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乘組首次化身“太空教師”河南娃兩次提問 收穫“知識+祝福”

本報訊(記者 師喆)流體現象的天地差異有多大?水球在太空中如何變“懶”?空間站裡的扳手為什麼能自動“調頭”……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成為新晉“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活動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設地面主課堂,在山東菏澤、河南鄭州、雲南大理分設3個地面分課堂。這是“天宮課堂”地面分課堂首次設點河南,來自我省14所中小學校的100餘名師生代表齊聚河南省科技館,在充滿太空感的球幕影院旁,體驗了令他們難忘的一節課。

對於太空,孩子們充滿好奇和嚮往。實驗操作過程中,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時而凝神屏氣,時而歡呼喝彩。到了天地互動交流環節,不少學生踴躍舉手提問。

“在太空中種植,植物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嗎?這個照明是艙內提供的燈具的照明,還是太空的自然光呢?”“地球上的機械時鐘和電子鐘在太空中還能正常使用嗎?引力、輻射、重力等會不會對它們產生影響?”河南分課堂上,來自河南省實驗小學的毛圓圓和來自洛陽市第二高階中學的傅瑞鑫接連向航天員發問。

“問天艙的植物是在實驗櫃裡培養的,無法接受太陽光照射。不過實驗櫃裡配置了人工光源,透過調控光源的強度和光譜,可以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滿足生長髮育要求。”劉洋在回答完問題後鼓勵同學們,“你們要好好學習,勤于思考,說不定這個問題就是由你們來解決的!”

關於時鐘的提問,蔡旭哲表示“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他介紹,空間站裡所有計算機的電子時鐘都在正常運轉,至於機械錶能否正常使用,要看它的工作原理,例如擺錘式機械時鐘就因為沒有重力而無法在空間站中使用。他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將有一個特殊的冷原子鐘隨著夢天實驗艙進入空間站,有望實現約50億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

課堂上,三位新晉“太空教師”都十分活躍:陳冬一邊用幽默易懂的語言為同學們解答疑惑,一邊把玩著手裡芒果形的解壓球;劉洋“躺平”在半空中,向大家展示用2米長吸管成功喝到芒果汁;蔡旭哲則身兼多職,既要擔任此次授課的太空攝影師,又要負責解答同學們的提問。

直播結束,有不少學生意猶未盡,繼續留在座位上進行著天地對比實驗。“之前的天宮課堂我們都是在學校收看直播,在教室裡跟著互動實驗,沒想到今天能來到地面分課堂與航天員互動。這種體驗更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嚮往和探索太空的興趣。”省實驗小學帶隊老師王星娜說,這堂課會對孩子們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這次地面分課堂首次設點河南,是我省青少年收到的一份寶貴的、科技感十足的‘禮物’。尤其是看到孩子們與河南籍航天員陳冬、劉洋進行天地互動,感覺很親切。”省科技館副館長李莉表示。

“天宮課堂”活動並沒有就此結束。據瞭解,河南省科技館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太空授課資源,結合場館科普資源,持續推出系列航天主題科學教育活動,延伸“天宮課堂”,厚植科學土壤,鼓勵廣大青少年勇於探索宇宙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