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三國名將多如繁星,蜀漢有五虎大將和魏延姜維,曹魏有五子良將和諸夏侯曹,東吳有江表十二虎臣,更有周瑜魯肅太史慈陸遜陸抗。

演義小說中,三國名將基本都用長槊大斧,還有青龍偃月刀、方天畫戟。也有人說三國時期還沒有現在的高橋馬鞍和金屬馬鐙,所以制式兵器基本是以長矛和環首刀、斬馬劍為主:長矛可以夾在腋下或抱著衝刺,像長柄刀長柯斧那樣需要雙手掄動的兵器,在兩晉南北朝以前並不常見——那會把大將閃下馬去。

漢劍長大厚重,半壺老酒案頭也有一把,八面、三尺、四斤,單手揮舞十分吃力,史料記載的斬馬劍長達六尺(漢朝一尺二十三釐米,六尺就是一米三八),唐朝的陌刀,就是斬馬劍的加長版。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唐朝大詩人盧照鄰寫的“願得斬馬劍,先斷佞臣頭”,就是典出《漢書·卷六十七·朱雲傳》:

“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

朱雲“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他向漢成帝申請尚方寶劍,特別註明要斬馬劍,就是因為那樣的長劍殺傷力更大,他這樣的壯漢才能運用自如。

劍為君子之器,也是大將標配,所以在歷朝歷代只見尚方寶劍而不見尚方寶刀。

宋朝以前文武不分家,漢朝的長劍更是殺場利器,我們即使是看《三國演義》,也會發現除了袁紹之外,有身份地位的人,基本都腰懸長劍,牆上可能還掛著手戟:曹操刺殺張讓失敗,靠一把手戟殺出重圍,然後又鉤住牆頭逃掉;有人(小說中是糜芳)誣陷趙雲叛逃,劉備抓起一把手戟扔了過去;孫策殺擅長輕功的嚴輿(嚴白虎之弟),也是用手戟一擊必殺。

長劍比手戟珍貴,即使是三國梟雄,也捨不得把千錘百煉的寶劍拿來射人,當然,情況也有不可說的例外,比如劉備的長劍。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劉備用劍,在史料和小說中都有記載,明朝軍隊習練的“劉先主顧應法”,其實就是劉備的雙劍之術。

為了方便起見,咱們今天只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來聊一聊三國梟雄中的四大劍客——讀者諸君請注意,咱們聊的是梟雄級別人物,至少也要是一方諸侯霸主,連馬超也只能算一個“準梟雄”:他曾經統領馬家軍威震西涼,投靠劉備之後,才失去了梟雄地位。

明朝軍隊習練的“劉先主顧應法”、“馬孟起出手法”,讓劉備和馬超成了三國梟雄中當之無愧的劍客,剩下的兩個名額該給哪兩位主公級別的人物,讀者諸君肯定自有主張,半壺老酒則認為曹丕曹子桓似乎應該有資格跟劉備一較高下。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曹操可能不是個好丈夫,他就像鍋爐一樣,是暖男但溫暖的女士太多,跟《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有一拼——見一個愛一個,哪一個都捨不得放棄。

曹操對自己的兒子也很好,在三國三巨頭中,曹操的兒子最有出息:曹丕曹植與曹操合稱“詩歌三曹”,文采蓋過建安七子,黃鬚兒曹彰能手格猛獸,揚威北疆,打得烏丸鮮卑大氣都不敢出。

曹丕作為曹操的嫡長子(曹昂是庶長子),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五歲學射箭,六歲有小成;然後學騎馬,八歲就騎得很好了。張繡降而復叛,曹昂、曹安民和典韋戰死,十歲的曹丕卻能“乘馬得脫”,這全是曹操教導有方。

曹丕從張繡亂軍中逃生,身邊並沒有大將保護,因為那時候連曹操身邊,也只剩下了曹洪一個,其他將領早就作鳥獸散,誰也顧不上誰了。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曹操本人武功不弱,但他慣用的是長槊和長戟、短戟,曹丕的劍術,是跟別人學的,這件事他在《典論》中有過描述:

“餘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

當年長安有一個虎賁王越,是出名的劍客。王越有個徒弟叫史阿言,據說已經盡得王越真傳,曹丕就是史阿的嫡傳弟子:

