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其養育問題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在陪伴他睡覺的過程中,父母要給足小朋友安全感。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1歲內寶寶睡眠需求

我們都知道,嬰幼兒睡眠時間相對而言比較長,

年齡越小,對睡眠的需求也就更強。

一般來說,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一天要睡夠13~18個小時;

4~11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則需要睡滿12~16個小時;

1歲的寶寶,睡眠時長會稍微縮短一些,不過也需要保持11個小時左右。

再加上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其自理能力有限,而且安全感又比較缺乏,所以就需要父母陪著睡覺。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於是,有一個說法就是

“1歲以內的孩子,跟誰一起睡覺,以後跟誰的關係就會越親密。”

事實真的如此嗎?其背後是否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呢!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

專家認為:這個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19世紀,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勒內·施皮茨做過一項跟蹤實驗,證實了父母陪伴著孩子睡覺,對建立親子良好的依戀關係的重要性。

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了跟育嬰園的護士待在一起的嬰兒。這些寶寶的媽媽因為某些現實情況,所以暫時不能長期貼身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個月,都是由護士們來照顧的。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或許有人會說,育嬰園的護士有更好的育兒方式,照顧孩子可能更加有優勢,但研究發現,比起科學育兒,情感上的滿足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更加重要。

這些離開媽媽懷抱的小寶寶,起初還能愉快地跟護士們玩耍,可過了短短的一週,孩子們的情緒驟變:

能感覺到他們開始感到焦慮、驚恐,而且反應也變遲鈍。

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護士們因為每天的工作較多,所以無法像孩子的父母一樣,給予自家娃足夠的關心和呵護,在衣食住行上都能時刻關照著,所以依戀關係難以建立。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而透過上一段解釋,我們也能看出,對於一歲內的寶寶而言,睡眠需求需要得到滿足,在她們睡覺的時候,習慣依賴母親的懷抱,會聞著母親的身上的味道睡覺,甚至會用手抓住媽媽的頭髮,才能感受到安全感,進入甜美的夢鄉中。

如果媽媽經常陪伴著孩子睡覺,這種親密互動多一點,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親子關係自然更親密。

別錯過孩子的“依戀期”

之前也有提到過關於“依戀期”的相關介紹。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它是親子關係中一種必不可缺的心理狀態,往往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滲透,關乎著未來的親子走向。

母嬰學者們認為,寶寶對母親的依戀是與生俱來的,一般在3個月左右即能慢慢確定自己的依賴物件,但此時她們是無目的依戀,所以會對經常照顧自己的養育者,表現出更強烈的依賴。

特別是當養育者經常跟嬰兒有肢體接觸,情感互動時,寶寶對TA的情感依戀就會更強烈。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著名的心理學家鮑爾比提過一個觀點:“錯過孩子建立依戀物件期,如果推遲到2歲半以後,再好的母親撫養都沒用了。”

如果媽媽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跟寶寶之間缺少聯絡,那麼,母子的關係自然是會受到影響的,即使你生育了孩子,可對她們來說,卻比不上養育之恩,之後想努力也沒用,因為孩子已經確立了自己的主要依賴物件。

綜上所述,專家建議:各位母親,要重視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在衣食住行上多陪伴孩子,給予其充分的關心,讓它感受到親情的可貴,這樣你們將來的親子關係也會更牢固。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即使未來孩子長大成人,有更多的個人空間,可在她們心中,依舊有你的位置。

父母應該如何做?

1、不要強制跟孩子分床或者分房睡覺

之前網路上流傳過很多關於跟孩子分床睡的說法,不過部分做法比較偏激,沒有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分床睡的方案,就直接強制著跟寶寶分開。

有些甚至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分開睡,這種做法往往容易導致孩子安全感缺乏,而且父母冷漠強勢的態度也會給未來親子關係埋下隱患。

娃出生頭一年,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依戀期”,媽媽努力也沒用

建議:

父母跟孩子分床/分房睡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循序漸進為宜,可提前跟孩子商量,給她們一點心理鋪墊,前幾天還可以在睡前陪著她一起,講點小故事助眠。

2、不要動不動威脅孩子

例如“你再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離開你啦,這些威脅性的話語,看似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其實容易給孩子的內心帶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