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隨著9月以來俄烏戰場的劇烈變化,俄羅斯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以維持局面,同時向西方發出威懾訊號,其中最強烈的莫過於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關於不惜使用核武器保衛“新領土”的言論。此言一出,美國立即做出反應。據國外航空愛好者在社交媒體透露,美國空軍的1架RC-135S特種偵察機由內布拉斯加州奧法特空軍基地起飛,前往阿拉斯加州埃爾森空軍基地,與已部署在那裡的另一架同型機會合,在美俄邊界前沿執行監視任務。RC-135S是美國空軍特別改裝的彈道導彈偵察機,專用於偵測各國的彈道導彈和核試驗情況,裝備數量僅3架,此次動用2/3的力量可見美國對莫斯科的核威脅極為重視。那麼這種飛機有何特殊?本文略作管窺。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法特空軍基地,據稱1架RC-135S偵察機由此飛往阿拉斯加。

枝繁葉茂的RC-135家族

20世紀60年代,隨著冷戰的日趨激烈,為了對前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戰略目標進行情報收集、監視和偵察,以保障美軍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區域性衝突或大規模戰爭中得到有效的情報支援,美軍需要一款長航時大載量的空中偵察平臺,由此啟動了RC-135系列電子偵察機的研發工作。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美國空軍的C-135運輸機,與波音707客機系出同源,衍生出KC-135加油機、RC-135偵察機等多種型號。

RC-135系列偵察機以波音C-135軍用運輸機為基礎改進而來,而C-135與著名的波音707客機都源於波音367-80客機,因此RC-135與波音707在技術上存在血緣關係。RC-135偵察機是由美國多個防務商參與的多方合作專案,由波音公司打造飛行平臺,根據不同任務需求進行的技術改造則由通用動力、洛克希德-馬丁、沃特、L3科技等承包商負責。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一架RC-135A停放在某機場停機坪上,注意機身上的“軍事空運服務”字樣,意在掩飾其真實任務。

美國空軍於1962年訂購了首架RC-135偵察機,於6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經發展出12個子型號,累計製造數量達32架,裝備美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根據用途不同,RC-135系列可分為訊號情報偵察機、電子情報偵察機及彈道導彈偵察機三大類,早期型號以KC-135空中加油機的機體改裝而成,如RC-135A、RC-135B、RC-135C等型號,現役的後期機型則以波音707客貨運輸機為基礎進行改裝,如RC-135V/W“鉚接”、RC-135U“戰鬥派遣”、RC-135X“蛇眼”等。直至今日,RC-135系列依然是美國空軍執行全球戰略偵察任務的拳頭機型。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RC-135W偵察機在沃丁頓空軍基地降落,攝於2014年5月。

窺視寰球的“眼鏡蛇球”

RC-135S綽號“眼鏡蛇球”,是RC-135家族中負責偵察、監控彈道導彈發射與飛行軌跡的專用型號。RC-135S最初改裝於1969年,數量僅為2架,主要任務是與陸基和海基遠端相控陣預警雷達配合,偵測和監視蘇聯遠東地區勘察加半島的彈道導彈發射試驗及其他相關活動。1981年因事故損失1架,後於1983年再度改裝1架以彌補缺額。1995年,唯一的一架RC-135X也被改裝為RC-135S,裝備數量增至3架,並保持至今。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RC-135S彈道導彈偵察機,注意機身前部右側的大型舷窗和塗黑的右翼。

RC-135S彈道導彈偵察機全長46。6米、翼展44。4米、高12。95米,安裝有4臺普惠公司生產的TF33-P-9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7257千克力,最大航程可達1。2萬千米,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時,任務高度通常在15000米以上,在經過空中加油後續航時間可達20小時。相較於RC-135系列的其他型號,RC-135S由於獨特的外觀特徵可以被輕易識別:首先,前機身右側分佈有4個大型圓形玻璃舷窗,內建各型高精度光學探測裝置;其次是右側機翼與兩個發動機艙均被塗成黑色,與機體其他部位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特殊塗裝方式的初衷是防止右側機翼反射陽光,以免影響機身右側光學感測器的工作效能。隨著光學感測器技術水準的提升,這一措施的實際效用已經大為減弱,但美軍出於識別和保持傳統,索性沿用至今。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RC-135S機艙佈局,從前往後依次分佈著飛行員、電子對抗軍官、機載系統工程師、機載任務專員等。

