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項羽死後,劉邦一行人來到項羽的最後一座城池魯地,到城下時,發現城門緊閉,只有書聲琅琅傳出。

劉邦平時最看不起的就是手無縛雞之力讀書人,動不動就罵讀書人為“豎儒”,而在魯地,他卻放下武器,應當地儒生的要求為項羽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而且下令赦免所有項羽舊部。

手下人看到劉邦這樣做,都勸他三思,“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秦國滅六國之後,留下了眾多六國貴族,而到了秦二世時期,正是這些貴族再次掀起了天下大亂,留下項羽的手下人,這種隱患劉邦自然明白其中的風險。

可劉邦依舊不為所動,他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一次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劉邦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魯地士人見之無不動容,勝敗乃兵家常事,干戈即止,既往不咎。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細細分析劉邦這一操作,這一招玩得真高。項羽已死,武力的問題至此算是完結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收服人心了。

劉邦與項羽不管在戰場上如何你爭我鬥,但畢竟世人皆知他二人曾是結義兄弟。

即便當初義結金蘭純粹是出於政治目的,但也不能做出小人得志的樣子讓天下人唾罵,所以,劉邦乾脆就將這個戲給它演足了,反正項羽已死,自己怎麼追悼都不可能再活過來,所以劉邦索性號啕大哭,做給天下人看,讓人們知道,這個即將一統天下的準皇帝是個實實在在重義氣的人。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原因是劉邦不得不顧及的,那就是對於項羽舊部的安撫。

雖說項羽政治能力不太行,性格剛直,甚至有時對待它人異常霸道專橫,但他講義氣,與性情相投的將領以誠相待,所以他身邊的大將中還是很多人都念他的好的。

劉邦雖說戰勝了項羽,擊敗了楚軍,但項羽餘部還有很多尚存,甚至連劉邦自己麾下都有很多將士曾經就是項羽的部下。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劉邦的套路夠深吧,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職場、商戰、人際關係、為人處世,到最後玩的都是套路,很多人講對“對事不對人”,認為這才是公正的,不因個人情感而偏私、針對。

而實際上,人情社會“對人不對事”,才是關鍵。

因為一旦把焦點放到了事情上,往往就會忽視人的感受,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如果想將人才留在身邊,焦點就應該放在人身上。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例如:你剛買了一輛新車,朋友小王想借車去帶女朋友兜風,你爽快地借了,結果到晚上時,他突然打電話給你說:車被撞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有兩種迴應。

第一種:有沒有搞錯,我剛買的車,你就給我撞了,你知不知道這車很貴的,趕緊拍照給我看看撞哪裡了,嚴重不。

如果是這樣說,你心裡的感受是什麼,肯定是既內疚又生氣,原來在朋友眼裡,你還沒有車重要。這就是“對事不對人”,焦點在車上。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第二種:你人沒受傷吧,有沒有傷到哪裡。直到確認朋友沒事後,再關心車。

如果你聽到這樣的回答,心裡肯定會很舒服,會覺得這朋友我交對了,這就是“對人不對事”。

怎麼樣,故事看到這裡,發現劉邦的哭高明吧,他最後那一招“先辦葬禮,再赦免項羽舊部,嚎啕大哭”,就是典型的“對人不對事”的做法,不僅收服了項羽舊部的人心,還為自己拉下了“仁慈”的人設。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這個故事在《智囊》中記載很精彩。

《智囊》是什麼?明代鬼才馮夢龍力作,被後人譽為“六大傳世奇書”之一。這部書記錄了從先秦到明朝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看過的人說,此書堪比“資治通鑑”,悟透十之一二,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據史料記載,康熙和乾隆,對《智囊》不但進行批註,更是作為案頭錦囊。曾國藩帶兵之時,每天捧讀不輟。紀曉嵐更是將《智囊》倒背如流。

據說,杜月笙偶得此書,立刻如獲至寶。讓人邊讀邊講解,經常聽得如醉如痴,感慨道:“這部書太好了,讀懂了它,才真正讀懂社會。”

《智囊》包括10大部,28卷。不管你從事何業,身處何職,都會與人打交道,也就離不開為人處世,競爭博弈,溝通勸諫,自保防身,這些都能從《智囊》中找到靈感和方法。

項羽死後,劉邦手下人勸他“斬草除根”,可劉邦卻端著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都要讀讀《智囊》!

《智囊》版本很多,選擇要慎重。我看的這套,有原文和白話文翻譯,誰都看得懂。而且,裡面有馮夢龍的點評,可謂畫龍點睛。看故事,學智慧,還是得有高人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