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泓院士:北京PM2.5與臭氧協同下降的機會已經到來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作為服貿會的活動之一,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服貿會“2022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9月5日舉行,多位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代表就“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進行交流探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認為,北京PM2。5與臭氧協同下降的機會已經到來,要大幅減排氮氧化物,尤其是交通產生的氮氧化物。

臭氧汙染防治是當前的世界性難題。從近5年看,我國臭氧濃度總體保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然而據生態環境部發布,今年上半年全國臭氧濃度有所反彈。研究表明,我國4種主要大氣汙染物中,二氧化硫和一次PM2。5排放量已降至百萬噸級,而臭氧汙染前體物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仍然是千萬噸級。

賀泓表示,臭氧的治理難點在於,臭氧並非直接排放產生,而是由進入到大氣中的NOx和VOCs透過複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屬於大氣二次汙染物,所以臭氧的形成對光照等氣象因素非常敏感。“臭氧的前體物就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臭氧並不直接來自前體物,而是前體物在迴圈過程中活化大氣中的氧氣所產生的。”

因此,要降低臭氧濃度,不僅要降低NOx和VOCs濃度,還要將它們控制到很低的濃度。因為隨著顆粒物濃度的下降,光照因素總是在加強,這會有利於臭氧的產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VOCs的來源非常廣泛,控制技術體系比較複雜,要想把VOCs控制到很低的濃度,短時間之內不現實。

“另一方面,NOx減排有很大潛力。”他說,NOx的排放來源清楚,一方面主要來自燃煤等固定源,目前在二氧化硫大幅減排的情況下,NOx也有希望大幅度減排;另一方面來自移動源內燃機的燃燒,因此電動車對汽油車的替代也是NOx大幅減排的重要手段。

他指出,NOx和碳的排放是同源的,在“雙碳”戰略下,NOx的排放有望得到進一步削減。世界衛生組織更新的《全球空氣質量指導值》中提出要大幅減排二氧化氮,濃度指導值從原來的40微克/立方米減至10微克/立方米。“無論從保護人體健康的角度還是改善空氣質量的角度,國際社會都達成了共識,要大幅減排氮氧化物。”

賀泓認為,北京PM2。5與臭氧協同下降的機會已經到來。他說,有一段時期,隨著PM2。5濃度下降,臭氧濃度呈現上升趨勢,像蹺蹺板一樣。大資料統計顯示,當北京PM2。5濃度超過50微克/立方米時,觀測不到PM2。5和臭氧協同下降的效果。只有當顆粒物濃度降低到50微克/立方米以下時,才在觀測中發現PM2。5下降、臭氧也下降的現象。2021年,北京市大氣中的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存在這種協同控制的可能性,需要採取正確的措施。”

他說,從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的角度繼續深度減排氮氧化物,就北京而言,應該主要是控制交通帶來的氮氧化物。

編輯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