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IES 2022丨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產業發展受制於人才結構不匹配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 曹媛

11月3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承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在深圳、香港兩地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

“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由深圳科創委支援設立,研究院定位和高校不太一樣。作為一所立足於大灣區的應用驅動型基礎研究機構,我們面向國際引進高階人才,以實際應用以及市場需求為起點和導向,積極推動產學研轉化,希望為大灣區的製造業發展以及產業轉型升級貢獻一份力量。”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在分論壇:“製造強市”與“再工業化”下的灣區科創產業機遇圓桌研討會中表達對科技創新的看法。

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AIRS”)是深圳市政府設立的十大基礎研究機構之一,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多個世界頂級研究機構設立,重點開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

人工智慧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2019年初AIRS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AIRS的依託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自創立以來,為大灣區輸送大量國際化人才。丁寧表示,“港中大(深圳)致力於推動香港、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尤其在教育、科研創新等方面。深圳毗鄰香港,我們要的不是競爭,而是資源匯入。”

丁寧表示,“作為科研機構,AIRS是做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的機構。”而上述兩個領域都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產業的“卡脖子”難題。

在技術儲備方面,機器人作為高整合度的科技產品,其研發涉及軟體、硬體、演算法、核心零部件支撐等一整套體系,從產品開發到商業落地,再到大規模應用,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是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其中一個“卡脖子”難題。但丁寧表示,國內不僅開始逐步攻關核心零部件技術,甚至在成本和效能架構上開始超越海外。

GBAIES 2022丨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產業發展受制於人才結構不匹配

從2015年開始,深圳市機器人產業呈現爆發式發展。以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為例,2015年專利申請1513件,專利授權1203件。2018年,深圳機器人產業專利申請6764件,專利授權3801件,專利授權量相比2015年翻了3。2倍。

隨著行業發展逐漸深入,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場景出現脫節等問題,但丁寧發現問題的落腳點在於人才結構不匹配。丁寧強調,“要想實現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和產業的緊密結合,需要對製造領域、技術領域、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等有深刻理解的人才。”

丁寧認為高階製造業人才培養時間長、投入成本高,且人才“外溢”問題嚴峻,優秀人才容易被網際網路等行業吸引。他建議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高階製造業人才留在實體行業、製造業,從而促進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在產業領域的落地應用。

丁寧最後表示,AIRS作為科研機構,定位與高校不同。同時AIRS也不是企業,而是技術與產業雙向連結的橋樑。透過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政府出臺針對性措施來降低企業試錯成本,同時也需要相應的政策來留住人才,去打通技術與應用的壁壘,攻克這個最為艱難的“中間環節”。

點選進入直播間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