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電動車價格戰,雅迪與愛瑪的恩怨情仇

兩輪電動車價格戰,雅迪與愛瑪的恩怨情仇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洞見新研社,

作者:辰紋,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兩輪電動車行業每年都會打一場價格戰,這場價格戰通常會持續一整年時間。

是的,走進雅迪、綠源、愛瑪等兩輪電動車品牌的線下門店,可以發現這些品牌無時無刻都在降價,店頭的醒目位置永遠是降價海報。

進入歲末,隨著天氣的變冷,兩輪電動車也來到了傳統淡季,為刺激消費,歲末的價格戰往往更加兇狠。

走訪長沙某小型兩輪電動車市場發現,雅迪的主銷產品冠能系列,愛瑪的Q系列、A系列都有幾百到上千元不等的優惠,像新日FV6鋰電版、綠源S30、雅迪E9等車型的降幅更是高達2000以上元。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兩輪電動車的價格戰日復一日的打著,可戰場中的主角始終只有兩個——雅迪和愛瑪,到底是雅迪愛瑪太強,還是友商太弱呢?

01行業價格戰,一部恩怨史

兩輪電動車行業價格戰的起端還得追溯到2016年。

此時,雅迪雖然帶著“兩輪電動車第一股”的頭銜赴港上市成功,但行業銷量的老大卻是一直纏鬥的老對手愛瑪。

為了超越愛瑪,在發動價格戰之前,雅迪曾嘗試著走高階路線,藉助當時掀起的消費升級風口來完成品牌轉型,伴隨著新Slog“雅迪,更高階的電動車”一起出爐的,還有一系列在營銷、渠道和產品等方面的組合出擊。

首先,簽下首位登上央視春晚的韓國藝人李敏鎬做代言,為此砸下上億的廣告費;

接著,又花了1個多億對5300多家專賣店進行升級;

最後,在產品上,雅迪推出了一系列4000塊以上的車型,尤其是2016年上市的Z3,售價高達8588元,不光創下了品牌記錄,放在整個行業也沒有可以對標的產品。

可惜,雅迪的這些招式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當年雅迪營收雖然微增3。6%,但銷量是下降的,股價表現也很一般。

於是,從2017年起,雅迪重新轉變了思路,主動發起價格戰,喊出“所有車型降價30%”的口號,透過特價車型和低價換購等活動,一年時間將單車均價從上一年的1508元降低到1440元(未帶電池價格)。

2017年這場價格戰的結果是,雅迪以406萬輛的銷量終於超過了愛瑪,成為行業第一。

嚐到甜頭的雅迪在價格戰上持續加碼,2020年又和拼多多聯合舉辦“品牌萬人團”活動,旗下冠能、歐睿、萊昂等兩輪電動車普遍降價10%-30%。

國海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長期拉鋸之下,從2018年到2021年,雅迪的市場佔有率從16。3%提升至27。9%,而愛瑪的市佔率僅從14。0%提升至16。8%。雅迪不但完成了反超,還與愛瑪拉開了差距。

愛瑪在價格戰中並非完全沒有收穫,雖然沒有打贏雅迪,但至少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與雅迪形成了雙寡頭格局。華創證券資料顯示,價格戰中損傷最大的是中小規模的廠商,截止2021年,行業廠家數量從最多時的2000多家降至僅剩50家左右,而雅迪和愛瑪則聯手佔據了53%的市場份額。

另外一方面,兩家的營收及利潤隨著銷量的擴大也表現出非常強的增長,並由此構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渠道體系。

根據年報資料顯示,愛瑪在2015年至2019年的行業滯漲期,愛瑪的營收從59。12億增長至104。23億;扣非歸母淨利潤從3。74億增長至5。12億;雅迪的營收從64。83億增長至119。17,雅迪淨利潤從3。8億增長至5。2億。

渠道方面,2021年底,雅迪分銷商數量3353家,門店數達超4萬家;愛瑪分銷商數量超2000家,門店數量超2萬家。相比之下,小牛的門店數僅是雅迪和愛瑪的零頭,新日的渠道量也只有愛瑪的60%。

渠道上的強勢,使得雅迪和愛瑪的價格戰能夠指哪打哪,對其他品牌形成密不透風的包圍,價格攻勢一旦發動,對市場銷量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而友商在此時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02價格戰致勝密碼,高階打低端

雅迪在2017年那次價格戰能勝出,其提前進行的“高階化”佈局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當時推出的一批高階產品為降價留出了足夠大的空間。

在汽車行業,很多品牌通常會在高階產品上應用和驗證新技術,然後再逐漸將技術下放到大眾化的主流產品上,階梯式的推動品牌向上發展。像定速巡航、抬頭顯示等功能,最開始時都是百萬級豪車的配置,而現在在很多十萬元級的家用車中也很常見了。

雅迪當時的旗艦產品Z3就採用了不少新技術,除了自研的GTR電機、智慧感應燈之外,還著手開啟了TTFAR石墨烯電池技術的研發。當Z3的價格下探到主流區間時,其產品的競爭力馬上就體現出來了。

