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孩子是父母

含辛茹苦

孕育出來的,多少父母對待孩子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擔心孩子出現一絲一毫的意外,這樣的父母無疑太過疼愛孩子。

也有一部分家長與孩子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不僅與孩子採取

平和的交流方式,

就連和孩子打鬧也絲毫不慣著孩子。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下一秒反擊揪回去

一位爸爸正舒服的躺在沙發上,兒子伏在爸爸的肩膀上,本是一副歲月靜好的畫面,

誰想,忽然兒子揪住爸爸的頭髮不放手,爸爸也沒有慣著孩子,立刻用手抓住兒子的頭髮,露出一股

嚴肅

的表情,對兒子說,疼嗎?就問你疼嗎?

孩子顯然不是爸爸的對手,立刻敗下陣來,

嚎啕大哭

,並且呼喊媽媽前來幫忙。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當媽媽看到了父子倆爭鬥的場景,不僅沒有為兒子伸出援手,反而靜靜地觀看著眼前情景的繼續。

據孩子的媽媽說,爸爸平常和兒子就如朋友一樣相處,但是如果孩子來打爸爸,他也

不會慣著。

本身就是孩子先揪的爸爸,爸爸才還手,自己也

不會隨意插手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眼前這一幕的發生,引起了眾多人的思考,爸爸沒有像絕大多數家長那樣慣著孩子,任由孩子胡鬧。

而是採取同種的方式予以還擊,讓兒子

留下教訓。

多少人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

認為這樣對兒子太不公平了,長輩也不像長輩的樣子,其實如果是過度

縱容溺愛

的方式才是不對的。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過度縱容不可取,孩子成長受影響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這樣是

無心之失

,孩子愛玩是天生的本性。

就算孩子揪住自己的頭髮,或是做出其他傷害別人的行為,也是不加制止,任由孩子胡鬧。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其實,這樣的做法也在

變相地認同

的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孩子調皮,如果不加制止,會讓孩子樂此不疲,長此以往,他就會習慣於這種動作。

任意揪住父母的頭髮而不加註意,慢慢的養成

頑劣的品質,

就算父母有心糾正,他已經形成了長久的思維定勢,不易輕易改掉。

雖說三綱五常的思想觀念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長幼有序的道理還是應該遵循。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父母畢竟是孩子的長輩,孩子應該尊重父母,不能因為平常和父母相處的模式太過融洽就能

隨心所欲

,這樣只能讓孩子無法無天,得不到正確的教育。

當孩子外出社交時,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尊重父母的樣子,會讓別人對孩子的印象大打折扣。

當孩子逐漸擁有了霸道的潛質,進入校園中,就會逐漸顯現出這一

不良品質

,對身邊的同學不尊重。

身邊的同學就會逐漸疏遠他,這會讓他喪失珍貴的友情,無法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感覺。

沒有了夥伴的陪伴,會讓孩子的內心逐漸缺失

情感的慰藉

,甚至影響他今後的性格模式。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將心比心方式好,孩子記憶深刻不能忘

父親採取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看似簡單粗暴,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十分的明顯,對孩子的成長也大有裨益。

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並不是有意的扯父母的頭髮,只是出於好奇愛玩,如果父母不加制止,就表示他們接受了孩子的頑皮。

但是當父母以切實的方式還擊孩子,會讓孩子意識到剛才的行為有多魯莽,也會明白這種傷害別人的滋味並不好受。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自己有多難受,別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於是不敢再

隨意亂傷害

別人。

其次,社會並不像家庭一般。社會中並不會有類似爸爸媽媽的親人來包容自己。

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會讓他人銘記心頭,藉機還回去。

孩子做了錯事,若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不正確,他也不會了解自己帶給了別人多大的煩惱,也沒辦法意識到

危險的來臨。

媽媽並沒有因為兒子的呼喊而插手,這是因為她明白事情的原委,知道孩子的行為不當。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父親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只有這樣尊重父親的教育方式,二人才能

形成一股合力

,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若是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教育方式,由於孩子的哭鬧而大打出手,這不僅對孩子的教育不利,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

只有夫妻二人相互合作,

彼此尊重

,才能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將心比心記憶深,這些方式需配合

孩子這麼做是不正確的行為,除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可以採取一下的措施來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用溫柔的言語教育孩子,當孩子感受到疼痛後,母親就需要扮演知心媽媽的角色,告訴孩子剛才他的行為有所不正確,帶給了別人多大的傷害。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關心,也會勇敢邁出餘下的一步。

學會向受害者道歉,讓對方原諒自己的

不當行為

,當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後,他也會更加

完美的方式收尾

,讓這個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父親在還手的時候,要注重力道,孩子的力氣明顯比不過大人。

若是大人一味地與孩子一般見識,只能體現他的

不成熟

,因為一時的情緒化,傷害了孩子的身體,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加深孩子對爸爸的恨意。

在與孩子做朋友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爸爸的權威,並不是以暴制暴。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這樣只會壓抑後來者的內心,讓孩子對爸爸產生怨恨之情,長此以往,會形成

逆反心理。

糖果媽媽心裡話:

孩子就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需要父母來引導其人生的發展。

當孩子做出錯事時,適當的懲罰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味地縱容妥協,只能讓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樣對待孩子未嘗不是一種危險的引導。

【今日話題】

你和你家孩子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