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如何在技術語言現代化中突圍?《中文打字機》重述一段鮮為人知的資訊科技史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吳雨珂

提起打字機,我們首先會想到雷明頓打字機的經典形態和QWERTY鍵盤“嗒嗒嗒”的節奏。而我們很少去思考,在電腦和輸入法誕生之前的機械時代,要如何把漢字搬上鍵盤?如果存在“中文打字機”,它可能依據什麼技術原理,採取什麼實現形式?它會擁有怎樣的面貌,發出怎樣的聲音?

中文打字機堪稱是現代資訊科技史上最重要卻被誤解最深的發明之一了。近現代以來,漢字作為非字母文字,在技術語言現代化的過程中遭遇了來自字母文字中心主義的重重阻礙,其一便是無法適應西式打字機。中文打字機的發明為其探索出與全球化接軌的路徑,卻因其笨重低效的刻板印象而長期受到冷落和忽視。

漢字如何在技術語言現代化中突圍?《中文打字機》重述一段鮮為人知的資訊科技史

面對這一研究空白,多年深耕中國歷史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教授墨磊寧,花費十年時間收集、梳爬全球史料,試圖還原這段被雷明頓打字機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所掩蓋的歷史,重新敘述一個世紀裡中文與西方語言交鋒的故事。他的研究成果呈現為《中文打字機》一書。

該書英文版於2017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填補了漢字技術史的空白。該書問世後即斬獲2018年費正清獎、2019年列文森圖書獎等專業獎項,獲得歷史學界和海外讀者的廣泛關注。時隔5年,歷經細緻的翻譯、審校和打磨,2022年冬天,由廣西師大“新民說”品牌引進《中文打字機》中文首譯版,終於得以與翹首期待的中國讀者們見面。

從技術語言學的全新視域深入認識和理解漢字

在墨磊寧看來,作為工具的中文打字機雖已完全淡出當今時代,但在漢字與機械化相互制衡的歷史中,中文打字機承擔了重要的歷史角色。

在《中文打字機》中,墨磊寧努力回溯中文打字機的發明歷程,以及中文尋求適應現代資訊科技且影響科技變革的一段歷史。在被QWERTY鍵盤的勝利所掩蓋的打字機(尤其是中文打字機)的發展過程中,墨磊寧重新敘述了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梳理了各種具有可行性的中文打字機發明,並呈現了那些被遺忘已久的發明者的生活。

翻開書我們可以看到,墨磊寧從全球最大的打字機公司的研發戰略,寫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研發計劃;從周厚坤、祁暄、舒震東、林語堂等人的打字機設計,寫到排字工人對活字的實驗性編排;從最古老的字模雕刻印刷術,寫到當代人日常使用的鍵盤、輸入法。透過中文打字機發明過程中遭遇的種種挑戰,墨磊寧揭示出漢字作為非字母文字與字母文字之間橫亙的“技術鴻溝”,進而論述了漢字的內在屬性(如非字母文字、表意性)、結構特徵(如字形、部首、筆畫)與中文處理技術(如活字印刷、電報、中文輸入法)的緊密關聯,闡釋了人、語言與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

墨磊寧講述了在近一個世紀之間,中文使用者在發明中文打字機的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嘗試、經歷種種失敗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權而融入全球化資訊時代,重新獲得獨特地位。而且,由中文打字機這一切口,作者還分析和批評了歷史上西方中心主義對漢字的偏見,講述了中文打字機這一“不可能之物”何以可能,而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權的重圍而融入全球化資訊時代,顯示出其獨特而強大的生命力。

墨磊寧如同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跨越約一個世紀的漢字技術史,帶領大家一同從技術語言學的全新視域深入認識和理解漢字,瞭解這段被技術語言想象力之坍縮掩蓋的歷史。而這部作品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也助推其走進了更多讀者的視野。

為了全方位理解“中文打字機”,墨磊寧花費10年時間廣泛收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珍貴歷史資料——刊載有中文打字機相關新聞的早期報紙、參與中文打字機發明程序的相關人物傳記、機器說明書、專利檔案等。從19世紀40年代電報技術的出現到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出現,他梳爬、分析了約一個世紀的海量歷史材料,帶領我們重回歷史現場,詳盡還原中文打字機的發明歷程。

漢字如何在技術語言現代化中突圍?《中文打字機》重述一段鮮為人知的資訊科技史

林語堂和女兒林太乙展示“明快打字機”

林語堂發明了第一臺具備打字機鍵盤的中文打字機——明快打字機

自美國人謝衛樓發明的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起,眾多中國工程師、語言學家、企業家、語言改革者以及日常實踐者前赴後繼投身於中文打字機的發明事業,其中,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林語堂也是其中一份子。

林語堂發明了第一臺具備打字機鍵盤的中文打字機——明快打字機。林語堂透過將打字過程轉化為搜尋過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機械書寫的運作方式,它在歷史上首次將“搜尋”與“書寫”結合起來,預告瞭如今被稱為“輸入”的人機互動模式,時至今日仍然與各種中文資訊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除了史料文字和理論解析,書中還附有多種中文打字機的原型機照片、宣傳海報、新聞報道、說明圖表等珍貴圖片資料,圖文並茂,還原鮮活的歷史場景,帶領讀者一窺不同時期中文打字機的形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埋藏的技術變革思路,讓這段被遺忘的歷史得以浮出水面。

不同於字母文字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幾十個字母搬上鍵盤打字機,作為表意文字的中文在邁入快捷、高效的現代化資訊傳播路程中,遭遇了來自字母中心主義的重重阻礙,但也正是這些挫敗讓中文使用者們愈加發奮,不斷開拓新的思路,試圖從西方字母文字霸權的圍剿中突圍而出,融入全球化資訊時代的發展潮流。

雖然作為工具的中文打字機已淡出我們的生活,但在漢字面臨機械化的歷史中,中文打字機承擔了重要的歷史角色。正是在中文打字機的設計探索中,中文的現代化傳播逐漸擺脫英文打字機“所打即所得”思路的禁錮,當下我們正在使用的中文輸入法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並由此發出人機互動的先聲。時至今日,漢語已經展現出嶄新的生命力,成為當今全球使用人數最多、最活躍的語言。

時至今日,在各國文字的打字機上打字依然困難、緩慢。輸入的未來會是什麼面貌?或許接下來,聲音識別會讓人類逐漸淘汰鍵盤?配備觸控筆的平板電腦,手寫也正受到歡迎。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文打字機的歷史,不僅僅是鍵盤的歷史,可能還屬於未來更宏大的書寫前景。

(圖據廣西師大出版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