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藍色在每個人眼中是同一種顏色嗎?

想象一下,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你和我一起沿著海濱散步。我們停下腳步,凝望著深藍色的天空。這是個美麗的畫面,但我們的體驗會是相同的嗎?你看到的藍色和我看到的藍色會是一樣的嗎?一個名為“認知普查”的新專案正在歐洲進行。該專案由一個包括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在內的團隊開發,主要採取線上測驗的形式。除了視覺感知,還包括如何感知聲音和音樂、情感,以及如何體驗時間的流逝。任何18歲以上的人都可以參加普查,第一批結果將在今年年底公佈。

天空的藍色在每個人眼中是同一種顏色嗎?

一般來說,我們會以為是一樣的。畢竟,我們都用“藍色”這個詞,而且這個顏色似乎屬於天空自帶的屬性,而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但認知科學(研究大腦如何接收和理解感官資訊,併產生對外界事物的解釋)卻告訴我們,情況並非如此。就像我們的外表各不相同一樣,我們對同一事物的內心體驗也很可能不同。

蘇塞克斯大學神經學教授、《意識新科學》(Being You–A New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一書的作者阿尼爾·塞思指出,乍一看,世間萬物似乎只是透過眼睛和耳朵這樣的“透明窗戶”被直接灌入我們的腦海中。但心理學家早就發現,認知並不是簡單地“讀出”感官資訊。我們的認知受到環境的強烈影響。我們對物品表面亮度的感知會受到陰影的影響,我們對別人面部表情的解讀也取決於我們認為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樣的情形滲透到所有意識體驗中,而且通常是以我們從未意識到的方式。

一些研究人員走得更遠。基於德國博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的理論,這些研究人員認為,認知體驗不僅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且是自上而下建立的,大腦對外界事物進行“最佳猜測”後,感官訊號會對這些猜測進行微調。大腦不斷地對它收到感官資訊的原因進行預測,並利用感官資訊來更新其預測。換句話說,我們生活在一種“受控的幻覺”中,這種幻覺透過不斷預測和糾正而與現實緊密相連,但它永遠不等同於現實。

由於每個人的大腦都不相同,它們做出的最佳猜測也略有不同,因此,即便面對相同的外部客觀現實,每個人的認知體驗也會不同。就像天空的“藍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們所有的體驗都有可能不同——桃子對我來說和對你來說是同一種味道嗎?與外表上的差異不同,認知上的差異是私人的、主觀的,隱藏在我們用來描述它們的共同語言之下。

但也並非總是如此。某些型別的認知是非常相近的。人類對幻覺和妄想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它們通常被解釋為一種“認知失敗”。

最近,“神經多樣性”的概念讓研究人員注意到,有些人體驗世界的方式與大部分人完全不同。這些差異並不意味著缺陷。儘管神經多樣性通常與醫學上定義的疾病有關,例如自閉症或多動症,但也有例外,比如通感——通常被描述為“感官的混合”,你可能會品嚐到顏色或看到聲音——通常被認為能提高人的創造力和認知能力。

但神經多樣性概念所忽略的是,就算差異並不明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以自己的獨特方式看待世界。

有些時候,“魔咒”被打破,我們會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認知差異。幾年前,一張裙子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世界上有一半人認為它是白色和金色條紋,而另一半人則認為它是藍色和黑色條紋。每個陣營的人都無法相信另外一種說法是真的。這件事可能很有趣,但它並沒有讓人們更廣泛地明白,我們看到(或聽到、聞到、嚐到、觸控到)事物的方式可能因人而異。

塞思參與的這個名為“認知普查”的新專案旨在改變這一切。

正如沒有“最好的”膚色一樣,也沒有哪一種單一的認知世界的方式可以被稱為“最好”。與針對特定條件的神經多樣性概念不同,認知多樣性適用於我們所有人。

理解這一點,將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觀點保持謙遜。當我們知道別人對事物的看法確實與我們不同,而且這些差異可能會演變成不同的信仰和行為時,對我們很有幫助。甚至可以說,讓人們參與揭示認知建構的簡單練習,會讓他們對其他觀點敞開心扉,有助於解決分歧。

最重要的是,對認知多樣性的理解會讓世界變得更豐富、更美妙。下一次,當你去海邊散步,或穿過一個小鎮時,試著想象你周圍所有人腦海中那些獨特的、個性化的內心世界。美麗的世界不止一個,而是有很多。

本報圖文綜合歐洲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