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記者連線卡梅隆:看完《阿凡達:水之道》 你會因為影片的情感和力量哭著走出影院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迪士尼影業出品、美國光影風暴娛樂公司聯合制作的史詩鉅作《阿凡達:水之道》將於本月16日正式上映。這部投資20億美元的科幻大片,不僅雲集了西格妮·韋弗、凱特·溫斯特萊、楊紫瓊等一眾大牌明星,同時,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及從《泰坦尼克號》就跟隨他的製片人喬恩·蘭道這對王牌搭檔的擔綱,也成為本片被市場強烈關注的重點。

封面記者連線卡梅隆:看完《阿凡達:水之道》 你會因為影片的情感和力量哭著走出影院

詹姆斯·卡梅隆(左)和喬恩·蘭道(右)

在電影上映前夕,12月9日,封面新聞記者受邀連線採訪導演、製作人詹姆斯。卡梅隆和製作人喬恩。蘭道的跨洋採訪。兩位大咖分別就本部電影的籌備、製作以及對當下電影市場的預期和未來都進行了深度解讀。在採訪最後,卡梅隆導演與蘭道製片人首次披露去參加歐洲電影博覽會(CineEurope)放映《阿凡達:水之道》片段時,就選擇了使用CINITY放映。二人共同致敬中國電影——得益於中國研發的CINITY先進放映技術,如今我們可以在電影院呈現更高水準的畫質。卡梅隆直言,中國研發的鐳射投影技術。世界級水準。我們希望CINITY放映系統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阿凡達:水之道》最大的吸引力是——這是一部關於親情的故事

記者:

第一部《阿凡達》在中國上映後掀起了一陣觀影狂潮,去年的重映也幫助本片重回全球影史票房冠軍的寶座。對於全新一代中國觀眾來說,您認為《阿凡達:水之道》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

封面記者連線卡梅隆:看完《阿凡達:水之道》 你會因為影片的情感和力量哭著走出影院

封面新聞記者連線採訪卡梅隆及喬恩

卡梅隆:

《阿凡達:水之道》是第一部影片的延續,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沉浸式觀影體驗,透過3D技術與美麗的畫面、製作設計以及攝影,讓觀眾身臨其境。這是一部非常豐富的影片。我想,年輕一代觀眾中,看過3D版《阿凡達》的人可能沒有上一代那麼多。《阿凡達:水之道》將令他們耳目一新,帶來他們之前或許從未接觸過的影院觀影體驗。

我們花了巨大的精力,以確保影片像一段旅程一樣,帶來精彩的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我們花了更多精力來講好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我知道,年輕觀眾聽到這裡可能要說“沒勁,我可不想聽關於親情的說教。”但我們是從青少年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的。他們是逃亡者,被迫離開自己從小長大的家園,來到了新的文化環境中,要學著融入,想辦法被接納。父母時常不理解他們,家庭中不乏衝突。因此,這個關於親情的故事不光在說家人間的情感紐帶,也描繪家庭中出現的困難,家人的優點與缺點。

我想,無論老少,觀眾們都能從影片中發現很多共鳴。

蘭道:詹姆斯寫的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他們和所有人一樣有自己的缺點,因此引人共鳴。中國的年輕觀眾會覺得他們值得敬佩,也能帶來反思。

《阿凡達:水之道》選水做主題 因為卡梅隆自己是水肺潛水愛好者

記者:

第二部《阿凡達》的名字是《阿凡達:水之道》,您為什麼選擇了水這個主題?這與您多年來對於海洋的興趣和探索,有什麼關聯嗎?

