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眼下,正是豐收的季節,杭州市蕭山區益農鎮東聯村的俞秀林家庭場,“稻鱉共養”的農業生態種養新模式正在實現著生態經濟雙豐收,金燦燦稻穗壓彎了腰,一隻只甲魚正在被打撈起。

“這隻足有兩斤多重。”俞秀林笑著說,剛從稻田裡抓上來的一隻大鱉異常生猛。

“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微風徐來,金燦燦的稻穗壓彎了腰,隨風搖曳。

“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每畝可以收穫650-700公斤稻穀,產量比原先提高了三到四成。”看著顆顆飽滿的稻穗,俞秀林臉上洋溢著笑容。在他的眼中,產量的提升,一方面源於稻穀品種的改良,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田中的“寶貝”——鱉。

稻鱉共養,這是一次新的嘗試。俞秀林的出發點異常樸實,就想著給土地增加些收益。考察了許多地方,學習了一些經驗,俞秀林最終決定了“稻鱉共養”的模式。

“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田地四周開好鱉溝,田地中間挖好排水溝,種上了稻子,投放了鱉苗,俞秀林說幹就幹。在6-9月的生長關鍵期,他透過參加培訓班以及邀請各級專家現場技術指導等方式,提高稻鱉綜合種養成效。

俞秀林介紹,稻田養鱉,鱉糞肥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稻穀飽滿;鱉吃水生動植物,不投餵餌料也長得飛快。“稻田裡養出來的鱉綠色生態,個頭大,品質好,自然口感也很好。”正說著,他隨手又抓上了一隻鱉,估摸著超過了三斤。

“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稻田“一水多用、一田多產、一地多收”,是一筆生態賬,更是一筆經濟賬。在俞秀林眼中,這些鱉便是田裡的“第二份收入”。

“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一年下來,一畝“稻鱉共養”的土地,預計純利潤可以達到4000元,是原先常規種糧的7倍左右。在田邊,俞秀林和記者算了一筆賬。“接下來,我們還會嘗試類似黃鱔等更多的品種。”看到了稻鱉共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俞秀林有了更多的憧憬。

“稻鱉共養”,一田多產!蕭山這裡“踏出”了一條良性生態迴圈之路

杭州市蕭山區益農鎮農業農村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鎮裡將以新型“稻鱉共養”綜合種養為示範,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進一步增加農田的經濟效益,帶動鄉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