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山一大一附院胃腸外科|引領胃癌一站式全週期診療新時代

近年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以學科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青年英才”培養工程,著力打造臨床學科專業品牌特色,結合疾病譜變化和患者就診需求,精耕亞專業細化細分,在推進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程序中,竭誠為廣大患者提供精準、高效的診療服務。

醫典·山一大一附院胃腸外科|引領胃癌一站式全週期診療新時代

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毛瑞鋒

當前,胃癌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在最佳化胃癌診療策略、促進規範化診療方面攻堅克難,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以下簡稱“山一大一附院”)普外中心胃腸外科創新性打造出胃癌一站式全週期診療的新模式,從宏觀把握、於細節精進,在無影燈下與門診、病床之間,以專病化、精細化、微創化的診療服務,心無旁騖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醫典·山一大一附院胃腸外科|引領胃癌一站式全週期診療新時代

一站式全週期管理

多學科聯手全面評估分層而治

山一大一附院副院長、普外中心主任兼胃腸外科主任張光永介紹,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臨床診治過程中早期患者發現少,消化道腫瘤生長和轉移速度較快,再加上其高度異質性,各種因素纏繞疊加,制約著當前進展期和晚期胃癌患者的整體預後。

聚焦胃癌患者預後狀況改善,探尋提高胃癌診療水平出路,張光永提出,發揮醫院多學科綜合診療能力的優勢,以多學科之合力,打造胃癌一站式就醫、全週期管理的診療新模式。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規範有效的初次治療至關重要。”張光永介紹,首次規範化的治療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治療效果。臨床中,初次診治方案不合理、手術方式不當等原因,常常就是患者日後復發和轉移的“禍根”。

為幫患者避免這些遺憾,山一大一附院定於每週三下午組織胃癌多學科會診。

胃腸外科、消化內鏡科、腫瘤中心、放射科、病理科等專家齊聚,以多學科的思維對胃癌患者實現全面評估,為患者量身定製出最適合的診療方案,在精準分層基礎上分層而治。

張光永介紹,對於早期胃癌且無淋巴結轉移的,可根據腫瘤浸潤程度考慮內鏡下治療或腹腔鏡手術治療;區域性進展期或伴有淋巴結轉移的胃癌,可考慮根治性手術或術前新輔助治療後手術切除,術後根據病理型別、分期等確定個體化輔助治療方案;復發/轉移性胃癌多以藥物結合區域性治療為主,但也有可能在治療後實現降期而獲得手術機會……

這樣,從精準診斷到分層治療,各專業團隊在合適的節點以各自的特色技術介入,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張光永還牽頭,將這種跨學科的協作,從診斷、住院、手術、輔助治療,延伸至患者出院後的隨訪複查與就醫指導,貫穿全部治療週期乃至整體生存期,在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同時,促進其以良好的狀態迴歸家庭與社會。

術業專攻精益求精

精準智慧微創手術解鎖更多可能

多學科的緊密合作,將規範化的診療帶到胃癌患者身邊,而手術切除仍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方式,將目光鎖定技術手段的提質升級,山一大一附院胃腸外科以更加精準、更加智慧的腹腔鏡技術,為患者解鎖更多可能。

張光永介紹,經過近30年的臨床應用,腹腔鏡治療胃癌的適應證逐漸由早期胃癌向進展期胃癌拓展,其技術手段也在蝶變升級。

“精準切除腫瘤、徹底清掃淋巴結、安全重建消化道是施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三大關鍵問題,手術的精細程度關係著患者的生存期,腹腔鏡手術熒光導航,是腹腔鏡手術智慧化發展的一個先進方向。”張光永介紹,藉助熒光成像,透過血管內熒光染色進行手術切除範圍、淋巴結標記、血運檢測,可以在保證腫瘤完整切除、提高圍手術期安全性的前提下,儘可能保留器官功能,並實施淋巴結的徹底清掃,減少術後復發和轉移,進而提高病人術後生活質量。

在山一大一附院,70%以上的胃癌手術都可以透過腹腔鏡來完成,熒游標記儼然成為一把“利器”。而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助力,又將微創手術做到了“極致”。

張光永介紹,微創手術不僅在於手術切口的變小,更在於腫瘤學根治基礎上的組織創傷的最小化和功能保留的最大化,2019年12月,醫院率先引入雙控制檯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開啟“機器人精準微創手術”時代。

據瞭解,手術機器人可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多種手術操作,具有精細準確定位、多自由度移動、無視覺盲點、操作穩定等獨特優勢,顯著縮短腔鏡手術時間,減少圍手術期併發症,保證腫瘤切除的安全性,提高手術的精準性和徹底性,使腔鏡手術更加微創,也讓那些肥胖、暴露困難的胃癌患者獲得更多手術機會。

守正出新,精業篤行,山一大一附院胃腸外科並沒有滿足於自身技術的引領。透過醫院的腔鏡培訓中心定期為全國各地的腔鏡醫師進行理論和技術培訓,他們又將這些最前沿的腹腔鏡技術推廣出去,惠及更多的地域和患者,真正踐行“健康中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