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20救護車裡的“黑科技”:兩分鐘內出車,搭載“救援神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杜虹曉 趙鵬程 畢勝 濟南報道

9月10日是2022年世界急救日。對於救護車大家都只是見過,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甚至有不少市民會發出疑問,救護車和電視中演的是否一樣?9月10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了濟南市急救中心,揭秘急救轉運中的關鍵一環——救護車。

揭秘120救護車裡的“黑科技”:兩分鐘內出車,搭載“救援神器”

記者瞭解到,救護車在急救過程中十分重要,可以稱為移動醫院,救護車上一般都會有簡易呼吸機、除顫儀,心電圖機、AED、擔架、輸液器、注射器等急救裝置。

濟南市急救中心主治醫師劉超告訴記者,“在接到急救任務之後,我們會保證在兩分鐘之內出車,儘快趕到現場。”

“前排是車輛駕駛室,大家看到的警報器就是由駕駛員在駕駛室中控制的。”劉超告訴記者,每次出車會根據現場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人員分配,“我們的救護車駕駛員都具備急救證。”

“醫療艙一般是與駕駛室隔離開的,放著各式各樣的的常用裝置。”劉超說,“例如可視喉鏡,在病人沒有呼吸心跳需要搶救的時候,我們需要建立人工氣道的時候,或者在取出異物的時候都可以使用。”

在介紹過程中,劉超特別拿出了一種被稱為“120救援神器”的裝置,“這就是AED,在搶救過程中,特別是現在人人學心肺復甦,AED對病人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急救包主要是應付一些外傷情況,包括最常用的頸託,為頸部受傷病人進行頸部固定,還有一些繃帶、包紮的器械以及車載氧氣。車載氧氣下面是一個吸盤機,可以提供給呼吸道梗阻、呼吸道異物的患者急救使用。救護車裡比較重要的就是除顫儀,它同時有監護和除顫作用,應用於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的情況。”劉超說。

作為急救人,除了掌握過硬的救援技術,還要保持穩定的心態,不能被外界事物所幹擾。10日中午,記者在休息室內見到了剛出車歸來的醫師何陽,眼底透著一絲疲倦的他正坐在凳子上休息,“我們的工作就是急救,盡全力救治每一個病人是我們的責任。”

但在說到工作中令他記憶猶新的事情時,何陽表示,“儘管我們見過太多生離死別,但我們也是人,也有感情。”

尤記得某一年春節,在急救值班的何陽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那位病人已經90多歲了,尿毒症患者,還有許多基礎性疾病,打電話的是他女兒,說老人突然精神狀態很不好,意識模糊,我們就抓緊時間趕了過去。”

類似的案例並不少,但這次令何陽記憶猶新。“我們想用擔架將老人抬到救護車上送往醫院,但老人就雙手死死地抓著門框,就是不肯鬆手。”

“他孩子也在勸,但老人就是不鬆手。”幾經勸說,何陽一行人終於將老人送往醫院接受救治,“後來聽說老人第二天在ICU裡去世了,心情真的很複雜。”

“做急救會受震撼,但也沒時間感慨,因為會有下一個病人在等著我們,對病人來說,時間最寶貴。”劉超告訴記者,在救護車響起警報器時就意味著車內的患者情況很危急,希望廣大市民在見到救護車鳴笛狀態時要儘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避讓,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