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學運作品丨兒時麥忙季節

聶學運作品丨兒時麥忙季節

兒時麥忙季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麥收季節,村東的公路上不時有大型聯合收割機隆隆開過,眼看著遍地熟透的麥子,村民們一點也不著急。若不是前幾日突降暴雨,這些麥子說不定早已顆粒歸倉。吃過飯仍像往常一樣躺在床上休息,麻將館還是人滿為患,麥地裡很難看到忙碌的身影。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麥忙季節打場時的情景。

那時,離收麥還有半個多月,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先是去街上置辦一些可長期食用的蔬菜,主要是土豆、洋蔥、包頭菜等幾類,這些蔬菜耐儲藏不易腐爛,老百姓都把它當成麥忙季節的主要蔬菜來食用。吃的備好後,就要抓緊添置一些打場時需用的鉻鈀、掃帚、揚場鍁等家家戶戶必備的農具,它們常被老百姓視為麥季的三大寶。如果這些工具已經有了,就不需要再添置。離麥收還有兩三天時,老農們便會給自己喂的牲口加點料,安排家人去河溝邊割一些青草,目的就是讓牲口吃飽一些長長膘,因為過不了幾日,它們就會被主人投入到“戰場”去,打贏麥收這場硬仗。

老農們也會把石滾、撈車拉到場裡溜上一溜,看看滾框鬆不鬆,撈車托子在不在,趁機把牲口套繩找出來檢查一遍,以防耽誤收麥。這一點老農們都清楚,不會給這些物件在打場時出錯的機會。

準備工作做好後,麥子也就熟透了,很快到了造場的緊要關頭。首先是在離村子較近熟透的麥地中選擇一個場地,大小不限,一般根據麥子的多少來定,大致有2分地左右。當然這個場還要選擇在靠路的地方,方便裝卸麥子及通行,場選好後就要把這一片地的麥子用手拔掉,不能用鐮刀割,這樣做主要是為日後碾麥子方便。造場也很複雜,要經過好幾道工序,還要用鉤擔一挑挑地擔水,我那時還小,挑水的活都是父母親幹,而爺爺只負責潑場,水潑的均不均直接影響到造場的質量,場造好了,使著順手,所以每次造場爺爺都是自己潑場,輕易不放心把這個活交給別人幹。待到場起一層白皮時,便可以開始碾場了。碾場需要幾遍,頭一遍是用人拉著石滾碾,等碾到差不多時,便換了牲口繼續碾,直到把場碾平坦光滑為止。爺爺是造場的行家,場有沒有造好,爺爺憑眼力就可以分辨出來。

聶學運作品丨兒時麥忙季節

下一步就是打場,打場也稱碾場,是把熟透的麥子用鐮刀割掉,然後用架子車把它拉到場裡,那時候,沒有任何可以收割麥子的機械,每戶幾畝地的麥子只能靠全家人的幾雙手一點一點地割掉,一到麥忙季節老農們都會起得很早,有時半夜裡便會看到一些奔赴麥地的勞動大軍。當時割麥也是一項辛苦活,不但要起早,而且手有時也會磨出水泡,一個快手一場活可以割掉半畝地左右的麥子。即便如此,幾畝地的麥子往往也需要兩三天才能割完。記得當時老農們都是早起全家一齊上陣去地裡割麥,上午則是用架子車把早上割掉的麥子一車車拉回來。割麥雖然辛苦,但同打場比起來算不了什麼,光是把這些拉回來的麥子均勻地攤在場裡,就是一個不小的活計,攤好後還要晾曬,待到晌午的太陽最毒辣的時候,還要再把麥子翻一遍,目的是使貼在地面麥子也可以得到晾曬。記得當時有一句話叫“釵頭上有火、鋤頭上有水”。說的就是正晌午時用釵將麥子翻一遍,就像用火烤麥子一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翻這一遍麥子,人們往往會被太陽炙烤得汗流浹背、苦不堪言,還好這些活計當時都是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些大人乾的,有時我也好奇地拿個釵想幫一下忙,然而剛一到場裡,毒辣的太陽像火一樣便會把我趕了回來。

翻好場再過一會,奶奶便會讓我把牲口牽到場裡。當時我們家餵了兩頭牲口,碾場時剛好全部派上用場,而沒有牲口的人家就只能一家人拉著石滾在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下碾場,比起這些農戶我們也算幸運的了,但卻苦了兩頭黃牛以及牽著黃牛打場的爺爺了。打場時爺爺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拿著趕牲口的鞭子,頭上戴一頂用麥杆編的帽子,嘴裡一邊“哈哈”地喊著牲口,一邊對空揮舞著鞭子,這時候的爺爺就像一位馳騁在戰場上的指揮官,臉上充滿自信,麥場就是他的戰場,馬鞭就是指揮棒,牲口就是他的千軍萬馬。他全然不顧炎炎烈日的炙烤,用心指揮著這場麥忙大戰役。

那時候過一個麥季要很長時間,像我們有牲口的人家一場也僅僅能碾1畝地的麥子,一天只能碾一場,下午還要把碾落的麥子揚淨。有時碰到風向不順的時候,只能把碾落的麥子放在早晨揚,而沒有牲口的農戶打場時用人拉著石滾碾的麥子就更少,我家當時種了六七畝麥子,光碾頭一遍就需要7天左右,第二遍也要六七天,若碰到中間有陰雨天,麥季就會延長,一個麥季結束,經歷一月左右也算正常。當時每天攤場、翻場、碾場,揚場、曬場等,這一連串麥季的重活幹下來,人往往都會脫一層皮,累得夠嗆。

聶學運作品丨兒時麥忙季節

雖然當時麥忙季節十分辛苦,但在當時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一年的收成就是全家的希望,人們很在乎自己的這幾畝莊稼。對待場裡的石滾、耮車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那樣,每當看到一些玩童靠近時,都會大聲喝斥,有些農夫也會在打場前燒香、禱告,圖的就是有個豐收年。看到一場場顆粒飽滿的麥子都會高興得合不攏嘴,連日來的辛苦便化為烏有。

隨著一些大型聯合收割機械的出現,每戶幾畝地的麥子十幾分鍾便會收割完畢,人們只需要將這些麥子用車拉回去曬乾即可,比起以前麥季的忙碌,人們再也用不著那麼辛苦了。

聶學運作品丨兒時麥忙季節

感謝學運兄弟授權釋出。

本書

封面設計:郭   影

配圖來自網路

如果你喜歡這本鄉情濃郁的小書,敬請留言評論。

截止至11月20日上午11點,留言點贊數最高者,可獲得作者贈送的《歲月留痕》圖書一本,我會請作者簽名留念哦。

此活動僅限界首城區,獲獎後請跟我聯絡。

嗯,為了公平起見,已經獲得此書的朋友,留言不在評選之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