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見微)遷徙候鳥在額爾古納找到“家的感覺”

中新社呼倫貝爾5月26日電 題:遷徙候鳥在額爾古納找到“家的感覺”

作者 張瑋 秦緒偉

“我的鬧鐘是大雁和天鵝的叫聲。”

時下,中國北疆氣溫回升,正是大批候鳥北歸時。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黑山頭鎮嘎密山奶牛村村民趙德剛每天早晨推開窗,就能看到一幅活靈活現的“百鳥翔集圖”。

(中國這十年·見微)遷徙候鳥在額爾古納找到“家的感覺”

5月22日,鴛鴦在河面上嬉戲。 中新社發 吳英志 攝

生態優勢讓這座邊陲小城成為候鳥棲息、繁衍、遷徙的天堂。上百種珍稀鳥類三五成群,時而撥水嬉戲,時而展翅飛翔,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輝映,與春天相得益彰。

這段時間,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博士韓淑敏幾乎天天匍匐在草叢裡,用望遠鏡悄悄監測著北遷候鳥的動態。“我們在嘎密山附近看到成群結隊的豆雁,它們密密麻麻地趴在麥田裡,宏大的場面真的很震撼!”

全球候鳥遷徙線路主要有8條,其中3條從中國經過。位於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線上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

近十年來,額爾古納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每到候鳥遷徙季,當地都會對候鳥遷徙沿線的灘塗、溼地、溝岔進行專項巡護,為過境候鳥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如今每年在這裡停留、繁殖棲息的鳥類約達2000萬隻。

居住在額爾古納的韓福忱還記得2011年的春天,他家來了位“稀客”,一隻野生鴻雁大搖大擺地跟自己家的鵝群一起覓食、嬉戲,一起回窩。一直到10月份,南飛的雁群飛過,這隻孤雁才加入雁群飛向南方。

第二年春天,這隻鴻雁再次落腳韓福忱的小院兒,儼然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三河鎮的養鵝戶王永偉曾為“寄居”在他家的天鵝,挑選幾隻大鵝當玩伴。居住在拉布大林的陳殿傑,招待前來“做客”的鴻雁很講排場——鵝群當哨兵,小狗任保鏢。

10年間,遷徙候鳥似乎在額爾古納找到了“家的感覺”。

2019年,額爾古納市四隊服務區工作人員董丹紅在額爾古納溼地自然保護區內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荷蘭國鳥白琵鷺及其幼鳥的身影。這證明白琵鷺在內蒙古地區有孵化繁衍的現象。

額爾古納市林業和草原局林場公益林管理辦主任張宏告訴記者,每年春天,北遷候鳥會在額爾古納停留20多天。“透過加大生態保護後,這些年,會有一部分候鳥留下來繁衍生息,一部分則繼續沿著額爾古納河向北飛出國門,進入西伯利亞和貝加爾湖。”

韓淑敏說,額爾古納擁有塔頭溼地和亞洲第一大的灌叢溼地,在生態保護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額爾古納是候鳥北遷的國內最後一站,也是我們保護生態、保護候鳥的重要一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