卡梅隆:

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心裡應該已經有答案了吧,因為他/她知道我是一個探險家,而且一直在從事海洋保護。我拍過很多和海洋有關的紀錄片。我們拍攝的國家地理紀錄片《鯨的秘密》最近剛獲得艾美獎。在世界各地,我一共進行了8次深海潛水探險。成年以後,我也一直是水肺潛水愛好者,在水下已經度過了數千個小時。影片是我的一封情書。

我熱愛水下世界,熱愛海洋,熱愛迷人的海洋動物,熱愛美麗的珊瑚礁和海藻森林。我太愛待在水下了。對我來說,拍攝《阿凡達:水之道》結合了我人生的兩大摯愛:用畫面講故事的電影,還有海洋。一切就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其實現在回看,發現我先拍了熱帶雨林,然後才來拍大海,我也覺得很意外(笑)。如果一切重來,我肯定會先拍海洋。

蘭道:

潛水最美妙的一點在於,每次潛水之前,你都不知道自己會邂逅什麼。每一次都是新的體驗……

卡梅隆:

喬恩也潛水。他喜歡水肺潛水。我們一起潛遍了世界各地。

蘭道:

夜潛、日潛……有很多我們體驗過的地方,現在可以帶著觀眾一起去感受了。我們讓這種體驗脫離原始環境,打造成水下奇觀,一定要在大銀幕上去感受。

《阿凡達:水之道》的技術升級中——攻克水的拍攝以及非人類角色的面部表演捕捉

記者:

您常常被影迷們稱為“技術狂”,距離阿凡達13年過去了,《阿凡達:水之道》的技術升級中最讓您激動的是哪一個?

卡梅隆:

我確實很喜歡科技,喜歡鑽研,喜歡解決問題。我的大腦生來就有一塊屬於工程師的區域。另一塊區域是生來就要講故事的,關於人、情感、愛等主題的故事。我努力讓兩個區域實現平衡。我想,人們看《泰坦尼克號》時的眼淚不是為特效而流的,明白我的意思吧。在《阿凡達:水之道》中,我們也努力做到技術與情感的平衡。

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研發水下拍攝和捕捉的技術,再透過特效實現非常逼真的效果,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我覺得可能是特效界最大的挑戰。

真是一大難題。為了拍好這部影片,我們必須攻克它。影片叫“水之道”,而我們必須攻克水的拍攝之道。同樣令我非常自豪的是,我們攻克了非人類角色的面部表演捕捉。這些角色和我們有相似之處,但不是人類。這個效果不是透過化妝實現的,而是CG生成的角色。我們對我而言,影片最大的挑戰在於實現平衡。一邊是人性、情感、故事講述和角色,另一邊是技術上的挑戰。

《阿凡達:水之道》是卡梅隆寫給大海的情書

記者:

聽上去您為演員提供了許多來自真實生活經歷中的靈感。我們很好奇,對於兩位來說,是否有將海洋探險或與海洋相關的體驗融入這部電影?或者在這部電影中有沒有哪一刻是來源於你的個人感受或記憶的?

卡梅隆:

很多內容都是。我之前也提到,我花了數千個小時在海里潛水。我見過很多驚豔的景緻。我曾多次參與科考,瞭解了不同物種間的關聯和共生關係,以及他們的生存策略,比如生物發光現象。有的動物會透過發光來避免被捕獵,或是用於覓食、求偶等目的。我們把這些知識也融入了影片中。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不僅是我寫給大海的情書,也是我身為父親講述的關於親情的個人故事。我們都有過十來歲的經歷,對吧?每個人都年輕過,我們都知道這個時期有什麼樣的感受。青春不一定是美好的,我們在探索自己是誰、和世界有什麼關係時,會感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和焦慮感。而如今作為五個孩子的父親,我又有了另外一個視角。我最小的孩子今年16歲了,其他的孩子都經歷過了青春期和年少的煩惱。

編劇時,當我寫傑克和奈蒂莉的故事時,我就是他們。當我寫洛阿克、奈特亞和琪莉的故事時,我也是他們。劇作中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幸運的是,我們的卡司都已為人父母。佐伊有三個兒子,薩姆有三個兒子,史蒂芬·朗有好幾個孩子,西格妮有一個女兒。所以他們一開始就領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而且他們都很喜歡——很好的主題,新故事的講法也很動人。

蘭道:

我覺得你有一點特別厲害。設計影片中神奇的海洋生物時,你總能找到地球上的現實參照。

卡梅隆:

