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眾所周知,

韓國向來都是一個喜歡竊取、侵佔他國文化的國家。

中國作為其鄰國,又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古國,自然成為了韓國文化侵略的物件。

他們宣揚發明了漢字、哺育了黃河文明、創造了活字印刷,還要對端午節申遺。。。

一系列竊取中華文化的無恥行徑,讓無數國人對韓國咬牙切齒。

更讓人感到可恨的是,韓國不但對中國的文化始終抱有“非分之想”,

甚至對我國領土心存歹念。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

韓國人就曾大肆鼓吹對中國間島地區的所有權,

甚至向中國強行索取這部分領土。

被拒絕後,無恥的韓國人便公然在報紙上釋出辱華言論,大大的激化了兩國矛盾。

直到21世紀,不死心的韓國人仍在蠢蠢欲動,妄圖將中國固有領土據為己有。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間島的歷史遺留問題

韓國人口中的“間島”,實際上只是他們單方面對

圖們江以北、海蘭江以南延邊地區

的稱呼。

在中國,這部分割槽域大致包括

延吉、汪清、琿春、

龍四縣市,現屬吉林省延邊朝鮮自治州管轄。

韓國之所以會對這部分中國領土想入非非,還要追溯到20世紀初期的一段歷史淵源。

當年,大清王朝問鼎中原後,將發源地吉林、盛京一帶視為龍興之地。於是,以

鴨綠江下游的東條邊牆

圖們江

為界,將中間這部分割槽域封禁了起來,以護佑大清龍脈不衰。

不過,這一舉措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東北邊疆的地廣人稀,尤其是與朝鮮交界地帶。

長時間的邊防空虛和管理失控,導致大量朝鮮流民跨越鴨綠江來到中國定居生活。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儘管清政府始終堅持“國有疆界、豈容私越”的強硬立場,朝鮮方面為防止國民和財富流失,也嚴令朝鮮國民不得越界。

但朝鮮邊疆地瘠民稠、民生多艱的現狀還是令不少朝鮮人鋌而走險,不顧生死安危跨過鴨綠江來到中國。

在清政府長達二百年的封禁政策中,

朝鮮流民的非法潛入現象屢禁不止,這些人在東北延邊地區開荒拓土,並逐漸形成了村落和城鎮,這部分割槽域就是後來朝鮮人口中的間島。

清朝末年,清政府意識到了邊疆問題的嚴重性,

徹底廢除了封禁政策,決定向該區域實施移民政策。

然而,此時的朝鮮見大清日薄西山,屢受國外列強侵略,也動了侵佔中國疆域的想法。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朝鮮流民)

於是,朝鮮開始以圖們江和豆滿江並非同一條江為藉口,

試圖重新界定兩國邊界線,從而將朝鮮流民佔據的這部分中國領土據為己有

,雙方的領土糾紛就此拉開序幕。

為了解決矛盾,1885年,中朝雙方兩次展開談判,就兩國邊界問題進行了實地勘探和歷史追溯。

雖說探查結果明顯有利於清政府,可心懷鬼胎的朝鮮人根本不理會勘查結果,仍舊以種種理由與中國糾纏。

到了20世紀初期,東亞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在與日本列強的甲午海戰中慘敗收場,朝鮮也淪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

如此一來,中朝雙方的邊境爭議再度複雜化。

朝鮮企圖假借日本人的威風向中國施壓,以達到向北拓展疆域的目的。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甲午海戰)

只可惜,朝鮮人打錯了算盤,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又怎會顧及朝鮮的利益。

為了攪亂中朝邊境的局勢,從而進一步為自己謀利,日本人在多次勘察中朝邊境後,仍然堅持

“間島歸屬未定”

論。

實際上,日本政府早已確定了圖們江就是中朝分界線的結果,也得知了兩國此前兩次邊境線勘測的實情,只不過日本人想要以此為籌碼,爭取到更多來自中國的利益。

1908年9月,日本政府將間島爭議問題併入了“東三省五案”,開始與中國談判。

此舉將原本就複雜的中日韓矛盾進一步激化,談判過程中,日本屢屢以間島問題要挾中國,甚至公然將這部分領土作為交易籌碼。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中日談判)

最終經過多輪談判,

腐敗的清政府拿回了間島的主權,但是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巨大讓步。

日本人以中國領土做籌碼,再一次從中國手中攫取了大量不正當利益。

1909年9月4日,中日正式簽訂《間島條約》

,這是近代中國簽署的唯一一個沒有割讓土地的條約,但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卻相當昂貴。

尤其是吉會鐵路案的妥協,為日本後續的擴張侵略戰爭提供了交通上的支援。

至此,中朝兩國持續了長達兩百年的間島之爭暫時告一段落。

在那之後,雙方都陷入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間島這塊小小的土地也逐漸被兩國政府遺忘。

