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香港成了“殖民地”才擁有自由,讓人想起某位女明星的名言

英媒稱香港成了“殖民地”才擁有自由,讓人想起某位女明星的名言

“自由”是個好東西,但是對於英國來說,它沒有資格談“自由”,更沒有資格對香港談“自由”。

據觀察者網6月21日訊息,針對香港中學教科書明確提出“香港從不是殖民地”的表述,英國《泰晤士報》專門發表評論文章,避開英國在統治香港期間的種種暴行,無恥地宣稱香港是經過了英國殖民才擁有了“自由”。

看到《泰晤士報》的這種毫無良知底線的言論,不由得讓人想起美國女演員安吉麗娜·朱莉一句驚世駭俗的“名言”。2018年6月16日,朱莉訪問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時,她站在滿目瘡痍的廢墟面前,聞著空氣中瀰漫的硝煙味和屍臭味,說:“雖然他們失去了一切,但他們獲得了自由!”《泰晤士報》的這種言論,和朱莉的邏輯如出一轍!

《泰晤士報》所宣稱的“自由”,對於港英政府殖民統治的香港來說是完全不存在的。港英政府殖民統治時期的香港,手握行政和立法以及人事大權的港督就是一個獨裁者。香港本地民眾徹底淪為“下等人”,甚至連“公民”都稱不上,更別提參政議政、參選投票、上街遊行、自由表達意見等方面的公民權利。

掌握了絕對權力的港英政府,在香港實行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政策,對華人實行嚴刑峻法。1877年,香港按察司斯梅爾就無恥地炫耀,說他到香港後的幾年中,香港一地判處死刑的人數等於全英格蘭死刑人數的一半。由此看來,《泰晤士報》所宣稱的“自由”,恐怕是港英政府在香港把人性中的惡盡情散發的“自由”。

港英政府眼見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決心不可動搖,在殖民統治後期開始處心積慮給中國管治香港“埋雷”,一方面開始鬆綁套在香港華人脖子上的枷鎖,一方面又給香港華人思想上套上了另外一種“枷鎖”。港英政府在施捨給華人從未有過的所謂“民主”“自由”權力的同時,用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理論對港人洗腦,把自由絕對化。

在英國多年的殖民統治過程中,不少港人得了“斯德哥爾摩症”,他們在經歷港英政府的殘暴統治後獲得了港英政府的“恩賜”,更是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從而產生了一批戀殖主義者。被“戀殖心態”禁錮了思想自由的香港民眾,失去了自由思考、判斷的能力,無腦地羨慕當年的殖民統治時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英國殖民統治剝奪的不僅僅是一些港人外在的自由,連他們精神上的自由都被剝奪了。

二戰過後,全球掀起了“反殖民地運動”的高潮,臭名昭著的殖民活動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唾棄,直至現在,殖民活動仍然得不到國際上任何的支援。《泰晤士報》公然宣稱香港是經過了英國殖民才擁有了“自由”,就是逆世界潮流給西方列強的殖民活動翻案、“正名”,是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援的,曾經飽受殖民統治傷害的國家和地區也是絕對無法接受的。《泰晤士報》抖機靈自以為給英國插手干預香港事務又找到了一個切入口,實際上不僅無法撼動中國對香港的主權,還會將它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