沒錯。比如掠波翼龍,大家可以在背景圖片上看到它的樣子。它的模型參照了劍魚,又加上了和翼龍類似的牙齒,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隻以魚為食的翼龍。它的翅膀和飛翔的姿態參照了飛魚。飛魚長得不大,但我們從它身上汲取了靈感,再去放大它的尺寸,讓它看上去更驚豔。還有伊魯,它是孩子們的坐騎,一種長頸的生物,社交和行為習慣參照了海豚。雖然長得不像,但伊魯的行為學模式和海豚非常接近。伊魯非常友好,熱愛社交,充滿好奇心。

我記得以前我在海洋公園騎過海豚,當時是在法屬波利尼西亞。這個行為其實對海豚不太好,我不建議大家這麼做,這也是我很早以前的經歷了。我記得我抓著海豚的背鰭,感受到它的力量。那隻海豚受過良好的訓練,所以它好像一點也不害怕。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它的力量。如果能和這樣的海洋動物建立友情,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夥伴,和我們交流,做我們的搭檔,那簡直太酷了。

《阿凡達》系列電影背後的思考:它關乎人性的本質,反思社會價值觀的撕裂

記者:

科幻作品中的外星文明往往是邪惡或者危險的,但《阿凡達》系列中卻不然。兩位創作《阿凡達》系列時,背後主要的思考和理念是什麼?

卡梅隆:

我很高興媒體朋友注意到了樂觀的一面。《阿凡達》的故事其實既悲觀又樂觀。影片中的地球人榨取資源,打壓原住民,做了很多壞事。但如果你退一步再看,你會發現《阿凡達》其實在說:我們也是納威人。電影裡其實不是在講真的外星人,講的是我們自己。這是一個由人類講述、由人類演繹的故事,是一個關於人性的故事,對吧?

影片裡的地球人代表我們陰暗的一面,貪婪、破壞環境,等等。納威人代表我們善良的一面,代表我們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或是懷念的自己曾經的樣子。納威人讓我們想起自己小時候,和自然、和他人有強烈的連結的時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納威人是我們的願景。我們想要變得更像納威人,不要變成地球的貪婪逐利者,殘忍地破壞環境。影片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它關乎人性的本質,反思社會價值觀的撕裂。它也是一個呼籲。它呼籲我們清醒過來,去尋求平衡,去找到一種科技化的生活方式,發揮科學和技術最大的益處,去更好地理解自然世界、抗擊疾病、消滅貧窮等等,與此同時,重新去親近自然,努力找到一種更平衡的生存方式。

記者:

喬恩,你覺得阿凡達系列的中心思想或主張是什麼?

蘭道:

我覺得詹姆斯在電影裡寫的一句臺詞可以很好地概括:“我看見你(I see you)”。去真正地看見他人,不僅看見他們的外表,更要看到他們的本質,接納他們的真實。在《阿凡達:水之道》中,我們將結識納威文化中的另一族群:島礁族。他們的外貌和奧馬蒂卡亞人不一樣。兩群不同的人要學著接納彼此。薩利一家來到島礁部落時,像是離了水的魚(字面意義和修辭意義上都是)。他們得學著適應,學著讓自己被接受,而且是作為真實的自己被接受。

《阿凡達:水之道》的製片工作持續了5年

記者:

說起編劇,兩位是否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幕後小故事可以與大家分享?

卡梅隆:

製片工作持續了5年,團隊密切合作,前6個月和編劇合作,然後再是演員——在拍攝前期,大部分演員都參與了表演捕捉,包括西格妮、薩姆、佐伊,和所有有CG角色的演員,一共花了18個月拍完。然後我們開始拍攝真人表演,包括扮演“蜘蛛”的傑克·尚皮永,還有布倫丹·考威爾,他演了一個圖鯤捕捉部隊的艦長。

有趣的故事太多了。每天我們都儘可能地讓片場充滿樂趣。雖然排片進度帶來很大的壓力,每時每刻大家都在拼命工作,但劇組有一種輕快的氛圍,要具體說哪件事的話,我還得想一想……

