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建水:打好“紫陶人才”三張牌點燃產業發展新引擎

建水紫陶之所以能夠傳承千年,關鍵就在於一代又一代紫陶匠人之間的薪火相傳。近年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始終堅持把紫陶人才培養作為推動紫陶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從人才引進、培養及管理上下功夫,著力打好人才培養“三張牌”,形成地方文化創意與外來文化藝術互推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聚焦高階人才培養,著力打好“師承體系牌”。以建水紫陶非遺傳承基地、建水紫陶非遺傳習點、紫陶大師工作室等為載體,建立紫陶技藝師承體系。近5年來,共培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馬成林、“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師”徐榮鴻和“大國工匠”譚之凡3位國家級大師;培育“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和“雲南陶瓷藝術大師”31名;省級首席技師9名、雲嶺技能大師6名、正高階工藝美術師8名、副高階工藝美術師43名、工藝美術師203名、助理工藝美術師657名,獲得人社部門技能認定2306名。

聚焦人才技能提升,著力打好“聯動培訓牌”。由縣人社局牽頭,依託縣內各類紫陶培訓機構、非遺傳承基地,聯合縣總工會組織“讀茶聽陶·共襄雅業”陶藝、茶藝等技能培訓,用活技能專項培訓經費,整合多方培訓資源,以“藝徒制”形式開展紫陶製作技能培訓,每年可培訓紫陶從業人員500餘人,有力推動紫陶行業產業工人綜合素質提升和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在一代又一代紫陶藝人的傳承培養下,新一代創新型人才也不斷湧現出來,比如:建水陶藝師彭燦卿在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高嶺杯”第六屆全國陶瓷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中獲“全國輕工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杜俊楠的紫陶作品於2019年入展了“第二屆中國四大名陶展”,這些都逐漸成為了建水新一代“紫陶匠人”。

聚焦新生力量培養,著力打好“院校培養牌”。依託省內外高等院校人才力量優勢,以及紅河學院紫陶學院、雲南冶金技校臨安校區等4個實訓基地,探索建立政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長效機制,實施免學費、教材費等優惠政策,形成大學美術專業、職業製陶技術等立體人才輸送模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建水紫陶聯合研究中心”,著力提升建水紫陶研發水平和人才培養使用。強化人才助推產業發展,透過提升文旅人才服務水平推動建水旅遊提質增效,2021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24。41億元,紫陶產值達40。3億元。

雲南網記者 劉暢 通訊員 鄧芸芸

【來源:雲南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