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廣州一門店禁止上班說粵語?不妨礙溝通不必一刀切

在適合普通話的場景講普通話,適合方言的場景講方言,隨機應變,這就足夠了

近日,一張關於壽司郎廣州一門店聊天記錄截圖引發爭議,內容顯示,該門店禁止員工上班期間說粵語,違反者會被嚴格處理。對此,廣州壽司郎餐飲有限公司釋出宣告稱,公司從未禁止員工以粵語與客人溝通,鼓勵員工基於自身條件,根據客人語言習慣,進行自由舒適的溝通。但在內部交流中,由於公司員工來自不同的地區,為了工作溝通更順暢,建議員工之間以普通話作為首要語言。目前已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嚴肅教育,對因內部資訊傳遞表述不當引發的爭議和不適,向大家報以誠摯的歉意。

禁止員工上班說粵語?此事曝光後,不少網友批評這家餐廳管太寬,涉事餐廳第一時間迴應道歉,算是知錯能改,來自外界的批評無疑是一個教訓——講什麼語言,不適合也不應該簡單粗暴地一刀切強制。

的確,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有很多五湖四海的外來人口,不會講也聽不懂粵語,一個都講普通話的氛圍當然會對他們更加友好。

而從餐館內部看,統一語言,確實能方便管理。但也得看到,語言應該是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既要方便溝通交流,也應體現本地特色——地方語言和地域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這正是普通話普及瞭如此之久,方言一直未消失的原因。

粵語本身是廣州一帶的方言,很多當地人從小耳濡目染,相較於普通話,粵語反而可能是他們的第一語言。所以,員工在私下交流時說粵語,再正常不過了。就像有網友說的,要“入鄉隨俗”,在當地開店,也該尊重當地的地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該規定針對的是員工之間,但當地很多顧客是本地人,對他們而言,粵語可能會更加親切。員工如果需要在其他員工、顧客之間,不斷地進行粵語、普通話的切換,其實未必有利於提升服務質量。

即便不談“禁止上班講粵語”合理與否,這一規定也很難執行,員工私下講什麼語言難以做到時刻監督到位,對餐館自身來說,制定類似的規矩,更是在徒增管理成本。

再者,以是否講普通話為由頭,對員工進行嚴格處理,這種內部管理的一刀切,何嘗不是在擠壓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呢?

公共機構比如政府部門、學校等,在一些場合,可能會要求統一講普通話,但餐館本身是服務行業,語言上進行統一的必要性並不充足,在適合普通話的場景講普通話,適合方言的場景講方言,隨機應變,這就足夠了。

就像很多人在工作中和同事交流一樣,時不時蹦出兩句方言,甚至蹦出幾個英語詞彙,都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不是非必要的場合,語言靈活一些、活潑一些,談不上什麼不適合。

近幾年來,一些語言研究學者都表達過對方言消失的擔心,其中粵語首當其衝。如果在粵語大本營的廣州,公司員工內部私下交流都被禁止使用粵語,類似的一刀切規定,對於方言的保護和傳承,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因此,語言應該開放包容,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公司管理更不能任性胡來。尊重方言,尊重員工的意願和合法權益,一個餐館才能在本地更持久地生存發展下去。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志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