喬恩:

我來說說我有關《阿凡達:水之道》最美好的回憶吧。就在十天前發生的。我去紐約,把成片放給薩姆、佐伊、西格妮和史蒂芬·朗看。他們看電影的時候,我就看著他們。我和詹姆斯對他們承諾過,等他們在銀幕上看到自己的表演時,會感受到強烈的情感衝擊。到了這部分片段,我看著他們大笑、落淚;放映結束後,又看著他們彼此擁抱。這時我深深感到一切都值得了。

詹姆斯:

沒錯,演員們給了我們很多肯定。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尊重,因為我們建立了信任的紐帶。開機前我們會說:接下來請大家好好發揮,忠於自己的感受和判斷,不要為了表演捕捉去刻意誇大自己的表演。什麼刻意的改變都不必要。只要給出最真實、最誠懇的表演就行。

後期製作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所以演員只能信任我們最終會拿出令人滿意的成片。他們都很喜歡自己的角色,相信角色做出的決定,也相信製片過程裡會保留他們最真實的演繹。我們沒有對錶演做出任何修改。動畫師沒有做出任何調整和“最佳化”。我們讓動畫師透過海洋生物來發揮創造力:掠波翼龍、伊魯、圖鯤,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生物。但我們希望演員的表演不受他人“創造力”的干預,盡最大可能保留他們原汁原味的演技。

他們只能信任我們。薩姆、佐伊和其他迴歸的原班人馬,在拍攝第一部《阿凡達》時就已經和我們建立了信任。新加入的卡司,包括凱特、年輕一代的演員們,還有克利夫·柯蒂斯,他們看到成片都感到非常驚喜,會說,“那就是我!”

蘭道:

說到“那就是我”的時刻,我還記得拍完第一部《阿凡達》的時候,我把薩姆第一次醒來的片段放給他看,放映室裡只有他和我兩個人,這場戲一開始,薩姆就哈哈大笑,讓我緊張得不行。發現我看著他,他又笑了,轉過來對我說:“哥們,這是滿意的笑。螢幕上那個人就是我。”我們的承諾兌現了。

卡梅隆:

在好萊塢——可能全世界都有,中國也有——有的演員會認為我們想讓演員下崗。其實正相反。我們的拍片流程是以演員為中心的,我作為導演要直接和演員合作,不受燈光、運鏡之類的影響,也不存在說太陽快落山了,我們要趕緊把該拍的鏡頭都拍完。這些干擾因素都不存在了。作為一個自己編劇的導演,人物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最高興的就是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可以全神貫注地聚焦人物本身,專注他們的臺詞、肢體、情緒、感受,一一打磨。一旦這項內容完成了,我就知道影片成了。之後的所有工作,無論要花多久才能做到完美,我都知道已經穩了。第三部就處在這樣的階段,拍攝已經完成了!卡司貢獻了完美的表演,無可挑剔。第三部現在正在後期製作的階段。

蘭道:

這套流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演員們可以做到平時做不到的事情。

《阿凡達:水之道》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卡梅隆的最愛

記者:

我正要問兩位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卡梅隆:我愛每一個角色,就像愛自己的每一個孩子——我有五個孩子。我愛每一個角色,當演員們把他們演活了以後,我就更愛了。我也愛劇本里的角色,但這有點自我感動,是吧?到了某個時候,我就可以放手了,琪莉已經不再屬於我一個人了。琪莉屬於西格妮,她是西格妮的作品。傑克屬於薩姆。

封面記者連線卡梅隆:看完《阿凡達:水之道》 你會因為影片的情感和力量哭著走出影院

卡梅隆:

儘管《阿凡達》開啟了3D電影新時代,但3D要審慎地使用

記者:

說到大銀幕,首部《阿凡達》開啟了3D電影的新時代。兩位對這些年來3D電影的發展有何看法?什麼樣的電影才真正需要3D觀看體驗?

