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增城地處珠江三角洲,歷來是魚米之鄉,而這裡所產絲苗米米粒細長苗條,晶瑩如玉,米泛絲光,無論是簡單烹煮的白米飯,還是以增城絲苗米制作的增城煲仔飯、增城雞飯,都是增城不可或缺的味道。

2004年,增城絲苗米就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8年,增城絲苗米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為廣州市首個獲得兩項認證的“雙地標農產品”。

在增城絲苗米田,你可見翠綠的秧苗在風中翻湧,成了初夏增城山水間最鮮明的色彩,散發著增城山水獨特味道的米香,沁人心脾,這些味道和色彩,填滿了增城人的記憶。

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好物揭秘

連香味都有特別的標準

在水稻界,一直有“南絲苗北五常”之說。廣東絲苗米,尤以增城絲苗米最負盛譽,被譽為“米中碧玉”。

與普通稻米相比,增城絲苗米稻穀較小,米粒細長苗條、油質豐富、晶瑩潔白、米泛絲光。經過烹飪的絲苗米飯米粒爽脆、潤滑、鬆軟,飯味芳香濃郁而特別可口,正宗增城絲苗米飯,加入上湯水攪動後,飯糰散開,湯仍然清澈見底不混濁。

這樣獨特的口感也孕育了增城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美食,而增城雞飯,就是一道以增城絲苗米為原料的增城特色美食。用增城朱村當地人的話說“好米煮好飯”,增城絲苗米細長晶瑩,油質豐富,成飯香氣濃郁、勁道,與增城當地的農家走地雞,成為絕佳的搭配。經過恰到好處的燜煮,金黃色的鮮嫩雞肉,在絲苗米獨有稻香的鋪墊下更顯爽滑,而綿軟細長的絲苗米,被雞肉的汁水包裹,也成為一道難得的美味。

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實際上,增城絲苗米有嚴格的評定標準,廣州增城區新塘糧食管理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漢橋參與了增城絲苗米國家標準初稿的討論。他告訴記者,根據原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地理標誌產品 增城絲苗米》國家標準,內外兼修才是合格的增城絲苗米。例如在“外形”方面,標準的增城絲苗米需要滿足長度5。4至6。6毫米,長寬比大於2。8,千粒重≤12。5克;在“內涵”方面,還需要滿足直鏈澱粉(幹基)含量17%至25%;堊白度≤3。0%;膠稠度≥50。0毫米等一系列嚴苛的資料。

甚至連香味,都有著獨特“增城絲苗米”標準。按評定標準要求,增城絲苗米氣味要具有增城絲苗米固有的自然清香味,這種清香味是稻米天然的稻香,與泰國香米和五常大米等其他品種都有一定的區別。

生長在沙質地 多以山泉水灌溉

增城絲苗米獨特的奧秘在哪呢?經記者瞭解,這與增城的地理、氣候密不可分。據介紹,與其他水稻品種相比較,增城絲苗稻種禾苗莖葉幼細,抗旱力較強,稈較高,尤其適宜種植于山區沙質淺腳田或有山泉灌溉的梯田。“而增城境內多丘陵,北迴歸線由境內透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6℃,田園土壤沙質地多,水質酸鹼度中性偏鹼。”尤其是丹邱白水寨附近,灌溉用水乃白水山岩之湧泉,含多種稻類生長所需微量礦物質,結出的穗粒飽滿,米質靚,相反如果生長在肥沃的土壤裡,產出的絲苗米反而變差,這又是絲苗靚米多出增城的緣故。

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的增城絲苗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以及賴氨酸、精氨酸、穀氨酸等16種氨基酸和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鋅、鐵等,尤其有益於老年人、體弱者、兒童、孕婦等群體。而其多個品種之一的泰稷絲苗糙米中的皮層和胚芽部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E,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糙米中鉀、鎂、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含量較高,有利於人體健康。

▎好物傳承

除雜、去石、礱谷、谷糙分離……在增城區新塘糧食管理所有限公司車間,一袋袋上好的增城絲苗米裝袋下線,等待送往全國各地的廚房和餐桌。看著包裝上顯眼的地理產品標識,王漢橋眼前總是浮現起30年前,自己剛接觸絲苗米時的景象。

上世紀90年代初,從廣州市糧校畢業的王漢橋來到增城朱村糧所,“當時,絲苗米深受東南亞食客喜歡,甚至有不少香港食客,專門開車到增城來,一次性買幾十袋回去。”

