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學,“學得了”還須“學得好”

老有所學,“學得了”還須“學得好”

近日,在阜陽職業技術學院老年大學教室內,老年學員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鋼琴基本知識。特約攝影 王彪 攝

老有所學,“學得了”還須“學得好”

近日,老年學員們在巢湖市老年大學練習舞蹈。該校紮實推進暖民心老有所學行動,開設11個專業、30門類課程、87個教學班,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員需求。本報記者 範柏文 攝

充分挖掘

特色文藝激發學習熱情

近日,在池州市青陽縣新河鎮十里崗村老年大學龍船調興趣班,記者看到,十幾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聆聽省級文化帶頭人曹潤生即興編排的新詞。

十里崗村龍船調是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村民喜愛。為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十里崗村“兩委”圍繞建立“春意盎然、十里陽光”黨建品牌,將老年教育與黨群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合,充分挖掘當地特色文藝活動,推動老年教育發展。

無獨有偶,自“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開展以來,已成立14年的合肥市蜀山區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園社群紅石榴藝術團新增很多團員。“現有學員40多人,年紀最小的今年54歲,最大的74歲。”該團團長郭恆雲說。

紅石榴藝術團最大特點是所有節目均自編自演,包括民歌伴舞、快板、歌曲、小品等形式。“寫1個劇本要1個月左右,邊想邊寫邊改。”郭恆雲告訴記者。該藝術團以社群為中心,輻射周邊社群、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曾赴肥西、肥東等區縣演出,在長豐縣馬郢鎮設有助學點,並常與其他團體合作開展義演義賣、志願服務等活動。

近年來,家家景園社群充分調動業主參與小區文化建設積極性、主動性,尋找、引導200餘名愛好文藝的退休黨員業主,培育出隨風逸太極隊、紅石榴藝術團、黃梅戲藝術團、家家景園藝術團等10個文化團體,併成立社群家·年華文藝團隊,活躍於社群服務和管理各個方面,為小區業主送去歡樂和開心,也為轄區老年人退休生活抹上斑斕色彩。

“每年開展的文化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文藝隊伍從幾十人壯大為300餘人,有些隊員主動成為社群網格長、樓棟聯絡員,將快樂、活力輻射到小區樓棟。”家家景園社群黨委副書記徐靜告訴記者。

擴容增量

多種形式開展課程服務

“村‘兩委’及相關教師成立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及工作領導小組,聘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司法所、派出所、中心小學、非遺傳承文藝隊等單位專業人員為教師,保障老年大學辦學質量。”十里崗村黨委書記、老年大學校長楊發勝介紹。該村老年大學以“龍船調”為切入點,開設龍船調興趣班,利用好這一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藝術形式,古調新唱,增強老年大學課堂感染力和影響力,讓更多老年朋友成為龍船調傳承人、傳播者、傳唱人。目前十里崗村老年大學學員已有40多人。

與此同時,十里崗村老年大學創新教學方式,推動課堂教學向田間地頭送學、志願輔導服務轉變,利用龍船調和腰鼓隊巡演、胡善春稻蝦養殖基地教學、法律顧問到村民家門口普法等活動,形成課堂教學、黨群服務、社會實踐等多元教學格局。

“今年以來,透過改建一批、擴容一批、新設一批、網辦一批等方式,多渠道擴容增量、多維度豐富內容、多形式開展課程,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青陽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1所縣級老年大學,在11個鄉鎮(街道)和59個行政村(社群)設立老年大學,初步建成覆蓋縣、鄉鎮(街道)、村(社群)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全縣新增學習人數2798人,現有在校人數6798人。

穩定、充實的教學隊伍,是“老有所教”的前提和“老有所學”的保障。青陽縣建立健全老年大學師資庫,擴充教師隊伍,目前已完成登記67人。同時,建立經費保障機制、舉辦培訓,穩固教師主體,提升師資水平;定期調整更新師資庫,並在區域內共建共享共用。

“社群提供了舞蹈房等排練場所,還貼心地闢出一個小庫房,讓我們放置演出服和道具。”郭恆雲說。家家景園社群有400多平方米文化休閒場地,供老年居民文藝排練、運動休閒。該社群還將在鳳凰城小區打造社群居民活動中心,內設閱覽室、健身區,力爭把老有所學陣地延伸到轄區內所有小區。

離家家景園社群不遠的蜀山區西園街道美虹社群老年學校,最近新增設了葫蘆絲課程,吸引不少老年居民參加。在葫蘆絲初級班課堂上,老師正一邊演示,一邊講解葫蘆絲構造原理,讓大家更好掌握演奏技法。

目前,蜀山區已有79所社群老年學校對外開放,整合盤活各類存量設施資源,開設系列特色課程,滿足不同層次老年學員需求。該區參與學習的老年人3。66萬人,新增學習人數1。54萬人。

“雙輪驅動”

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再次強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為做好新時代老年教育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近年來,我省整合省老年大學協會與安徽開放大學資源,構建“雙輪驅動”老年教育新模式,將線下教學與線上教育相結合,擴大老年教育供給。目前,我省市縣兩級老年學校覆蓋率均為100%,鄉級老年學校覆蓋率為40%;市級老年開放大學分校覆蓋率為100%,縣、鄉、村三級老年開放大學網點覆蓋率分別為10。6%、22%、26%,初步形成以政府舉辦為主體、社會力量舉辦為補充,面向群眾、組織清晰的省市縣鄉村五級老年教育協同發展新局面。

不過,隨著老齡人口逐漸增加,受師資、場地及經費限制,我省老年教育還面臨著不充分不平衡問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老年大學(學校)管理人員和師資不足等問題較突出。

“我們有16個班,但只有3個管理人員,沒有專職任課教師。”蕪湖市鳩江區四褐山街道老年學校校長江春保坦言。好在四褐山街道近期將投入10萬元改善老年大學辦學條件。

“很多基層老年文藝組織裡,男性偏少或沒有,即使動員,很多大叔大爺也不願參加。”合肥市一名社群幹部說。老年教育如何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是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目標。

紅石榴藝術團有8名男性團員,讓郭恆雲很欣慰。據她介紹,有的男性團員原先就愛文藝表演,主動要求加入,有的則是被老伴帶動參加。“舞蹈等活動,可能男士覺得不適合他們。乒乓球、棋牌、騎行、攝影等活動,男士參與的比較多。”郭恆雲說。

“退休前就有固定圈子,退休後繼續參加,順理成章。跟專業老師系統學習攝影知識當然最好,不過網路資源多,自學、實踐也能拍好照片。”蕪湖市民陳大爺告訴記者。他認為,老年男士普遍自學能力較強,往往選擇時間更自由的個人活動,報班學習偏少。對此,專家建議,老年大學要改革課程體系和學員進退機制,騰出更多報名名額。此外,也應根據老人學習興趣,開設更多貼近其需求的課程,讓資源更好服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