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晚年時在皇家造幣廠的一次失誤,卻意外幫助英國成為強國!

“萬有引力”“三大定律”這些閃光熠熠的發現,使得人類文明又前進了一大步,也使得牛頓成為了世界級的科學家,他死後被安葬在英國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英國曆代國王們同眠。其實牛頓不光是個物理學家,他也在金融上有所建樹,可以說,19世界的英國倫敦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就和牛頓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牛頓:晚年時在皇家造幣廠的一次失誤,卻意外幫助英國成為強國!

1969年,時年54歲的牛頓收到了英國財政大臣蒙塔古的一份工作邀請,這位好友曾經是他的劍橋同窗,收到邀請後,牛頓欣然接受,毅然前往,在這之前的20年時間內,這些年少得志的科學家一直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鑽研鍊金術,但是沒有什麼成果,這個工作,其實也和他的這一興趣有關係——他要去主持英國皇家鑄幣廠的貨幣鑄造工作。

鑄幣技術歷史悠久,它源自於古羅馬,在愛德華一世期間,英格蘭的鑄幣技術發展成熟,在貴金屬作為流通貨幣的年代裡,官方會定期從民間回收破碎的錢幣,將金子和銀子還有少量的銅融化,做成新的貨幣,這個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牛頓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17世紀末的英格蘭貨幣市場一片混亂,銀幣的地位岌岌可危。

牛頓:晚年時在皇家造幣廠的一次失誤,卻意外幫助英國成為強國!

從中世紀開始,英國就和其他的歐洲國家一樣,同時以金子和銀子作為本位幣,實行的複本位制度,金銀幣可以自由的流通和買賣,大部分時候人們用的是銀幣,金幣是輔助的貨幣,但是到了17世紀末,英國市場上的銀幣數量大大縮水,貨幣體系不再穩定。

舉個例子來說,1558年到1649年期間,英國鑄造了1970萬英鎊的銀幣,但是到了牛頓收到工作邀請的時候,只有300萬到500左右英鎊的銀幣還在市面上流通。

那麼銀幣都去哪兒了呢?

貴金屬作為貨幣來流通的話,就有一個弊端,就是容易被“薅羊毛”,足額的銀幣會被部分市民刮下來一點,然後拿去賣錢,頭腦再不濟的人也知道挑挑揀揀,把有缺口的銀幣用出去,把完整的留下來,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

牛頓:晚年時在皇家造幣廠的一次失誤,卻意外幫助英國成為強國!

這樣下來,流通的貨幣如果不重新鑄造的話,會越來越不值錢,物價也會隨之飆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生活,除了英格蘭內部的消耗,英國的金價過高,也使得銀幣大量流失,當時英國的金銀比是一比十一,而法國是一比十,這使得很多人像外匯套利一樣,把銀幣大量運送到海外,去為自己獲取利潤。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外部的損耗問題,大多數人,包括牛頓在內都把白銀消失的原因歸咎於市民們的小偷小摸上,於是牛頓不僅要費心重新鑄造貨幣,還要和躲在陰暗角落裡的不法分子鬥智鬥勇。

牛頓:晚年時在皇家造幣廠的一次失誤,卻意外幫助英國成為強國!

他規定私絨銀幣、偽造貨幣要被罰款100英鎊,並且在臉上刺字,舉報揭發的人,則可以獲得40英鎊的獎勵,此後懲罰措施愈演愈烈,在1697年到1698年,甚至還要27人因此被絞死,但這使得貨幣鑄造的成本過高,一年就花費了270萬英鎊,當時英國政府一年的收入也僅有400萬英鎊而已。

這個時候牛頓才意識自己失誤了,他之前採取的措施目的只是為了“重振銀幣雄風”,想要建立一個銀幣可以在市場上正常流通的秩序,但是如果複本位的制度不被改善、英國的黃金價格不被遏制的話,那麼市場就會繼續混亂下去,銀幣還是會大量流失到國外。

牛頓:晚年時在皇家造幣廠的一次失誤,卻意外幫助英國成為強國!

他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採用金本位制度,把英鎊和黃金直接掛鉤,英國政府採納了牛頓的這一報告,銀幣失去了法償地位,英國就這樣悄無聲息的的走上了金本位的道路,從17世紀到一戰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金本位制度就像是女神一樣,讓英國的物價、英鎊的價值始終保持在這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這,或許是牛頓怎麼也沒有想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