直到

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勢頭正盛的韓國捲土重來,再一次將間島爭端提到了臺前。

韓國人捲土重來,中國有理有據

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後,韓國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下國家實力蒸蒸日上。

上世紀70年代的韓國,已經初步實現了工業化,逐漸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韓國的經濟騰飛被其國民稱之為“漢江神話”,

韓國國內的右翼民族主義勢力蠢蠢欲動,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間島問題的重新提出。

1978年元旦,

韓國政客徐楨哲在《韓國日報》連載了一篇名為

《新年展示韓國久貌》

的文章。

徐楨哲在文中大肆渲染中日兩國,為各自利益不惜犧牲朝鮮國土的“陰謀”,並聲稱是日本人將原本屬於朝鮮的領土“賣”給了中國。

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在韓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一時間,韓國社會要求“收回間島”的聲音甚囂塵上。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不明真相且驕傲自負的韓國人,以遊行、演講、發表文章等形式向韓國政府施壓,一副從家國大義出發理所當然的樣子。

韓國學界也爆發了一輪“愛國”熱潮,一眾專家學者從“史實”出發刊載文章,助力韓國爭取間島。

可惜的是,最清楚這段歷史的韓國政府卻始終無動於衷,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韓國不可能打贏這場“間島爭奪戰”。

韓國方面的主張和觀點歸納起來,大致可以概括為:

間島原本屬於無主之地;

1880年之後朝鮮人率先對這部分土地進行了開墾;

1903年朝鮮還曾派遣過官員來管理間島;

中日簽署的《間島條約》犧牲了朝鮮的領土權,這是無效的。

綜上而言,韓國人堅稱間島屬於韓國,並強烈要求中國歸還這部分領土。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當然,這只不過是韓國的一家之言,中國方面的專家學者針對間島問題也很快予以了迴應。

首先,韓國人口中的間島從來不是無主之地。

早在清朝初年,清政府就下發了封禁政策,該區域屬於封禁地之內,這在清朝歷史中有明確的史實記載。

況且,倘若間島真的屬於無主之地,清政府又何以對此區域實施封禁?

朝鮮又為何與清政府達成協議,同意阻攔朝鮮流民越界?

其次,韓國人口中的中朝邊界問題,早在百年前的兩次邊界勘探,就已經得到了明確的結果。

歷史上有爭議的圖們江和豆滿江實際上就是同一條河流,朝鮮人在勘測時,驚訝地發現這兩條江只不過是名稱上發音不同而已,這是朝鮮當年公開承認過的。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可是到了七十年代,朝鮮的專家們卻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這些史實在朝鮮代表李重夏《乙酉“追後別單”》當中有著清楚的記載,當時的朝鮮政府對此十分清楚,所以才會要求清政府妥善安置潛入到間島的朝鮮流民。

再者,

韓國人口中所謂的“曾派遣官員來到間島管轄”,此言的確不虛。

當時朝鮮派遣的官員李範允,是以

間島管理使

的身份到來的,這個身份仿照的是西方國家在外駐派大使的做法。

李範允的身份相當於駐中國使臣,可見當時的朝鮮政府已經承認了中國對間島的主權。

況且,李範允來到間島後隻字未提間島的歸屬權問題。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李範允組織部隊)

後來,間島受到戰亂威脅,李範允更是以保護居民安全為由,向朝鮮政府申請軍隊保護。

不過,

朝鮮方面因為間島主權問題拒絕了這一請求,

李範允不得不自己組織民兵,成立私炮隊以御外敵。

作為朝鮮王族後裔的李範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宣告了間島的歸屬。

當中國學者將這一問題拋給韓國人時,對方並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除此之外,日本學者的研究記錄也可以為中國證明。

簽訂《間島條約》之前,日本政府曾派出一支以權威學者內藤湖南為首的隊伍,對中朝邊境進行過實地考察。

當他們清楚的意識到圖們江就是兩國分界線後,

立刻得出了間島不屬於朝鮮的觀點。

然而,韓國人卻刻意的迴避了這個問題,即使在談到日本人和《間島條約》,他們的討論重點也集中在“日本犧牲間島換取了東三省五案的權益”上。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內藤湖南)

至於在此之前間島究竟是否屬於朝鮮?日本方面又如何看待間島的歸屬問題?韓國的學者卻始終避而不談,這種行為與掩耳盜鈴有何區別?

