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啃“硬石頭”又能“砍草種樹”,武漢19個村灣列入共同締造“獎補”專案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6日訊

這是一個建在石頭坡上的小村灣,該如何啃開這樣的“硬石頭”,進行生活汙水管網改造?生態環境部門的做法是,多方徵求村民意見,向村民“問策”,剛柔並濟解決難題。

16日,記者從武漢生態環境系統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黃陂區木蘭鄉蘆子河村周家石橋灣的村民們聚在村民議事亭裡,積極討論村灣生活汙水整治中遇到的“突發狀況”。

原來,這個村灣的房屋建在山坡上,地下全是石頭,開挖溝槽的施工難度很大。黃陂區多方徵求村民意見,吸納群眾建議,“以柔克剛”找到更最佳化的施工方案。

與之相對應,在江夏區五里界街童周嶺村的小朱灣,生態環境工作人員根據群眾反映較多的情況,下一步將組織村民共同清理灣口經濟林中的雜草,補種樹苗,透過“砍草種樹”,更為柔性地提升村灣環境質量。

能啃“硬石頭”又能“砍草種樹”,武漢19個村灣列入共同締造“獎補”專案

裝上了太陽能曝氣裝置,種上了水下森林,在村民養護下,蔡甸區消泗鄉曲口村的黑臭水體變成景觀小遊園。記者劉斌 攝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人士介紹,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生態村建立等專案和活動,不能只是政府部門“自彈自唱”“唱獨角戲”,要讓村裡的黨員、鄉賢能人和群眾參與進來,共跳“集體舞”,共謀共建共治,激發群眾參與意願和行動自覺。

為了更好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我市生態環境部門走訪摸排,廣泛徵求村民意見,尋找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的優方良策。一方面鼓勵村民對自家房前屋後的人居環境進行整治、保潔;另一方面發動群眾為農村“二水”(生活汙水、黑臭水體)等環境整治專案出謀劃策、積極參與專案施工和後期管護。

為了以點帶面,我市選取了19個自然村灣作為試點村,申報農村環境整治“以獎代補”專案。對完成整治、考核達標的,給予相應的資金獎補,其中,省級獎補金額為每個自然村(村民小組)10萬元。

(長江日秘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於海濤 劉金偉)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