卡梅隆:

大家應該不難猜到,我們在這個領域有非常強烈的觀點(蘭道笑)。我覺得用長焦鏡頭拍攝、剪得很快的3D電影都很糟糕。我認為3D要審慎地使用。每個鏡頭留出充裕的時間,焦距更短、更廣角,讓觀眾可以四處觀察,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觀眾要透過螢幕看到一整個世界。對吧?

我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3D電影。此外,每個電影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要找到自己的風格與3D最佳的結合方式。另外要知道作品是為大銀幕拍攝的。我可以用大衛·裡恩式的鏡頭,畫面大氣磅礴,人物只佔很小的比重。也有的時候要上大特寫,觀眾看得清演員面板上的每一個毛孔和瞳孔虹膜上的每一個細節,這也很酷。我認為3D應該是增加價值,而不是削弱價值。

很多人覺得3D已經是過去式了,他們忘了一件事:當《阿凡達》上映時,全球總共約6000塊3D螢幕,其中2500-3000塊在中國。現在,中國有6萬多塊3D螢幕,全世界有超過12萬塊。和當年早已不是同一個數量級。可以說3D的普及程度空前。人們對3D的興趣有所降低,但遠沒有消亡。《阿凡達》重映時,97%的票房收入都來自3D版。我認為人們把3D和特定型別的電影掛鉤,可能是視覺衝擊力更強的,或是帶觀眾前往另一個時空的電影。可以是歷史片,也可以是《阿凡達》這樣未來主義電影。我想人們依然願意踏上那樣的旅程,依然想在電影院裡感受那種獨特的體驗。

3D電視的效果不好,這應該是普遍共識了。看電視時,無論看的是電影還是電視節目,觀眾和內容的關係都完全不一樣。在電影院裡,在更有儀式感、更獨特的體驗中,3D可以很精彩。話雖如此,我還是要說:如果你是一個不喜歡3D的人,沒關係,還是可以去電影院,去看《阿凡達:水之道》或者任何一部你喜歡的電影,任何你想要擁有獨特體驗的電影。大螢幕還在,公共體驗還在。我們都覺得2D版的《阿凡達:水之道》美輪美奐。我花了很多時間來確保最佳的2D呈現。所以並不是說“我不喜歡3D,所以這部電影我不看”。3D的佔比其實很小。電影本身,包括演員的表演、場景、視效、攝影、動物等,才是更重要的部分,佔到98%。

蘭道:

而且,得益於先進的放映技術,如今我們可以在電影院呈現更高水準的畫質。感謝CINITY這樣的公司。

蘭道:

我去參加歐洲電影博覽會(CineEurope),首次披露《阿凡達:水之道》片段時,就選擇了使用CINITY放映。

卡梅隆:

CINITY是中國研發的技術。

蘭道:

沒錯。

卡梅隆:

中國研發的鐳射投影技術。世界級水準。我們希望CINITY放映系統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因為它的放映效果非常優秀。

蘭道:

所以,如果大家打算去看《阿凡達:水之道》,請選擇CINITY、杜比、鐳射IMAX。我們很感謝CINITY這樣的公司不斷推動技術發展,讓我們能把精心打磨的作品用最佳品質呈現給觀眾。

卡梅隆:

還是有很多公司依然相信電影院的魅力,對吧?影院觀影的體驗。迪士尼就是這樣的公司。迪士尼給了我們拍好電影所需的充分資源。在每一個環節,迪士尼都說:如果可以拍得更省錢、更快,那很好,如果可以拍得短一點,那很好。但品質永遠是第一位的。迪士尼希望在世界各地與觀眾一起重溫大銀幕觀影體驗。

卡梅隆:

因為影片的情感和力量哭著走出影院

記者:

能否請兩位用一句話向中國觀眾推薦《阿凡達:水之道》?雖然透過半個小時的交流,大家已經心嚮往之了。

蘭道:

我要說的是:如果要選一部必須走進影院用大銀幕觀看的電影,那一定是《阿凡達:水之道》。

卡梅隆:

我想說:大家會為了這部電影的美和冒險元素走進影院,再因為影片的情感和力量哭著走出影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