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獨立成課,意義不至於勞動......

2022年秋季開學伊始,勞動教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

連日來,記者走訪南昌多所中小學校瞭解到,種植中草藥、養護盆栽、栽培蔬菜瓜果、學著幹家務、做手工活……勞動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僅讓孩子們有親身參與勞動的專門時間,也讓他們全身心親近大自然。

“勞動”獨立成課,意義不至於勞動......

《勞動教育》課本。

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內,學生吳梓瑜在製作七彩氛圍燈。

南昌市胡家小學的學生在“科普百草園”內清理雜草。

南昌市胡家小學勞動課教師熊春弟在教室內給學生們上理論知識課。

體驗

勞動課上樂趣多

胡家小學:親近自然,在種植中收穫樂趣

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家小學有1700餘名學生,逾七成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今年秋季開學,勞動教育正式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後,胡家小學內面積相當於1。5個籃球場大小的“科普百草園”,成了學生們的實踐基地。

“紅薯能在秋天收穫。拔掉雜草後,生長需要的養分就不會被‘搶奪’,會長得更好。”9月20日,在“科普百草園”內,10餘名孩子圍著一塊紅薯地認識植物、清理雜草。勞動教育課的專職教師熊春弟,正在給學生們上課。

“老師,這個能吃嗎”“老師,草藥被踩倒了怎麼辦”……課上,同學們有的彎腰拔草,有的蹲下清理枯葉,忙得不亦樂乎。

熊春弟說,“科普百草園”裡種植了包括梔子、山楂等在內的60餘種較為常見的中草藥。中草藥採收期間,學生們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自己種植養護的中草藥製成標本、香包等,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裝飾教室。

南大附中:變廢為寶,手工製作發揮創意

在今年秋季勞動課開課之前,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以下簡稱南大附中)就已對勞動課教師進行了課程指導和培訓。新學期開學以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做水果沙拉、養護蟹爪蘭盆栽、製作手工燈,大家互相協作、非常活躍。

“先用剪刀把雪糕棒剪到一定高度,把一端圓頭剪平,再用雙面膠把雪糕棒圍著水杯粘一圈……”9月26日上午,勞動課教師姜悅給八(10)班的學生講解《燈具發展史》後,便教導學生使用雪糕棒、玻璃杯、蠟燭、雙面膠等材料製作雪糕棒氛圍燈,讓學生們懂得利用手工變廢為寶。

塗梓晨是班上製作手工燈的主力選手。多次往杯身上貼上雪糕棒未果後,他與另一名同學另闢蹊徑,用黃色塑膠網固定雪糕棒,製作了一款獨特的雪糕棒氛圍燈……之後,他還不忘向其他同學展示,好不得意。另一名同學吳梓瑜突發奇想,做了一盞七彩氛圍燈,成就感滿滿。

探索

“學中做”“做中學”

實踐:“田間地頭”的勞動課

2020年底,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一小學(以下簡稱紅谷一小)在校園內開闢了53塊小菜地,建起了“真趣農場”。去年6月,該校組織低年級學生在農場觀察蔬菜生長、辨認蔬菜品種。今年秋季,孩子們將被安排在農場進行播種、澆水、除草等勞作。

“小心點,不要把球打進菜地裡砸壞了辣椒。”9月21日下午,南大附中的學生正在進行體育運動,大家熱情高漲的同時,不忘細心呵護運動場附近新開闢出來的菜地。勞動課上,教師姜悅給學生們發放了蟹爪蘭幼苗,讓他們定期給幼苗澆水,讓幼苗曬太陽,等養大些再移植到菜地裡。

“除了傳統菜地,我們還在籌建一個現代農業基地,讓孩子們體驗‘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技術。”青山湖區觀田逸夫小學副校長蘇萍說,校園農業基地或將於10月底建成。

融合:“帶知識點”的勞動課

塑膠瓶、細沙、電鑽……新學期開學之初,紅谷一小三(12)班的數學教師葉婷結合“時、分、秒”課程內容,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利用以上材料及工具製作時間沙漏的課後作業。

三(12)班學生何舒窈的媽媽石女士說,透過製作時間沙漏,孩子不僅學會了使用沒接觸過的工具,時間觀念也明顯增強。石女士覺得,把語數等學科與勞動實踐相結合,“能讓孩子動手又動腦”,學得更快更好。

“剝香蕉,動詞‘剝’的英文是‘Peel ’……”南大附中英語教師熊璐在教八年級學生學習《如何製作一份香蕉奶昔》一課時,在課堂上領讀單詞,還將自己家的攪拌機搬上講臺,現場教同學們跟著教材學做香蕉奶昔。

熊璐說,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講述

不同時代的勞動課

“60後”:放學後都是勞動課

攝影工作者許林(化名)今年53歲,他的小學時光是在江蘇常州度過的。他告訴記者,當時學校雖然沒有專門的勞動課,但對他來說,每天其實都有勞動課時間——每天放學後,揹著竹簍割豬草餵豬就是他從小承擔的家務勞動。讀五年級時,他就下田插秧、割稻子了。

“70後”:老師帶著學生挖花生

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家小學勞動課教師熊春弟說,1982年,他在胡家小學念五年級時,老師會在課上與學生們分享種紅薯的勞動體驗,還會帶領學生去村裡挖花生。他說,如今孩子們在校園內就能感受到勞動的樂趣,與他以前在村裡和大人們一起幹農活相比,著實幸福了不少。

“80後”:“勞動課不勞動”,很遺憾

陳楠(化名)今年33歲,他告訴記者:“我上小學時,學校開設了剪紙勞動課,上課就是做手工、打掃衛生。可惜,語數老師常來‘借課’,剪紙課總共也沒上幾節。”如今,陳楠已為人父,孩子正在上幼兒園。作為家長,陳楠既遺憾小學時“勞動課不勞動”的經歷,也對自己孩子今後能系統地接受勞動教育頗為期待。他希望,孩子以後能夠透過專業勞動課,學會一些“家長怎麼教也教不會”的生活技能。

“90後”:勞動課就是班級大掃除

“我接受的勞動教育更多來自父母,讀書時沒有上過‘勞動課’。”今年26歲、從事自媒體工作的趙星(化名)告訴記者,她在學校接受的勞動教育佔比較少,主要形式是節日校園主題活動、每週五下午班級大掃除和定期給草坪除草等。至於刷碗、疊被子等清潔、整理方面的勞動活動,是在母親的要求下學習的。

“00後”:住校生自覺掌握勞動技能

22歲的林易(化名)是名自由職業者。回想起勞動教育,林易認為自己很多勞動技能都是在父母的簡單教導下,在住校期間和室友互相學習、摸索學會的。林易稱,自己住校期間,學校會組織學生打掃包乾區、清理校園垃圾、畫黑板報等,至於疊被子、洗衣服、洗碗、曬被子等生活必備技能,則是在住校期間逐漸掌握的。

觀點

勞動課凸顯“教育”價值

“在勞動教育獨立成課之前,學校其實也有勞動課,只不過側重於實踐,沒有系統教授關於勞動的理論知識。比如,學校定期開展的研學旅遊、節日主題活動、勞動技能大賽、包乾區衛生打掃等活動,其實都是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胡家小學校長方麗媛認為,勞動課將以前零散式、碎片化的勞動教育集中化了,具有更強的教育指導意義。

她認為,勞動課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還能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培養吃苦耐勞、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和社會的良好品質。

“勞動課程新標準強調實踐性,要透過學生自己去參與、體驗。不是去學,而是要上手去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勞動課與生活密切結合,範圍很廣,學校、家庭、社會應多方協調。

文/圖 皮婉婷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