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構建訓練、成長、賽事體系

體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

體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

圖①:9月7日,保定二十六中的學生在練習顛球。

張 潔攝(影像中國)

圖②:9月7日,保定七中的學生在進行賽艇訓練。

馮 傲攝(影像中國)

圖③:入選競秀區小學生冰球隊的孩子在訓練中。

李 明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一個區,培養出郭晶晶、錢紅等12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14名亞洲冠軍、23名國家級運動健將、150餘名國家一級運動員,秘訣何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構建訓練、成長、賽事體系,以體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是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給出的答案。

9月初,走進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的各中小學,籃球、足球、輪滑、田徑、羽毛球等體育專案訓練開展得有聲有色。孩子們學會運動技能,享受運動樂趣,還能在各級校園賽事中大顯身手。

“從我們的校園裡,走出過世界冠軍!”競秀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方誌紅說,2021年舉辦的第三十二屆夏季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4名選手龐偉、王涵、李冰潔、張一璠,共取得4金1銀2銅,他們都來自競秀,均就讀過該區的中小學。據統計,競秀的校園,走出了郭晶晶、錢紅等12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14名亞洲冠軍、23名國家級運動健將、150餘名國家一級運動員。

僅僅一個區,如何培養出這麼多體育健將?“加強學校體育,構建三大體系,推進體教融合,是成功秘訣!”跟隨方誌紅的指引,記者走進這個“冠軍的搖籃”。

創新訓練體系,實現“一校一品”變“一校多品”

天鵝小學三年級八班的45名同學穿戴好頭盔、護具、輪滑鞋……正跟著保定獵隼輪滑滑冰俱樂部教練孟鵬雁進行訓練。

這是全市首個建成標準200米環形輪滑、速滑訓練(比賽)場地的學校。校長崔洪宇介紹,2008年起,學校就將輪滑列為校本課程;2014年,學校與社會體育俱樂部達成合作,輪滑課又上新臺階;2016年,市體育局命名“保定市輪滑(速滑)專案訓練基地”。

“學生可以享受俱樂部的專業師資,學校也順勢成立初級速度輪滑和滑冰社團,訓練實現了常規化和定期化。”崔洪宇說,2018年起,學校在一年級開設輪滑特色班,實現了專業訓練和普及訓練的結合。近兩年,學校向保定市輪滑滑冰隊輸送隊員40人以上。

“競秀區的體教融合工作,正是起源於學校體育特色班的出現,發展於體育傳統校和特色校的建立,壯大於學校和社會俱樂部的合作。”區教體局副局長郭麗穎說,區內3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迄今已有24所與40家社會俱樂部實現合作。

如今,競秀區在各校各有特色的基礎上,還透過校際聯合,實現了資源共享、整體提升。

競秀區沈莊小學、前進小學等學校位於主城區,想開展足球專案訓練,卻受困於場地不足。鄰近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新秀學校擁有標準足球場。根據競秀區的體育資源共享制度,新秀學校免費敞開足球場、游泳館和籃球館的大門,校長張國棟說,“多校分時段共用,也提升了場館的整體利用率。”

“透過校際聯合,讓每所學校的特色專案得以拓展,實現從‘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郭麗穎說。目前,競秀區轄區內已掛牌8所“保定市體育資源共享中心校”,與13所體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學校,實現場地、師資、競賽、教學等多方面、全方位資源共享。

搭建成長體系,從小學到中學“青訓不斷檔”

“傳球!繼續!集中注意!”在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保定二十六中的球場上,校足球隊隊員們跟隨教練指示,跑得起勁。“每次踢足球,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13歲的小夥子王子奇剛上初二,帶球、停球、攔截等技術動作頗為老練,得到了教練表揚。

王子奇以前就讀於競秀區足球特色學校保定市風帆學校,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接受足球訓練。“最初只是想讓孩子鍛鍊身體,沒想到培養出了興趣”,王子奇的母親張黎麗說,“上了初中,訓練沒有斷,技術也逐步提升,讓孩子和我們都有了繼續練下去的信心。”

近年來,競秀區著力推進體教融合,中學與小學都實現“一校多品”,如保定二十六中的足球、籃球、田徑,保定七中的橄欖球、游泳、羽毛球……能進行體育專案匹配的中學明顯增加,孩子們升學後繼續訓練更容易了。

在此基礎上,競秀區還將6所體教融合開展成效較好的中小學列為“新型體校”。保定二十六中、保定七中分別加掛了競秀區球類運動學校、競秀區體育運動學校的牌子。

“根據市裡規定,體校在招收專項突出的學生時,可以額外給予一定名額,目的是保證孩子訓練的連續性。”郭麗穎說。到了高中階段,針對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各校自主招生情況也在改善。“無論是招生時涉及的訓練專案範圍,還是招生的名額,與5年前比,都有明顯增加。”保定七中副校長齊麗麗說。

目前,競秀區已建立起小、初、高各學段“一條龍式”的人才培養鏈條,讓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學校可選、有專案可練,青訓更加系統化、科學化。

完善賽事體系,分學段跨區域組織比賽活動

一聲哨響,孩子們利落地躍入泳池,擺動雙臂、奮力蹬腿,鉚足勁向前遊動……秋季學期伊始,樂凱小學二年級三班組織了一場50米蛙泳班內對抗賽。

經過兩輪角逐,8名同學脫穎而出,將代表班級參加10月舉行的全校游泳比賽。

“針對不同專案,學校每個星期都會組織各班舉行對抗賽,先是班內競爭,再到校內比拼。”樂凱小學校長馬福平說,“佼佼者還能再進入更高層級的賽事。”比如學校三年級學生胡錦霓,就透過層層選拔,於8月參加了全省青少年游泳錦標賽,在女子9歲以下組4×50米自由泳預賽中獲得第一名,現正在衡水市集訓,準備接下來的決賽。

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意願的基礎上,系統性地舉辦賽事活動,從而搭建賽事體系,成為競秀區青少年體育發展的一種常態化做法。“週期性的比賽,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定期期待,便於他們自我激勵,制訂訓練計劃,達到以賽促訓效果。”郭麗穎說,“在這個過程中,好苗子也會被挑選出來。”東京奧運會游泳金牌獲得者李冰潔曾就讀於新市場小學,正是在學校游泳比賽上被挑中,開啟了省隊、國家隊的運動生涯。

如今,競秀區各中小學校,建立起“週週有班級賽事、月月有校級賽事、定期有區域賽事”的分學段、跨區域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足球、籃球、游泳、啦啦操、乒乓球、田徑、冰雪等常見專案均被納入。

方誌紅介紹,以此為基礎,競秀區還在做向上延伸:對接市體育局和協會,促成全市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落地;對接省體育局,打造競秀獨有的省級或京津冀體育賽事;積極對接國家體育總局、大體協、各體育單項協會等,承接、承辦各專案國家級體育賽事……

據介紹,今年以來,競秀區共承辦國家級賽事3項、省級賽事2項、市級賽事1項、區級賽事2項,多層次、多領域的賽事活動,為孩子搭建起廣闊平臺,也讓體育後備人才更易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