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雄山上將立起49座豐碑,他們不再是無名烈士

記者 李培樂

他們曾經被統稱“無名烈士”,他們曾靜靜地躺在泉城大地無聲無息。74年了,他們沒有名字,家人更不知道他們身在何處。等待、悲傷、無奈,家人們漸漸失去了找到他們的希望,但這無疑成了烈士親人的一個執念。74年後,濟南首次在全省甚至全國使用DNA技術比對,讓烈士“回家”。9月24日,是濟南解放74週年的日子,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將豎起49座英雄的豐碑,他們從此不再是無名烈士。

行程2萬多公里的尋找

2022年年初,“結婚9個月丈夫奔赴戰場 妻子守候一生 94歲終於等來了‘相見’”的新聞感動了不少網友。結婚9個月,丈夫離家參軍,張淑卿一等就是74年,直到2022年1月12日,張淑卿從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那裡得知,丈夫孫學通現安葬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老人一生的等待終於劃上一個句號。同樣在9月15日,已經八十多歲的臨沂平邑裴家溝的裴守玉和七弟,等來了二哥犧牲在濟南的訊息,這個訊息他們等了70多年。

今天,英雄山上將立起49座豐碑,他們不再是無名烈士

像三位老人一樣,截止到目前,已經有49名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烈士的親屬收到了來自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訊息,他們堅持多年尋找的親人終於有了下落。在這背後,是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對上百份無名烈士資訊的比對和2萬多公里的行程。“讓無名烈士變有名,讓烈士親屬得到告慰是一件和時間賽跑的工作,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級調研員李曉文說。現在,他們已經成功提取了685份無名烈士DNA有效樣本,目前仍有多份樣本在進行資訊核實中。

2022年1月11日,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的工作人員再次從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出發。作為尋親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是濟南革命烈士陵園陳列科的副科長,周光濤已經是第四次跟隨尋親隊伍實地尋訪了。他們這次,帶上了18條尋親線索,其中有3條,都已經確定了直系親屬,因為提前電話聯絡確認過,這次出發,尋親中心的每個工作人員都信心十足。這次尋親走訪中,無一例外,尋親中心的工作人員又收穫了不少感動。在這些感動中,讓周光濤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張淑卿的故事”。

“老人其實在1958年就已經收到了丈夫孫學通的烈士證,但是因為找不到安葬地,老人一直在心裡覺得丈夫還在,這一等就是70多年。”周光濤回憶稱,當時尋親中心工作人員見到老人並告知她丈夫就埋葬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時,老人看上去很是平靜。雖然已經94歲高齡,但老人仍舊清楚記得丈夫離去的那天的情景。

“老人告訴我們她丈夫走的那天是1947年農曆的六月初五,那一天外面雨下得很大,他們剛剛結婚才9個月。”周光濤稱,老人回憶的時候偶有啜泣,還很遺憾的告訴他們,那天早晨她給丈夫做好了早飯,但是丈夫都沒來得及吃上一口就去參軍了。老人回憶的這些點滴,都讓在場參與尋親的工作人員很是感動。這也堅定了他們當初為無名烈士尋親的初心。

今天,英雄山上將立起49座豐碑,他們不再是無名烈士

“濟南共有烈士17841人,其中無名烈士1878人,至今還有很多烈士沒有找到家,部分烈士由於歷史原因找不到安葬地。濟南戰役已經過去了74年了,現在烈士的後代或者兄弟姐妹等親屬都已經步入高齡了,健在的親屬也在逐年減少,為烈士尋親是一項非常緊迫、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工作。”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級調研員李曉文說。現在有了DNA新型技術手段,讓為無名烈士尋親有了可能,一方面是讓烈士得到安息,也是給親人這麼多年的哀思提供一個可以寄託的地方。

烈士親屬們的眼淚

都說歲月會抹平一切,由於年代已經久遠,很多烈士都是年紀輕輕就參加了革命,有子女的很少。在第五次尋找中棗莊和臨沂這一路,有兩位烈士最近的親屬是侄子,也都已是古稀之年。從他們口中,只有上一輩傳下來的烈士親人的零星資訊,“當時家裡窮,我叔孫清冒是穿著我父親的衣服當兵走的,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今天,英雄山上將立起49座豐碑,他們不再是無名烈士

滕州西崗鎮姜橋村已經69歲的烈士侄子孫化位告訴記者,“父親說自己的這位叔叔很調皮、很勇敢,啥事都不怕。”自從叔叔失蹤後,他們也是千方百計地尋找,但都是杳無音信,“後來我叔叔的一位幹兄弟從臺灣回來,他們是一塊兒當兵走的,但他早就和我叔叔分開了,也不知道我叔叔的下落。”

同樣,位於蒙山腳下的臨沂市平邑縣流峪裴家溝的裴家一大家子人,在1948年之後,也同樣心急如焚。“當時聽從戰場回來的人說,我二叔(裴守清)在戰鬥中被打倒了,但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當時戰場上誰顧得上誰。”68歲的裴成林目前是一名教師,他也珍藏著二叔的烈士證。裴成林說,叔叔沒有了訊息後,他奶奶曾經套上驢車去平邑縣城尋找,但也沒有任何訊息,從此逢年過節,桌子上會多擺一副碗筷,“我奶奶說要有二叔一碗飯”。