韓國人的無理要求自然被中國拒絕了,眼看無法透過公理奪走間島,

氣急敗壞的韓國人選擇了最卑劣、最無恥的方式——直接辱罵中國。

韓國各大報刊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中國,譴責中國“非法佔有間島”的行徑。

更甚的韓國民族主義者,甚至直接將問題上升到了言語攻擊和辱罵。

面對韓國人的無賴行為,我國政府表達了抗議,在國際輿論的重大壓力下,韓國國內的反華情緒逐漸平息。

然而,一心想著侵佔中國領土的韓國人並沒有善罷甘休,間島問題也成為中韓兩國後續幾十年爭論不休的焦點。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百年之際,韓國再現無理要求

2004年,韓國再一次將間島問題提了出來,揚言要收復間島。

在韓國政壇,以韓國國會議員金元雄為首的59名議員提交了一份《間島條約》無效的議案,聲稱間島是韓國的固有領土,要求韓國政府儘快將間島收回。

只可惜,國會的議案再一次被韓國政府擱置了起來。

不過自那以後,金元雄等人創造性的發明了一個節日——

9月4日間島節

每年的這一天,金元雄等右翼民族主義者就會親自領導組織紀念日活動,號召全體國民牢記“國恥”,不要忘記間島。

在金元雄等人的鼓吹和韓國媒體的大肆渲染下,

幾年下來,韓國民眾對於收回間島的呼聲越來越大,一些市民也開始要求韓國政府做出宣告和行動,收回“失地”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金元雄)

韓國的這股社會潮流愈演愈烈,終於在2009年來了一次大爆發。

金元雄幾年時間的造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因為

2009年是《間島條約》簽訂100週年紀念日。

按照韓國人的說法:

“一個國家的領土如果被別國佔據100年,那麼其主權就被承認了。”

因此韓國人迫切的希望在100週年到來之際,“收回”間島。

不少激進的民族主義團體頻頻亮相,再次公然要求中國“歸還”間島。

還有一些韓國人拿出一張沒有任何根據和公信力的古地圖,稱間島自古以來就是韓國的領土,並要求韓國總統以此為證據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

一些韓國媒體也釋出了訊息,稱:“日本當年剝奪朝鮮外交主權的《乙巳條約》是無效的,那麼日本單方面與中國簽訂的《間島條約》也是無效的。”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韓國人口中的古地圖)

韓國外交通商部也表示:“《乙巳條約》即使有效,但也並未給予日本處置韓國領土的權利。

因此,《間島條約》已經嚴重侵害了韓國的權利,構成了對韓國領土主權的非法行為。”

《朝鮮日報》更是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發表了一則用中、日、英、韓四國語言書寫的純文字廣告。

廣告以間島問題為主題,結合當下中日韓之間的外交摩擦,向韓國政府喊話,要求其就間島問題發聲。

在廣告的末尾處,落款人為韓國的“愛國市民”。

可以看出,在以金元雄為代表的韓國右翼民族主義者的煽動、引導下,韓國人的“愛國熱情”高漲,似乎有一種誓要將間島“收回”的姿態。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乙巳條約)

不過,歷史和事實狠狠的擊碎了韓國人的幻想,

韓國政府並沒有如他們所料就間島問題向中國發難。

2009年8月28日,韓國自由先進黨50名議員再次聯名提交有關“收復間島”法案,不過法案隨即被擱置。

時間來到9月份,在《間島條約》即將滿一百週年之際,宣佈《間島條約》無效的活動再次升溫。

韓國的“國民運動本部”向國際法院提交了請願書,希望透過國際力量“收復”間島。

9月3日,該部門在首爾召開記者會,再次敦促韓國政府和國會為“收回”間島採取行動,並開展了一系列請願和遊行活動。

此外,韓國間島學生會等組織也在同日下午聚集到韓國紅十字會總部門口,舉行“間島日”活動。

一時間,韓國各大入口網站關於“間島”的搜尋高居首位,其國內各大媒體頭條新聞均離不開“間島”二字。

20世紀70年代,韓國強索中國領土,被拒後公然在報紙上破口大罵

(間島紀念日活動)

只不過,無論韓國人有多麼迫切、多麼渴望拿到間島的主權,

但事實就是事實,間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相關歷史資料記載的清清楚楚,韓國政府的不作為已經證明了這點。

所以沒有任何意外,韓國對間島的爭奪再一次以失敗而告終。

但這對於激憤的韓國人來說似乎是無法接受的,於是他們開始透過媒體、網路肆意指責、辱罵中國,以宣洩內心的“愛國熱情”。

然而,這種不尊重歷史、不尊重現實的行為,除了盡顯這些人的無知和卑劣,沒有其他任何作用。

結語

儘管韓國國內始終有人在打間島的主意,但目前根本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

因為他們的言行經不起歷史的推敲和反駁,根本沒有立足的根基。

此外,韓國的這種行為非但無法給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收益,反而會不斷加強中韓兩國的對立,尤其是不瞭解史實的國民。

或許韓國政府應該認真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對國內日漸興起的民族主義、文化優越主義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否則受傷的只能是韓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