RC-135S的機載探測裝置主要由中波紅外陣列系統、實時光學系統、大孔徑跟蹤系統等組成。上述光學探測裝置的主要用途是觀測彈道導彈的發射和飛行過程,在綜合了助推器熄火時間、分離過程及噴流強度等資訊後,進一步確定彈頭數目、入射角度及彈著點等,為己方導彈防禦系統提供預警和目標資訊。此外。在RC-135S機身右上方、後機身等部位佈置有不同形狀的天線,用來收集電子情報,或是處理、分析彈道導彈的制導電波,以便掌握頻率和方位。除兩架RC-135S外,美國空軍還在其基礎上發展出RC-135X,該機主要配備有機載多功能合成孔徑雷達和具備低溫冷卻功能的遠距離可視紅外偵察感測器,保證該機能在高雲層條件下準確跟蹤彈道目標的飛行過程,後來也改裝為RC-135S。目前3架RC-135S均隸屬於美國空軍第55聯隊第45偵察中隊,駐地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法特空軍基地。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2001年,兩架位於奧法特空軍基地內的RC-135S彈道導彈偵察機。

令人生厭的隔牆之眼

冷戰期間,RC-135S的主業是偵察觀測前蘇聯彈道導彈及核試驗情況,先進的機載偵察裝置賦予了該機強大的情報收集能力,可以準確持續地向美軍提供相關資訊,令蘇聯軍方恨之入骨。冷戰結束後,RC-135S的任務範圍進一步擴大,航程足跡與出勤率也相應提升。按照美國空軍的戰略需求,RC-135S通常會靠前部署在距離俄羅斯、中國、伊朗及朝鮮等國的一線地帶。例如監視中國和朝鮮時,將由駐地位於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第82偵察中隊負責運營借調來的RC-135S;在波斯灣地區,由第45偵察中隊駕機從美國本土出發,飛赴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執行對伊朗彈道導彈及核試驗的相關偵測任務。第55聯隊指揮官莫亨·克里希納上校稱,RC-135偵察機部隊的戰鬥口號是“偵察是我的生活,危險是我的業務”。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2016年9月,部署於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內的RC-135S彈道導彈偵察機。

這句戰鬥口號充斥著赤裸裸的侵略色彩,但對於親自操縱該機執行偵察任務的機組成員而言,倒也是恰如其分的形容,在任務過程中屢屢會遭遇攔截,頗具風險。2003年3月3日,一架RC-135S從沖繩嘉手納基地起飛,按照預定計劃對朝鮮境內軍事目標展開偵察。上午10時許,當該機在距離朝鮮海岸240千米處的日本海上空作業時,突然被4架朝鮮空軍的米格-29戰鬥機團團圍住。隨後,RC-135S的機載雷達報警器發出清脆的報警聲,這意味著該機已被米格-29的火控雷達鎖定,朝鮮飛行員只需輕輕按下導彈發射按鈕,這架RC-135S便將化作一團火雲,最終墜入日本海。不過,在對峙過程中朝軍戰鬥機保持克制態度,只是伴航驅離,RC-135S得以躲過一劫,平安返航。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2003年3月初,執行空中攔截任務的朝鮮空軍米格-29戰鬥機,該圖系RC-135S機組人員拍攝。

作為美國死對頭的俄羅斯同樣對RC-135系列電子偵察機深惡痛絕,反制手段向來以毫不手軟聞名於世。據CNN報道稱,2014年7月中旬,一架RC-135V/W在北歐上空對俄羅斯境內執行電子監聽任務期間,突然遭到俄軍地面雷達系統的鎖定,但麻煩遠遠不止於此,依據美媒說法,一架俄空天軍戰鬥機隨後升空,針對該機展開空中攔截。在意識到危險後,RC-135S機組人員立即中斷任務,按照最近的空中路線採取規避措施,在未通知瑞典政府的情況下公然進入瑞典領空避禍,引發瑞典方面的強烈抗議,但美國政府僅僅輕描談寫就將此事了結。

美軍特種偵察機出動監控俄國核導彈,曾被朝鮮空軍圍堵險被擊落!

■活躍於世界各地的RC-135V/W“鉚接”電子偵察機,曾在北歐空域遭俄軍戰機攔截。

結語

針對俄政府聲稱將使用核武器來保衛“聯邦領土”的表態,西方多國已發出嚴厲警告,同時採取相關應對措施,而美國空軍將2架RC-135S偵察機集中部署到阿拉斯加基地,用意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新增調的這架RC-135S在飛臨阿拉斯加空域後並未降落,而是直接進入戰備巡航狀態,充分表明美軍對俄軍核武器動向的關切是何等強烈。隨著俄烏局勢的持續緊張和對抗的升級,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這兩架RC-135S的任務強度也將加大,希望它們的“蛇眼”不會看到那些可能毀滅世界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