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飛天"上的8個晝夜(大健康觀察)

"雪飛天"上的8個晝夜(大健康觀察)

圖為醫療保障團隊密切關注賽場情況。

"雪飛天"上的8個晝夜(大健康觀察)

圖為首鋼滑雪大跳臺,其起跳高度和落地坡面對雪上極限運動醫療保障提出了挑戰。

"雪飛天"上的8個晝夜(大健康觀察)

醫務保障團隊在賽道上轉運受傷運動員。

"雪飛天"上的8個晝夜(大健康觀察)

醫生為受傷運動員快速查體,並指導下一步治療。

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之一,有“雪飛天”的美稱。

在這裡,運動員要從垂直高度48米、坡面30度的起跳區全速滑下85米,在空中完成旋轉、抓板等技巧動作後,在坡面38度的落地區平穩著陸,是難度極高的極限運動。

在這裡有這樣一支隊伍,當谷愛凌、蘇翊鳴奪冠時,儘管近在咫尺卻必須堅守崗位,保護賽場上運動員和賽場下觀眾的健康和平安。他們是這裡的醫療保障團隊。

2月15日,“雪飛天”完成本屆冬奧會全部專案的比賽。同時,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醫療保障團隊,也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揮別首鋼賽區。

比賽前一年就開始準備了

按照賽程,從2月7日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開始,到2月15日單板滑雪大跳臺決賽,首鋼滑雪大跳臺共有4個專案進行比賽,賽程並不長,但醫療保障準備工作從一年前就已經開始準備。

“這裡是北京賽區唯一一個雪上場館,而且全是新專案,可供借鑑的場館醫療保障和救治經驗很少。”場館醫療官、北京天壇醫院人力資源處處長康帥說,為了儘早熟悉場地和救治流程,從2021年3月開始,醫療保障團隊就開始進行技術準備和各種推演。

醫療保障團隊共有成員74名,承擔運動員和觀眾的醫療保障工作。在團隊組建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除了場館醫療官康帥、副醫療官王昊等神經外科專業的骨幹外,保障團隊成員分別來自骨科、頜面外科、普外、心內、呼吸、急診等專業,一方面能夠滿足創傷救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夠應對常見內科疾病的救治。

“首鋼滑雪大跳臺共有4個醫療站。其中兩個FOP(比賽場地)醫療站一個在起跳臺旁,一個在結束區。還有一個運動員醫療站和一個觀眾醫療站。”康帥說,落地區是最危險、最關鍵的地方,而救治最難的是中段的平臺區,那裡有近40度的陡坡,“人爬上去都困難,不要說轉運了”。

在接下來的300多天裡,在冬奧組委和醫院的幫助下,醫療保障團隊一邊儘可能多地收集賽事保障資訊,一邊充分設想各種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反覆討論、演練應急預案的各種細節,每個環節的銜接要求精確到秒。

“真到了賽場上,一旦發生意外,必須儘可能減少傷員痛苦,實現快速高效救治。”康帥說,“我們的一舉一動,表現的是中國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精神面貌,一點兒都不能含糊。”

救援演練中遭遇“當頭棒喝”

2021年12月1日開始,醫療保障團隊陸續進駐首鋼滑雪大跳臺;農曆小年剛過,“大部隊”全部到位。

“太美了!”剛到賽場,隊員們被覆蓋著白雪的“雪飛天”驚豔了,接著就被拉到醫療站,開始“真刀真槍”的演練。

如何在保護固定上肢的情況下脫卸傷員的雪板,在坡道上抬起傷員脊柱板時如何協調4位隊員起身的高度姿勢,在救援過程中如何保護運動員的隱私,如何讓重達300斤的船式擔架“聽話”……一些在手術室裡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在天寒地凍又很滑的雪地上,讓醫生們顯得笨手笨腳。

“要想遊刃有餘,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反覆練習。”王昊說,每次演練,團隊都要多角度記錄下來,大家對照影片中的問題反覆練習,不斷改進。

