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馬拉松”為辦賽熱敲警鐘

“奪命馬拉松”為辦賽熱敲警鐘

因極端天氣,甘肅白銀一場172人參加的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中21人意外喪生,遇難者不乏圈內頂尖選手。

慘重傷亡震驚社會,也讓公眾對馬拉松特別是常常被稱為“山地馬拉松”的越野跑有了更多認識。

越野賽何以“奪命”?

從目前通報的情況看,天氣突變氣溫驟降導致選手失溫、失聯是主要原因。

但更多人在追問,極端天氣固然不可控,可賽事執行、保障又有無失控?

此前的強對流天氣警報為何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是否有山區賽道天氣變化的即時通報和研判、預警機制?此外,在西北高海拔山區比賽,衝鋒衣等保暖裝備為何沒被列為強制裝備?應急點和補給站設定是否合理?很大一部分賽道處於無人區,這些區域的賽事安全如何保障?目前,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期待公眾的種種疑問能夠得到科學嚴肅的回答。

血的教訓令人痛心,更給國內“辦賽熱”重重敲了一記警鐘。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的普及,馬拉松、徒步越野、山地腳踏車賽等戶外運動廣受歡迎。同時,由於看中了舉辦這些戶外賽事能夠拉動區域消費,打造文旅品牌,收取贊助費、廣告費、參賽費等,一些地方及企業也相當熱衷辦賽。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僅越野馬拉松賽事就達 481 場,參賽人數達80多萬人次。

而與這種供需兩旺、遍地開花相對的是,賽事服務、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往往還跟不上趟。

事實上,舉辦包括馬拉松在內的運動賽事本就是一項極為科學專業的工作。路線規劃、天氣預報、醫療救治、應急救援等等,需要事無鉅細,提高安全係數。

但現實是,很多承辦企業要麼想縮減各種“看不見”的投入以節約成本,要麼根本不具備組織高風險體育賽事的資格和能力。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以為招完標就萬事大吉,在指導與監督上不想管或不會管。

而白銀越野賽的重大意外,讓相關各方不得不冷靜反思:馬拉松賽要不要到處都辦,要辦該怎麼辦?

安全保障,一失萬無。痛定思痛,必須拿出切實舉措,健全馬拉松賽舉辦機制、落實監管責任,提高賽事組織運營的專業化水平。

比如,要求賽事運營者參加專業培訓,組織賽事必須提交完整的設計方案、應急預案等等。對賽事組織者和運營者來說,絕不能一味追求效益、規模、難度等等,而是要把“安全”當做頭等大事,路線規劃要合理,天氣預報要準確及時,強制裝備目錄要列全並做好賽前檢查,危險路段要提前安排好救援隊伍和設施,等等這些工作都當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對賽事和參賽者負責。當然,於參賽者來說,也一定要明確,馬拉松特別是越野跑,不是簡單的大眾健身專案,而是極限挑戰運動,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不可過度自信,不可麻痺大意。平時也要掌握戶外專業知識和安全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說到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多想一步,才能應對“不測風雲”。

“平安回家,才是馬拉松的終點。”

崇尚體育精神,首先是要對體育、自然和生命有敬畏之心,科學辦賽,科學參賽。各方相向而行,摒棄急功近利與麻痺僥倖心理,才能讓馬拉松等體育賽事迴歸本真,健健康康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