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B“一哥”先瑞達,靠什麼拉昇價值曲線?

著名投資人林園熱衷於投資醫藥股,高瓴資本張磊也看好醫療行業。根據資料寶披露的資料,截至2021年底,高瓴資本在醫療保健行業持倉佔比達到48。4%。為什麼投資者跟投資機構都鍾情於醫藥、醫療板塊?

林園說:“未來一隻龍頭醫藥股的市值會達到20萬億。”

而在眾多醫療賽道中,心血管相關疾病治療一直是醫療器械行業的創新高地。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推算,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數超過3。3億人。

患病基數推動了心血管高值耗材產業的進步,其中就包括髮展勢頭較快而受到市場關注的外周血管介入領域。由於外周血管疾病佔據血管疾病半壁江山,血管外周介入治療領域近年來有多家相關企業上市,其中包括先瑞達醫療、心脈醫療、歸創通橋等。

那麼,外周介入賽道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先瑞達醫療在這個賽道里成長空間幾何?

DCB市場:高毛利+高壁壘

外周介入主要涉及人體血液迴圈系統除主動脈以外的身體軀幹及四肢血管,分為動脈與靜脈血管。相關的疾病包括:外周動脈疾病(PAD)、靜脈曲張、靜脈血栓等。

DCB“一哥”先瑞達,靠什麼拉昇價值曲線?

主要血管疾病及涉及主要產品(來源:蛋殼研究院)

目前相關疾病主要術式為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血管支架植入術。由於外周介入發展較晚,產品豐富度較低,以致於醫生在臨床手術中常常需要超適應症應用。

近年來,部分“介入無植入”的產品的出現填補了一些適應症產品的空白。其中就包括國內首款用於治療膝下動脈阻塞的產品AcoArt Tulip™&Litos™。

根據其招股書,以2020年產生的收益計,先瑞達在中國外周DCB市場擁有86。9%的市場份額。外周動脈疾病主流的介入手術治療器械是由皮腔內血管形成術(PTA)球囊發展到支架,再進一步發展到藥物塗層球囊(DCB)。

作為創新技術,與PTA球囊相比,DCB優勢明顯:其塗有的抗增殖藥物,如紫杉醇或雷帕黴素,於球囊膨脹時釋放至血管壁,並有可能阻止細胞分裂,限制再狹窄或阻止再生長。未來該領域主流治療方案可能會更多采用DCB。

因此,透過研究先瑞達,外界可以大體瞭解這一賽道的發展趨勢。

從財報來看,先瑞達業績增長較快:2021年該公司收入達到3。04億元,同比增長了56。6%;毛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62。4%。

除此之外,先瑞達的毛利率較為可觀,DCB產品盈利能力較強。

2020、2021年,先瑞達毛利率分別為84。4%、87。5%。毛利率上漲主要是因為DCB銷量增加助推。同時,對比醫療行業幾大龍頭5年平均毛利率,比如:藥明康德為38。8%,泰格醫藥為43。6%,先瑞達的盈利能力還是排在醫療行業前列。

具體從產品來看,先瑞達收入主要來自膝上、膝下DCB兩款產品,這部分收入在2021年為2。99億元,同比上漲約57%,佔比高達98。5%。

DCB“一哥”先瑞達,靠什麼拉昇價值曲線?

先瑞達的核心產品所涉領域主要參與者還有心脈醫療、歸創通橋及美敦力等。2020年國內有三款外周DCB產品上市,分別為先瑞達、歸創通橋、心脈醫療這三家企業製造。三家公司的產品各有優勢,相較於歸創通橋、心脈醫療來說,目前先瑞達主要是以兩款DCB產品帶來商業化。基於此,這也讓三家公司目前在資本市場的市值表現還是有一些差異。

但據中泰國際證券觀點,從國內已獲批外周藥物球囊產品核心指標臨床資料如LLL(六個月晚期管腔丟失)來看,先瑞達AcoArt Orchid & Dhalia治療效果優於同類其他競爭產品。

由於外周動脈領域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先瑞達率先佈局較為成熟的外周下肢動脈市場,在培養市場的過程中,也有更大機會佔據客戶心智,成為優先選擇的治療產品。

另外,正如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學院院長程雲章所說,醫療器械創新開發週期長、資金需求大、關聯部門多。作為創新醫療方案,DCB醫療器械行業目前技術較前沿,市場集中度較高,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

綜上來看,高精尖器械領域存在較高進入壁壘,產品優勢疊加先發優勢,外周介入領域頭部玩家的已建立核心競爭力。

但DCB市場還處於培養市場的階段,頭部玩家需要開拓增量市場。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2021年國內DCB市場規模只達到23。04億元。

那麼,對於先瑞達來說,未來它的新的增長點來自於哪裡?