今天,英雄山上將立起49座豐碑,他們不再是無名烈士

讓人慶幸的是,平邑縣烈士裴守清還有兩位健在的弟弟老五和老七。老五裴守玉已經行動不便,但是說起二哥還是忍不住地擦拭著眼淚,“就是打孟良崮的時候,回了一次家,吃了一個煎餅,就一去沒回來。”說著,老人抽泣起來。

說起這段故事,裴成林也有很深的記憶。當時裴守清烈士所在的部隊攻打孟良崮。行軍中,裴守清告訴自己的連長,“這個村就是我家”。於是,他就和連長急匆匆來到家裡。看到當兵的兒子回來了,母親趕緊去攤煎餅,“我二叔和連長一人一個煎餅,給加了雞蛋。當時我奶奶問我二叔怕不怕,他說不怕,吃完就跑著追部隊去了。這就是最後的音信。”

裴成林說,那個時候他爺爺是村長,部隊來村裡招兵的時候,就推薦了自己1。8米大個子的二兒子裴守清去當了兵,“我二叔身體好,在部隊上做衛生員,冒著炮火搶救傷員,曾經一枚炮彈在他躲避的石頭旁爆炸,他被震暈了,後來醒過來看到受傷的排長,揹著排長走了三里路”。

這些就是烈士家屬對裴守清的片段記憶。當看到珍藏在侄子家的烈士證明時,烈士的七弟不時拿起來觀看,他眯縫著雙眼,看一會兒搓一會兒眼睛,表情凝重。現在烈士遺骨找到了,裴家也有了些許的安慰,“我爸曾說,要找到我二叔,讓他們老兄弟們埋在一起。”據瞭解,裴家也在家族墓地給烈士立了衣冠冢。

濱州陽信縣季洪昌烈士的侄子說,季洪昌烈士有文化,曾經教書,是一位進步青年,自己報名去參軍,後來失去了訊息,“去找過,沒有找到,就拿回來一抔黃土,葬在村西邊。”這次找到了烈士遺骨,他們再也不用祭拜黃土了。

同樣,濱州的王夢嶺烈士的侄子王成德說,“當年,我爸爸和我大爺去找了,但是也沒有下落。”在烈士的相關資訊確認後,王夢嶺烈士的侄孫更是趕到烈士的爸媽墓前,第一時間告知他們親人遺骸找回來了,“咱多年的心願了結了,你們也放心吧”。

49座有名字的墓碑

周光濤介紹說,其實從1998年,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就開通了尋親熱線為烈士尋親,但受困於各種因素,當時只是為園內安葬的有名的烈士尋親,但各項工作開展下來,截止到2021年,23年的時間,也只為216名烈士找到了親屬。找有名的烈士都那麼難,讓無名烈士變有名,就變得難上加難。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DNA的鑑定。

“雖然有了DNA鑑定技術,但這些烈士的遺骸已經長眠地下70多年,誰都不知道下面的情況是怎麼樣的,能否鑑定出DNA資訊誰也沒有底。”周光濤稱,雖然尋親中心於2021年12月揭牌,但從1月份,他們就已經開始了這項工作,但效果如何,當時每個人心中都是打著鼓的。好在當時隨機提取的4份樣本中,鑑定成功了2個,這讓當時參與尋親工作的人員內心都看到了希望。

今天,英雄山上將立起49座豐碑,他們不再是無名烈士

“提取、鑑定、比對、篩查、核對、確認。”在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會議室的一面牆上,展示著為無名烈士尋親的一系列工作流程,這也是他們從實踐中總結下來的工作經驗。在李曉文看來,這些環節中,每一步都缺一不可,而且他認為,DNA鑑定完成後,尋親最關鍵和重要的一環就在最後的“確認”上。

2021年9月7日上午,首次尋親啟動,到現在進行了五次尋訪。在成功尋親的同時,也有遺憾。在第二次尋訪中,有份DNA線索指向濰坊臨朐縣的一個村子,尋親工作人員帶著這條線索到了該村,如同于德海烈士一樣,這位烈士也沒有在英名錄中記載。尋親人員透過請教村裡的高齡老人,翻閱族譜、查閱史料……但遺憾的是沒有能找到這位烈士。這條線索只能暫時保留,他們也會繼續摸索新的方式,查詢新的線索尋找烈士。在第五次尋訪中,臺兒莊的一名烈士,也具有明顯的指向,但是最終的線索也還需要河北方面的進一步核實。

9月24日,是濟南解放74週年的日子,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將豎起49座英雄的豐碑,他們從此不再是無名烈士。濟南以最尊敬的方式,讓烈士有名。據瞭解,活動還邀請了烈士的家屬,他們將親自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也算是遲來的告慰。

青山有幸埋忠骨,英雄山將以低迴的哀樂,濟南人民將以肅穆的表情,向烈士致敬,向烈士的親屬致敬。未來,還在路上,我們相信濟南必定讓更多的無名烈士有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