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從農村走出的博士,再回田地種出“國寶橋米”

周雷:從農村走出的博士,再回田地種出“國寶橋米”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3日訊

5月3日,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曾獲湖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湖北青年五四獎章、湖北省傑青、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的周雷入選。

周雷:從農村走出的博士,再回田地種出“國寶橋米”

1983年出生的周雷,從農村走出,學的是農,一路執著,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水稻育種科研團隊帶頭人。現已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水稻黨支部書記的周雷接受採訪時說:“水稻良種是水稻產業的‘晶片’。湖北是水稻大省,但長期以來稻米品質不優、品牌不響,嚴重製約區域水稻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我們的責任就是要讓‘湖北米’成為優質米的代名詞。”

常言道:好米不是加工出來的,而是種出來的。中國優質稻米博覽會金獎大米、連續五年高階銷量領先的“國寶橋米”,是湖北省重要的大米品牌,而“國寶橋米”的主要種植品種鄂中5號,正是周雷及其團隊十數年來所育成16個水稻優質新品種之一。

周雷:從農村走出的博士,再回田地種出“國寶橋米”

據統計,“國寶橋米”旗下鄂中5號的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年產值超過25億元,撐起了“國寶橋米”的大半壁江山。“國寶橋米”從一個地理標誌成長為大米市場著名的高階品牌。

不僅如此,鄂中5號也是湖北省其他大米品牌如“福娃大米”“瓦倉米”“蝦鄉稻”等的主力品種。一般農民種植的鄂中5號等品種的稻米收購價格比普通稻米高近40%,使農民豐富“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以科技增添“中國稻”的底氣,周雷先後主持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專案,一次次啃下水稻育種技術與方法等基礎研究“硬骨頭”。他們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水稻生殖生長期耐冷基因CTB4a,攻克秈稻花葯培養力低下的技術瓶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

育種是一個追著光和熱長跑的過程,為了選育出外觀晶瑩透明、米粒細長、理化指標優異、食味得分高的水稻品種,周雷和同事12年如一日收集種質資源、選配育種親本。他每年超300天“泡”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冬天,海南稻種南繁加代,夏天,武漢水稻剪穎、去雄、套袋、授粉、記錄……永遠頭上太陽烤、腳下水汽蒸。面板被曬得黝黑的周雷形容說,稻田裡一蹲半天,人就像從水裡撈上來一樣。

歷經數以萬計的雜交組合,他們終於用表型鑑定、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花葯培養技術,創制出多個優質多抗水稻新種質,育成鄂中5號、廣兩優272、廣兩優5號、巨2優60、華夏香絲等16個優質水稻新品種,實現了優質與高產的協調統一。

以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據統計,這些水稻品種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增產糧食超過30多億斤,為湖北乃至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通訊員楊文 謝婭 

攝影:記者高勇 

海報統籌:陳昌 設計:張莉  趙健)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