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5G技術普及以及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崛起,讓高階晶片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同時,全球缺芯危機,也促使著我國半導體產業加速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內企業接連傳出喜訊,技術突圍的新聞屢見不鮮。

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不過,由於晶片製造涉及太多環節。因此可自主生產的“國產晶片”,工藝提升速度非常緩慢。

14nm晶片確認

而在日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研究員包雲崗博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明年中國將實現14nm晶片量產。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國電子資訊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同樣表述過該類似觀點。業內人士的紛紛表態,變相證明了國產14nm晶片十拿九穩的事實。

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雖然目前大多數使用者目光都焦距在5nm、7nm ,甚至是臺積電還沒有研發的4nm、3nm技術上。但不少業內人士都有指出,與其浪費資源研發先進工藝,不如集中力量先建立起完全可控的晶片產業鏈。

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在今年半導體大會上,中科院吳漢明院士直接表示,在5nm上做無用功,不如吃透55nm。由此可以看出,晶片產業鏈實現全面國產化,遠比新技術研發更重要性。

國產晶片跨過分界線

其實,對於即將實現14nm晶片國產的中國晶片產業鏈而言,14nm技術雖然算不上先進,但在目前晶片市場上卻是中堅力量。要知道,長久以來,28nm晶片一直都被視為是晶片技術的分水嶺。

而且,目前市場上最為緊缺的工藝正是28nm,雖然使用該工藝打造的晶片在智慧手機行業已經很少見,但在汽車行業,家電行業,28nm憑藉極強的穩定性成為了廠家的首選。

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中國晶片產業鏈實現14nm晶片國產化,不僅意味著,國內晶片產業可以提速28nm產能,還代表著中國晶片產業鏈可以在更多產品上,避免被美國技術卡脖子。

70%自給目標有望實現

最重要的是,有此技術加持,中國晶片產業有望提前實現70%晶片自給自足的目標。而且,中國晶片產業鏈或將藉助該技術幫助,在國際上快速提升自身影響力。

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要知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成熟工藝打造的中端晶片市場需求量都會呈增長趨勢。未來晶片市場將不再是得技術者得天下,誰擁有更多的中端晶片產能,誰就能在晶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也是因此,最近兩年,各大晶片製造商紛紛開始擴建工廠。即便是此前一度表示28nm工藝產能遠大於需求的臺積電,也開始打臉自己,無視美國反對堅持對南京晶片工廠進行擴建。

中科院傳來好訊息,國產14nm晶片已確認,70%自給率不是空喊口號

但在當期,成熟工藝在晶片市場所佔比重提升,最大受益者還是中國廠商。畢竟中國擁有最大晶片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和物聯網產業發展持續領先海外。在晶片市場優勢以及國產替代風潮加持下,中國半導體企業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寫在最後

當然,長遠來看,我國想要徹底擺脫晶片卡脖子問題,對於先進工藝研發自然是不能放棄。雖然目前摩爾定律越來越難以維持,工藝升級速度逐漸放慢,整個市場環境對於對於處於追趕位置的晶片廠商來講,可以說是無限利好。

但也要知道,即便當前海外廠商停止技術升級的步伐,國內企業想要在技術上追趕上頭部企業也需要五六年時間。

考慮到國內企業還沒有解決半導體裝置自產問題,追趕時間線只會拉的更長。總體來說,想要實現晶片自給自足的目標,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