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狙擊手出擊,槍口瞄準“記者團”,一聲槍響後輿論炸了

眾所周知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烏克蘭一方做出了很多“難以理解”的行為,例如布恰慘案爆發之後,烏克蘭拒絕俄羅斯進入調查,甚至連國際組織的調查都不行。當然也有一些更加“明顯”的錯誤行為,例如在馬裡烏波爾地區扣押平民,用普通民眾充當“肉盾”,這些訊息的傳出,對於烏克蘭的國家形象造成了重創。也讓外界的輿論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畢竟傷害平民一事確實令人無法接受。

烏軍狙擊手出擊,槍口瞄準“記者團”,一聲槍響後輿論炸了

然而在諸多的惡性事件之後,烏克蘭又被爆出“槍擊記者團”。據俄羅斯方面的影片訊息,在盧甘斯克地區戰地記者正在進行“採訪活動”,突然後方傳來一聲槍響,一人躲避不及時被直接命中後背。隨行計程車兵當即蹲伏躲避,並開始向槍聲傳來的方向展開追捕。影片到這裡就“結束”了,最後大機率是沒有抓到兇手。慶幸的是穿戴了防彈衣,而對方使用的也並非大威力的狙擊步槍,所以並沒出現人員傷亡。

烏軍狙擊手出擊,槍口瞄準“記者團”,一聲槍響後輿論炸了

在影片中能看很清楚地看到,記者“驚慌失措”的表情,以及一臉的不可置信。透過子彈識別,確認對方是烏克蘭士兵。而這種“背後偷襲”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是主動向記者團開槍的並不多。在國際公約中,記者、醫生等不具備戰鬥力,不在戰鬥編制的人員不能進行攻擊。但是在戰場上情況複雜,可能會出現誤傷的情況。然而當下這一槍,顯然不是“誤傷”,而是狙擊手在進行“定點清理”。

烏軍狙擊手出擊,槍口瞄準“記者團”,一聲槍響後輿論炸了

記者遭遇襲擊的情況在之前的戰亂中也出現過,但是毫不遮掩的少之又少。不得不說烏克蘭的膽子是真大,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做“苟且”之事還一副“光明正大”的姿態。至於烏克蘭為什麼會明目張膽地進行襲擊,可能是記者團手中掌握了一些比較敏感的訊息,可能會對烏克蘭士氣或者國家形象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才派出狙擊手進行遠端射殺。

烏軍狙擊手出擊,槍口瞄準“記者團”,一聲槍響後輿論炸了

一聲槍響雖然沒有擊殺記者,卻讓國際輿論炸鍋了。因為之前在中東地區就出現過不少記者遇襲,甚至被殺害的情況,各國都對此深惡痛絕。相對於其他職業,記者在戰場上身份很敏感,掌握這關鍵資訊,但是又沒有太明顯的身份標誌,所以經常會有武裝力量以“誤會”的方式,對記者進行獵殺。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