構築護城河:拓展業務邊界的機與危

進入2022年,醫療行業今年在一二級市場的表現不及去年。

根據2022年Q1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資本報告來看:2022年Q1全球範圍內共有43家企業完成IPO,與2021年僅Q1就有86家企業爭先上市的盛況相比,醫療行業在2022年一開始就出師不利。

具體來看,生物醫藥企業集中掛在A股上市,有12家,而去年同期只有2家;但美股市場表現差強人意,只有14家,遠遠不及2021年Q1的46家,並且募集金額環比減少86%。醫療器械領域在三大股市同樣表現平平。

DCB“一哥”先瑞達,靠什麼拉昇價值曲線?

對於先瑞達來說,要想吸引更多資本的關注,那在商業化層面如何有更大的突破?

一直以來,醫療企業發展的通路是研發新品以豐富產品矩陣,形成醫療器械的技術優勢,同時拓展渠道,尋找更多商業化機會。

據悉先瑞達發展戰略的第一個重點是自主研發拓展業務覆蓋領域。

從具體產品研發來看,首先,先瑞達在2021年有兩款外周抽吸系統產品獲批上市,再次成為該領域第一家擁有原研技術且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國內公司。

這標誌著其業務範圍從動脈領域向靜脈領域拓展。

外周介入市場是由外周動脈、外周靜脈、通路類耗材三大類組成。其中,外周動脈佔比最大,但外周靜脈增速較高。

其次,2022年4月,先瑞達還宣佈其用於治療靜脈曲張的射頻消融全套裝置成功上市。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一種靜脈疾病,發病率、複發率高,作為該領域首家提供創新性整體治療方案的公司,先瑞達大機率再次受益於先發優勢。

最後,

先瑞達業務範圍不侷限於血管外科,正在進行跨領域的拓展。

基於藥物塗層技術、射頻消融(RFA)技術、高分子材料技術及抽吸平臺技術,先瑞達搭建了36條產品管線,可為血管外科、心臟科、腎臟科、神經科及男科五大領域提供腔內微創介入方案。

目前,先瑞達還有超過20種新產品正在開發,隨著不同領域的在研產品實現商業化,其發展潛力有望突破外周介入市場的天花板。

DCB“一哥”先瑞達,靠什麼拉昇價值曲線?

產品的創新離不開研發的投入,這點也成為行業共識。2019年到2021年,先瑞達研發開支分別為0。25億元、0。83億元、1。41億元,分別佔收入的20。4%、43。0%、46。5%,研發投入逐漸接近收入的一半。

高研發投入能夠推動產品商業化的進度,但如果新增產品不能帶來預期收益增長,高投入可能會對業績帶來壓力。

除了拓展產品矩陣,先瑞達還在推進海內外市場的商業化。

在高階醫療器械領域,商業化速度是核心競爭力之一。因為當醫生認可產品、熟悉術式後,除非競爭對手產品實現技術的代際發展或價格的絕對優勢,否則一般不會輕易更換。

在國內,先瑞達憑藉先發優勢,已經形成了覆蓋面較廣的分銷網路。比如兩款核心產品:膝下DCB實現288家醫院入院,膝上DCB進入1283家醫院,基本覆蓋了國內大部分省份。

為了實現海外擴張,先瑞達在美國加州設立了研發中心,由Silk Road medical前研發副總裁Scott Wilson擔任總經理。還招募了包括Peter Schneider博士在內的4位海外頂尖醫療專家指導核心產品的海外臨床研究。

截止2021年底,先瑞達產品已在12個國家落地,BTK DCB的IDE申請也已遞交美國FDA。相比中國,美國外周介入行業中DCB產品已經超越支架成為一線療法。先瑞達推進在美商業化,一方面相對成熟的市場對其核心產品接受度較高,利於銷售推廣;另一方面,與國外頂尖醫療器械公司的競爭,也在考驗其產品技術。

總體而言,參考美國DCB療法的發展,中國DCB手術在介入手術中的滲透率可能會實現較快提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相關研究報告,隨著各類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上升,手術量預計將以15。07%的複合年增長率走高,預計2030年外周血管介入市場規模將增加到300億元。

上文提到目前這個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市值規模都不大,頭部玩家暫時佔據了DCB市場的主導地位。但隨著行業增長,不難預見會有更多醫療器械公司參與進來。比如,與美敦力並列心血管四巨頭的雅培、波科、愛德華科學也許會緊隨美敦力步伐進入國內DCB市場。這在競爭層面,或多或少都會給先瑞達帶來一些發展壓力。

結語

中國是全球第一的醫療市場,但醫療龍頭市值卻與美國同行有巨大差距。

外周介入是血管介入三大領域中最年輕最有活力的賽道。隨著“介入無植入”概念的推廣,先瑞達基於DCB產品,逐步向外周介入無植入全套解決方案拓展,形成了產品技術、商業化雙重護城河。

對於一家新興領域的創新型企業,要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正如利弗莫爾所說,優秀的投機家們總是在等待,總是有耐心,等待著市場證實他們的判斷。先瑞達能否實現長期增長,最關鍵的還是能否穩定推進新產品研發並完成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