雖然絲苗米在牆裡開花牆外香,但是增城本地農戶並不願意種絲苗米,主要原因就是生產煩瑣、產量不高,而且市面上也有一些“李鬼”打著“絲苗米”的旗號以次充好。

2004年,增城絲苗米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絲苗米產業復興帶來了契機。國家對地理標誌產品實施法律保護,增城區政府各級職能部門對市場經營環境不斷進行規範和保護,使魚目混珠的情況基本得到杜絕,絲苗米質量得到保障,增城絲苗米的牌子也越來越響。有了國家標準保駕護航,市場上的絲苗米產業得到了再次發展,最顯著的變化,就反映在增城絲苗米的價格上。增城絲苗米的價格,從2004年每公斤不到6元,現在可以賣到10元以上。

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增城絲苗米被譽為“米中碧玉”。

國家標準的制定保障絲苗米質量

拳頭品牌越來越響亮,一批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增城山水間湧現,為越來越紅火的增城絲苗米產業再添一把火。在科旺農業現代化產業園,記者看到,超過5000畝增城絲苗米田,將土地染成一片片翠綠,微風吹過,禾苗在田間掀起一波綠色的麥浪。

2年前,廣州科旺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區向軍透過土地流轉,在白水山下的丹邱村建設了這片規模化、標準化、5G精準現代化增城絲苗米基地。“過去20多年,這塊田一直種植水果等經濟作物,直到前年,我們承包下了這塊地,這塊地才重新種植絲苗米。”看著眼前不斷躥高的水稻,區向軍告訴記者,增城絲苗米不僅僅作為農產品而存在,他希望以建立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為契機,積極推進“文化+”“旅遊+”“智慧+”的融合發展,建成集研發、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農旅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充分挖掘“增城絲苗米”的產業價值。

每逢週末、節假日和絲苗米收穫的季節,產業園都會吸引大量遊客,來體驗機器人餐廳烹飪的絲苗米煲仔飯、定製罐裝絲苗米。據介紹,未來,產業園還將建設增城絲苗米博物館、特色民宿、餐飲等文創產業,透過打造增城絲苗米相關的產業,推動農業、文創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充分釋放增城絲苗米的品牌價值,實現吃喝玩樂住全鏈條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增城絲苗米★★

增城絲苗米稻穀較小,米粒細長苗條、油質豐富、晶瑩潔白、米泛絲光,飯色發亮,飯粒軟滑、口感柔軟,軟而不粘。

增城絲苗米有著嚴格的評定標準,例如長度5。4至6。6毫米,長寬比大於2。8,千粒重≤12。5克;直鏈澱粉(幹基)含量17%至25%;堊白度≤3。0%;膠稠度≥50。0毫米。

5G現代化基地帶來新生機

▎有段古

“增城絲苗”種植已有近500年曆史。清朝庚辰年(1820年)版的《增城縣誌》對增城絲苗已有文字記載:“案近來,早熟有棟赤,有上造絲苗,有白谷仔頗佳,晚熟有泉水佔,絲苗最佳。”由此可見,“絲苗”在當時已是成為上乘的稻米品種了。

位於增城城區以西約16公里的朱村白水山,山巒起伏、樹林秀茂,清代增城縣八景之一“白水丹邱”就位於此,大名鼎鼎的增城絲苗米,最初也在這裡誕生。記者跟隨當地人,穿過蜿蜒山路,仍然能在白水山棲雲寺舊址前,看到一塊約2畝的梯田。這塊俯瞰形似龜背的沙質淺腳田,就是增城絲苗米的發源地。

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法號棲雲大師的高僧廖弘,四海雲遊,尋找傳經修善的好歸宿,他踏著雨後泥濘走近古增城八景之一的“白水丹邱”——白水山,只見此處山林茂盛,雨量充沛,一練瀑布從山頂飛瀉而下,蔚為壯觀,且山不高而秀雅,溪不深而清澈,鳥語花香,流水潺潺。廖弘見如此好景緻,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修寺化緣耕田地,把雲遊各處收集的優質稻穀品種雜種於此,逐漸形成一種優質的稻種,並分給山下的村民種植,這種米稻殼金黃,細長潔白,煮飯軟滑可口,起初當地村民因此稱其為“寺廟米”,後演變成“絲苗米”。

身邊好物③|米中碧玉,尋味增城

統籌:佔豪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林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