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牡丹亭》大劇院首演,一場好夢值得做千百回

昨晚,觀眾在上海大劇院與經典崑曲《牡丹亭》重逢。這部無論哪方面都有些出格的重逢《牡丹亭》,在恪守戲曲底線之上,給了觀眾充分解讀的空間。張軍和單雯兩位正當年的優秀演員,用三小時的時間在每個人心中都描畫出一部獨具個性的《牡丹亭》。

重逢《牡丹亭》大劇院首演,一場好夢值得做千百回

圖說:重逢《牡丹亭》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下同)

開演前,不少觀眾在大劇院的咖啡廳點名要一杯“夢梅”咖啡。大廳內的鏡面藝術裝置恰恰呼應了舞臺的鏡面,每一位觀眾都可以讓自己化身鏡中人,甚至畫中人。因為你可知,柳夢梅從太湖石下撿起的畫軸,展開竟無美人像,而是一幅鏡面?兩組實景長廊立在舞臺,卻也以背面的鏡面示人,拼湊成的斜角便折射出了閻羅殿,杜麗娘也顯出若干魂魄。那緩緩升起的紅色燈柱,更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重逢《牡丹亭》回到了湯顯祖原著的結構發端,以“言懷”柳夢梅之夢為序,接著便是柳夢梅臥病梅花觀後“拾畫”“叫畫”,畫中的女子也一如舞美的鏡面感,充滿回味。聲聲姐姐喚出了畫中人,“幽媾”順理成章。若無柳生之夢,則沒有書生入麗娘之夢,也就沒有杜麗娘之夢柳夢梅、沒有夢中之歡。柳夢梅、杜麗娘因而陷入了一個有一點悚然的迴圈。

重逢《牡丹亭》大劇院首演,一場好夢值得做千百回

那麼這個有點出格的新編是否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有資深戲迷認為,這是她近20年裡看過最好版本的《牡丹亭》,張軍和單雯第一次搭戲,排練時兩人經常重複的一句話便是還需要磨合,這樣的生疏感恰恰對應了柳夢梅和杜麗娘的人物關係。除了表演遵循傳統,一些幕後的巧思也在全力襯托演員的表演。舞美的呈現雖大膽,卻無一處不留白,尤其是下半場的《回生》,僅一枝梅花遠掛空中,剩下的全交給兩位演員發揮。可能觀眾會驚訝,為何這一次看演員的表演格外清晰?因為燈光采用了大白光,一人一束光,將崑曲表演的魅力放大到最大化。

京昆合演也讓慢節奏的崑曲多了不少看點。昆醜名家李鴻良飾演的石道姑和京劇老生藍天飾演的陳最良負責調節氣氛,丑角自是出彩,藍天的陳最良也全無迂腐氣。還有“大王”奚中路,此次出演大花神,僅在尾聲有幾分鐘戲份,讓戲迷大呼不過癮。再加上小鬼高楓,滿臺僅六位演員,卻有張有弛,熠熠生輝。

重逢《牡丹亭》大劇院首演,一場好夢值得做千百回

在這場獨特的“雙夢記”裡,觀眾感受著至情跨越生死鴻溝。湯顯祖曾在和朋友的書信中談論戲劇創作感受時說:“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演員唯有將“情”字演盡,才算將戲演得圓滿。這臺重逢《牡丹亭》生髮出無與倫比的化學反應,因而回味也變得有趣起來。(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