“摔跤、流汗,甚至受傷都是常事,但是沒有人叫過苦,都憋著一股勁。”隊員曾崢說。

這段時間,康帥和王昊兩位醫療官經常是從早上6時開始工作到次日凌晨,房間裡的燈光經常徹夜長明。

由於大跳臺專案的挑戰性和危險性,FOP醫療救援受到國際奧委會科學和醫療委員會官員的特別關注。他們對保障團隊的裝備和藥品、救援流程和緊急預案進行了考察並高度肯定。國際奧委會急救專業的醫生也給保障團隊講授了相關知識和救援要點。

艱苦的練習效果明顯,就在隊員們配合越來越默契、救援效率和效果越來越好的時候,到賽場考核救援工作的國際雪聯競賽主管裡奇給團隊出了兩道難題。

“一個是,起跳平面距離地面12米高,運動員如果在此處墜落,傷情會非常嚴重,怎麼才能用最快速度把傷員平穩地運送到落地區進行救援;一個是,運動員墜落在傾斜角度近40度的坡道上,因疼痛焦躁而捲曲身體,如何安全固定運動員,防止運動員和救援者不從坡道滑落?”康帥說,這“當頭棒喝”讓保障團隊再次警醒。

經過團隊反覆設計和練習,裡奇提出的問題得到了滿意的解決,最終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雪聯的認可,認為處置是準確的,固定和轉運非常專業、安全和快速。

農曆除夕,保障團隊是在雪上度過的。清晨6時出發,6時30分全部就位。他們進行了操演:“運動員”從賽道上飛速滑下時突遭意外,FOP團隊各司其職,快速有效將“傷員”轉運……一場雪上全要素演練,成為全體隊員最難忘的除夕記憶。

不忘職責,把歡呼放在心裡

2月3日8時51分,冬奧會訓練日一開始,就出現了救援情況。

“賽場有運動員摔倒,裁判中止比賽,示意醫療介入!”

“FOP呼叫醫療官,吳瑞卿醫生已進入賽場檢視傷員。”

“傷者右腿部著地後疼痛無法行走,需要轉運!”

醫療團隊攜帶脊柱板、頸託和急救包進場,2分鐘內將傷員運至場地外,比賽繼續。保障隊員、骨科醫生曾崢快速評估傷情。

“FOP呼叫醫療官,懷疑傷者右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需轉往定點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此時,時針指向8時56分。15分鐘後,傷者被轉運至定點醫院;半小時後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右膝關節外側韌帶斷裂,已經迅速採取治療措施。

之後,這樣的場面在首鋼滑雪大跳臺時不常出現。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初君盛和國際醫療部護士長楊志鳳帶領16位醫護骨幹和4名高校志願者,組成了FOP醫療站和賽道醫療點團隊,承擔著比賽場地救援和醫療保障的最前沿任務。同時,觀眾醫療保障工作也已經啟動。

“每天6時到場地,部署各點位工作,等待觀眾入場。最後一名觀眾離場後,檢查裝置和場地,我們再離開。”團隊成員杜萬良說,每一天的保障工作,都在考驗著隊員們的觀察力和耐心。

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谷愛凌獲得金牌。

2月15日,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蘇翊鳴奪得金牌。

就在全場變成歡樂的海洋時,近在咫尺的保障團隊卻必須保持冷靜。“谷愛凌、蘇翊鳴奪冠時,我們保障團隊就在旁邊!大家都非常激動,但是隻要觀眾不退場,我們就不能忘記職責,時刻把本職工作放在心上。”杜萬良說。直到現場觀眾全部離開,保障團隊的工作人員們才有空閒,以大跳臺為背景拍合影,留存紀念。

2月15日,首鋼滑雪大跳臺的比賽專案全部結束,醫療保障團隊也完美謝幕,準備迴歸本職,回到診室、手術檯。精彩的比賽、艱苦的工作,給團隊每一個人都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冰墩墩’到貨沒?結束後我要去‘搶’一個!”說起完成任務後的願望,大家不約而同地說。

本文圖片均由首鋼滑雪大跳臺醫療保障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