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雙碳目標,產業園區如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典馳 深圳報道

12月12日-13日,2022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在深圳國際低碳城舉行。

雙碳目標戰略下,綠色低碳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熱詞之一,當前各行各業都面臨著轉型和挑戰,園區是產業集聚的重要單元,產業園區應以何為抓手,開展低碳減排?在綠色產業園區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產業園區是碳排放大戶,精準減排已刻不容緩,要進一步統籌運用各種綠色低碳的手段,集中力量提升碳減排力度、最佳化方式、創新機制和提升效率。

粵港澳大灣區大資料研究院理事長杜平在會上表示,碳減排應採取必要的監管手段,講究程序正義,合理管制高耗能、高排放行為,不採取“一刀切”的方式,糾正運動式減碳。

“具體來講,主要是集中在最佳化政府的園區管理上,推進三位一體,也就是空間管理、行業管理和企業服務共同執行,這才能統籌協調園區各個主管部門。”杜平表示。

對產業園區而言,如何從高碳排放轉向低碳園區實屬不易。杜平認為,技術是把雙刃劍,因地制宜是關鍵。除了要按照國家明確的統一技術標準執行以外,各園區應結合實際情況,適度選用超前的技術手段。

時下推廣應用減碳技術,如數字能源技術,“源網荷儲”高度融合新型電力系統等,都要考慮園區的產業結構,園區可呼叫的資源能力,還有園區的空間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杜平提到,要統籌考量園區的功能定位,以及園區當地的經濟實力,盲目攀比和追求,是不切實際的“花架子”, 盲目上線“豪華版”的低碳化解決方案,最終將走向歧途。

豪鵬科技生產力促進中心總經理Johnson則以公司其中一個工廠舉例,“資料顯示,能耗91%集中在廠區的電力,液化石油天然氣、柴油、甲烷等佔比不到10%”。

Johnson表示,豪鵬在惠州的兩個子公司,均有采用光伏專案,年發電量是261萬千瓦時,以標準煤來統計,實現節能減排量2905噸/年。

在健全電池產業鏈閉環生態方面,贛州豪鵬會對電池進行回收再利用。比如鈷酸鋰,目前豪鵬回收的鋰電池主要正極材料是鈷酸鋰。在回收100萬顆電池的時候,它的轉化率是89。35%。相當於說回收100顆電池可以重新做出89顆電池出來。

其次,是把高能耗裝置,用低能耗、高效的裝置替代。比如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在真空箱中高溫老化,在一些高能耗或者是低效的真空箱裡,高溫的老化溫度是40度,需要48個小時。對真空箱進行改造和最佳化後,效率達到了最高,老化過程就從原來48個小時提升到了15個小時,這中間節約了大量能耗。

除此之外,杜平認為,促進低碳園區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標準體系。

杜平表示,“我們覺得標準體系的事可能看起來是軟的東西,但它實際上是指引、規範和標尺,應採取約束和激勵的手段並舉。”一是考核園區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二是用效益維度評估產業園區低碳化的成效。

效益包括三個維度,一是社會效益,低碳之路走在前列的園區,在制度建設、標準制定、業態創新等具備更多話語權。社會效益良好能帶動更多的產業園區朝低碳化發展,帶動周邊區域整體的低碳化。其次是經濟效益,這是根基,園區內的企業實行綠色低碳之後,營收和利潤的實現增長,產業叢集實現發展。

達實智慧副總裁呂楓則現身說法,以達實大廈實現碳中和為例,講述企業的減碳路徑。

當中他提到,“以達實大廈實踐經驗來看,提升中央空調冷站能源利用效率至關重要”,深圳市大型公共建築的中央空調,假設機房的效率是4。0,改造提升到5。4,則全深圳一年可以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50萬噸。

達實大廈2021年碳排放為4626噸,也就是0。5萬噸,深圳市大型公建的空調進行能效升級,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300個達實大廈的碳排放。到2030年,深圳市公共建築還會再增加1。1億噸,如果新建的建築高效的機房,我們還可以減少110萬噸。

沒有節能減排,單靠新能源,是不能實現碳中和的。呂楓表示,達實智慧一年幫助市民中心節省100萬千瓦時。如果建設2。5兆瓦時以上的光伏電站,這個電站的投資和做節能改造的投資差不多,但是有一件事做不下來,光伏電站要佔地3萬平方米,這對寸土寸金的深圳來說幾乎不可能。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