“河南史阿言昔與越遊,具得其法,餘從阿學之精熟。”

按照曹丕的記載,王越的徒弟應該叫史阿而非史阿言,這是因為古人簡稱去姓而稱名,曹丕稱之為“阿”而非“阿言”。

曹家父子都比較喜歡喝酒,曹操喝酒之後喜歡作詩,曹丕喝酒之後喜歡吹牛,結果吹得奮威將軍鄧展有些不服氣,一定要跟曹丕比劃比劃。

據說鄧展不但劍術高超,而且擅長空手入白刃,但是曹丕卻在喝酒時說他的功夫不咋樣:

“餘與論劍良久,謂言將軍法非也,餘顧嘗好之,又得善術,因求與餘對。”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都喝了點酒,誰也不服誰,那就只能開幹了:

“時酒酣耳熱,方食芊蔗(甘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曹丕和鄧展比劍,應該不存在誰讓著誰的問題,鄧展輸了三點之後,還想找回面子,不依不饒地要跟曹丕接著打。

曹丕也知道鄧展不好對付,就耍花招忽悠他:“我的劍法一向求快,所以很難打中對手的頭面,經常會打中手臂。”

鄧展上當了,他中路突進,結果被曹丕在後退中反手一甘蔗戳中了腦門(正截其顙)。

曹丕的劍術虛中有實,說話也是真假難辨,大獲全勝後,很囂張地開導了鄧展一番:

"昔陽慶使淳于意

(兩個名醫)

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今餘亦願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

鄧展有沒有忘掉自己的劍法而拜曹丕為師,《典論》中沒說,但是曹丕擅長擊劍,卻是有據可查的,所以拋開將軍級別的高手不提,只評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梟雄劍客,應該給曹丕一個名額。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咱們今天評選的是主公級別的劍客,所以像趙雲、關羽、徐庶那樣級別稍低的人,就只好排除在外了,馬超曾與劉備平級,勉強可以入選,三國其他主公級別的梟雄,我們可以大概列舉出一個名單:董卓、呂布、曹操、袁紹、公孫瓚、孫堅、孫策、孫權。

像袁術、劉表、劉璋、陶謙那樣的一方諸侯,好像並不以武功見長,所以就把他們忽略不計,只看三國梟雄劍客的最後一個名額,應該給董卓那一撥八人中的哪一個。

曹操不擅長用劍,前面咱們已經說過了,他的發小袁紹,似乎更喜歡用刀,當年在朝堂上跟董卓叫板,兩個人都動了刀子:

“卓謂紹曰:‘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紹曰:‘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引佩刀橫揖而出。”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曹操的發小袁紹不佩劍而掛刀,劉備的同學白馬將軍公孫瓚,用的則是兩頭帶尖的長矛,殺起胡人來就像穿糖葫蘆:

“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

呂布的兵器不是刀劍也不是方天畫戟,他轅門射戟,用的可能是別人的傢伙,他跟郭汜單挑的時候,用的是一杆長矛。

能打的梟雄基本都盤點完了,就剩下老孫家爺仨了,咱們要想從三國梟雄中找第四位劍客,就只能朝他們下手了。

不幸的是這爺仨也全是玩兒刀的:孫堅十七歲打海賊胡玉,“操刀上岸,斬得一級以還”;孫策嚇唬嚴白虎的弟弟嚴輿,是用刀砍坐席;孫權跟張昭吵架急眼了,也是惱羞成怒要拔刀子。

我們細看“山中宰相”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劍錄》,就會發現三國梟雄都比較喜歡鑄造和佩帶寶刀:孫權用南銅越炭鑄造了三尺九寸的方頭刀,袁紹的寶刀名為思召,董卓用的是項羽之刀。

主公級別的三國四大劍客分屬兩個陣營,他們拔劍比拼,哪夥會贏?

尋尋覓覓找不到,我們只能回頭看曹操:

“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十年,於幽谷得一劍,長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銘曰‘孟德王’,常服之。”

事情又回到了原點:原來三國梟雄中除了劉備,最喜歡用劍的居然是曹操,難怪他兒子曹丕劍術精妙!

曹操勉為其難位列三國梟雄劍客第四位,這時候有趣的問題就來了:讓三國梟雄四大劍客碣石論劍,最後的勝出者會是曹操曹丕父子,還是劉備馬超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