就此之後,雅迪找到了價格戰取勝的核心密碼,先用新技術堆積起來的高階產品來拔高品牌價值;價格戰中,將高階產品前期積累起來的溢價空間作為籌碼打出,以先鋒的姿態殺入市場主流產品的腹地,此時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反差,用中低端產品的價格可以買到市面上的高階產品,從此一往而不利。

2018年,雅迪研發的TFAR石墨烯電池問世,相比普通鉛酸電池,其迴圈壽命長達1000次,是後者三倍,在-20℃的極寒環境下也能正常充放電,在同等體積下,電池的容量比普通鉛酸電池提升約30%。目前,TFAR石墨烯電池已迭代至第四代。

2020年7月,以TTFAR技術為基礎,搭配成體系的動力能源技術——TTFAR增程系統,雅迪推出了中高階車型“冠能”系列,如今冠能系列已經進化到第三代,在新舊冠能交替的間隙,上一代產品通常都會降價為新產品讓出空間,此時,雅迪在價格戰中也迎來了收穫期。

2021年,雅迪一共賣出了1386萬輛兩輪電動車,其中冠能系列賣出390萬輛,差不多佔到總銷量的28%,由於雅迪效仿比亞迪,進行了全產業佈局,收購或者入股了華宇新能源、南都華宇、大川機電、長興南都等一批電池和電機企業,能從產業鏈中扣除降價空間,因而在價格戰時,擁有更深的戰略縱深。

反觀愛瑪兩輪電動車行業的理解是,雖然與汽車一樣都是代步工具,但兩輪電動車更多是作為出行方式的一種補充,其工具屬性大於消費屬性,加之其技術壁壘不高,因而市場並不需要所謂的“高階產品”,瞄準市場需求,愛瑪的產品大多追求極致價效比。

根據愛瑪2021年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愛瑪科技簡易款電動腳踏車1099元以下的銷量佔比達49。6%,金額佔比達36。6%。

據艾瑞諮詢釋出的《2022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也顯示,愛瑪在2021年兩輪電動車細分價格段前五品牌銷量裡,勉強擠入 5000-6000 元分段,在 6000-7000 元分段里根本排不上位。

在價格戰中,雅迪壓了愛瑪一頭,但愛瑪也在競爭中經受了磨練,憑藉著自己的長板守住了基本盤。

03價格戰雙刃劍,品牌難向上

價格戰就像七傷拳,損敵一千,自傷八百。雅迪和愛瑪雖然是價格戰的受益者,但這兩個品牌同時也陷入了低利泥塘。

財報資料顯示,雅迪2018年-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6。33%、17。36%、15。87%、15。21%,呈逐年下滑的態勢,單車利潤不過百元。

愛瑪的毛利率更低,2018年-2021年分別為13。12%、13。68%、11。35%、11。7%,賣一輛愛瑪賺不到80元。

用資料來說話,雅迪和愛瑪更像是一個代工組裝廠,將產業鏈上的各種配件集中起來裝配,品牌溢價很難體現,而長期的價格戰又在市場上錨定了這兩個品牌的定位,消費者的認知中,兩輪電動車沒有高階,雅迪、愛瑪的價格天花板最高也就4000元。

對此,雅迪和愛瑪給出的對策都是推出主攻高階市場的子品牌。

2021年,雅迪釋出了全新城市高階品牌“VFLY”,VFLY號稱源自保時捷設計,包括6個子系列產品,部分機型提供車機中控、實時導航等智慧功能,產品最高售價更是來到了19800元這個誇張的高度。

愛瑪則以電動輕奢品牌的小帕作為應對,產品售價4999元到9999元不等。

可是品牌打造非一朝之功,就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有小牛、九號這類具有創新思維的品牌在前,VFLY和小帕的接受程度並不高,特別是在一個本質不需要高階產品的市場內,要想實現品牌的向上突破,更需要向消費者傳遞除了價格以外的額外價值,從產品到渠道,從服務場景到社交屬性,考量的維度將會更加多元化。

比如,小牛成立之初,就死磕“智慧+鋰電”的標籤;九號很容易讓人與它的機器人業務產生關聯,同時還有小米生態鏈進行背書;哈囉則有平臺化的生態優勢。

上述品牌的加入,改變了兩輪電動車萬事不決“價格戰”的競爭邏輯,其中不光有技術上的創新,小牛主攻鋰電池,九號發力系統,努力提升整車智慧化;也有生態上的擴充套件,九號與小米生態鏈的聯接,哈囉則透過平臺連線更多的場景和服務;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模式上的變革。

作為傳統勢力的雅迪和愛瑪雖然有自己的核心優勢,但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線來看,如果僅僅重複過去透過堆料衝高,然後以高打低的策略,仍然只能在中低端市場拼殺,無法讓消費者接受更高的品牌溢價,特別是雅迪,2015年就提出的“更高階的電動車”願景將永遠不能實現。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