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專碩招生比例擴大”更重要的是什麼

專碩將成未來考研主流?據央視新聞報道,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報名工作已結束。近年來的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專業學位碩士的招生培養規模正穩步增長,預計到2025年,將擴大到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引發社會熱議。

目前,國內的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碩士與專業碩士,雖然二者層次相同,但培養目標和要求有顯著區別——學碩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探究能力,強調科學理論研究與原創學術創新;專碩則側重培養實踐能力較強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更好地對接行業和社會需求。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化,2021年我國碩士招生數量突破百萬大關,研究生教育體系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人才成長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看,專碩招生比例擴大,不單是著眼於培養層次,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棋盤”裡的重要落子。當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到新階段,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等各個方面所需的技術技能都在提升,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大。在此背景下,調整學碩和專碩的招生規模和比例是勢之所趨。

事實上,2020年7月,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就提出,未來碩士生培養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即專業碩士為主。從教育部同年釋出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亦可知,自2017年起,專碩招生規模比例超過學碩,已成為既定事實。

但此次調整碩士招生型別,仍在輿論場上掀起討論熱潮,這一方面說明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根深蒂固,簡單套用培養理念、思路、措施的現象尚未消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專業碩士培養模式與質量尚存缺陷,類別設定不夠豐富、設定機制不夠靈活、產學結合有待深化等亟須破題。

實現對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的一視同仁,有賴於整個社會支援配合,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打破就業歧視,在制定新的用人政策和招聘公告時,大膽向實用型人才傾斜,不將培養型別作為限制性條件,以實際能力篩選貼合需求的候選人。只有消除就業壁壘,給不同型別人才同等的發展空間,才能進一步打破認知誤差,提高公眾認同度。

推進專業碩士內涵式建設,紮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則呼喚更多的機制創新。高校需準確把握二者差別,逐步擺脫研究生培養的路徑依賴,領會國家對專碩培養的新要求,特別是在產業認知、行業實踐、與職業資格銜接等方面,有所側重地探索建立起不同於指導學碩的培養方案,為專碩的成長成才提供有力支援。近期,多所學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明確專碩定位,嚴把過程關口,為提高培養質量,加強個性化培養提供條件。

一言以蔽之,調整碩士招生型別,不應僅僅著眼於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的比例調整,更要注重分類培養、使其各自成才。提升研究生整體培養質量,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而在此過程中,社會要扭轉觀念、加大投入,以真心的關切與培養,實現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