不成熟,腎小球濾過功能低,建議2歲以下兒童應用腎小管分泌型顯像劑(如:99mTc-EC)評估分腎功能。腎動態顯像還可以協助判斷尿路梗阻部位、性質、程度。腎靜態顯像常用於協助診斷腎盂腎炎、腎瘢痕形成、分腎功能,被國際指南認可推薦應用。

異位胃粘膜:

能找到便血原因

異位胃粘膜好發於胃以外的消化道節段,它是導致小兒消化道出血,是無痛性便血的常見原因之一。

“核醫學檢查是排查小兒無痛性便血原因的安全、無創的檢查方法。”楊吉剛主任介紹,特別是在臨床需要排除異位胃粘膜致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方面更顯優勢,因為小腸是胃腸鏡檢查的盲區,血管造影對於小兒來講又難以承受,鋇劑檢查陽性率很低。

因此,核醫學科常會採用高鎝酸鹽(99mTcO4-)顯像劑,來判斷是否存在異位胃粘膜,協助判斷是否存在梅克爾憩室、腸重複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特異性較高。

新生兒膽道閉鎖:

核醫學檢查的靈敏度能高達90%以上

膽道閉鎖是由於新生兒先天性的膽道生長髮育缺陷引起的區域性或大範圍的膽道狹窄或引流不暢,導致嚴重的阻塞性黃疸,進而影響新生兒的生長髮育。

楊吉剛主任指出,懷疑患有膽道閉鎖時,可以在核醫學科使用核素進行肝膽動態顯像。新生兒膽管非常細小,常規超聲檢查不理想,而且對檢查者要求高,易漏診,膽道造影雖為金標準,但其為有創檢查。而核醫學科的肝膽動態顯像是一種無創、安全、診斷效能高的檢查方法,靈敏度高達90%以上。可以有效的鑑別膽道閉鎖和新生兒肝炎等疾病。

連結:

北京友誼醫院核醫學科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臨床核醫學創始單位之一。目前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後流動站,目前承擔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和國際留學生的教學工作。

目前科室可開展的專案有:SPECT/CT顯像、PET/CT顯像、131碘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89鍶和223鐳治療骨轉移。其中以兒科核醫學為特色,包括腎動態顯像、腎靜態顯像、全身骨顯像、肺灌注顯像、腦灌注顯像、淋巴顯像、甲狀腺與甲狀旁腺顯像、兒童腫瘤顯像、PET/CT顯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