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的前世今生

西夏王陵的前世今生

寧夏位於古“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而除了悠久的歷史,寧夏最震撼的景色,便是“兩山,一河,一王陵”。“兩山”就是代表寧夏地理標誌的賀蘭山和六盤山,“一河”便是流經寧夏五百多公里,描繪出一幅“天下黃河富寧夏”圖景的黃河。最後這“一王陵”就是帶有神秘面紗的西夏王朝的王陵,也是存在190年卻沒有正史記錄的西夏王朝,留給世人的唯一實物遺蹟。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皇家陵墓都會選擇所謂的風水好的地方,那麼風水好的地方,某種程度上也是有山有水有風景的,這就意味著肯定會有草木的生長和鳥類的光臨,那麼為什麼西夏王陵不長草也不吸引鳥呢?

1、像北斗星的王陵?西夏皇帝難道比中原皇帝還有文化

西夏王陵遺址看起來令人疑惑重重,遠遠不像一個大土包子那麼簡單。

歷來皇帝陵墓都講究左右對稱,要麼騎線建設左右對稱,要麼雙側佈置,左邊有一個龍神,右邊也有一個龍神,而絕不會放一隻鳳凰。

但西夏王陵卻是東一堆西一堆,完全不鳥中軸線。

這作何解釋呢?

網上歷史發明家們突然靈機一動,金庸不是寫過天罡北斗陣嗎?估計是丘處機到西域的時候,西夏人受到啟發,所以才弄成這樣?

你這麼能你咋不上天呢!

其實,西夏王陵目前殘存的9座陵臺,全部位於中軸線的偏西北方向,這與西夏人的民族屬性和建國曆程有關。

西夏的主體民族黨項族,宗教信仰與漢族不同。在他們的信仰中,神靈與人王有著嚴格的界限,哪怕是貴為天子,也沒有神靈地位崇高,所以西夏陵園的中軸線要留給神靈,皇帝們靠邊站。

那為啥放在西北角呢?

党項民族從羌族時代開始形成主體民族,其生活、創業、建國,始終是在西北方向,故而以西北為貴,帝王陵寢置於此處,倒也符合民族文明的發展特點。

西夏王陵的前世今生

2、

上世紀80年代,一隊日本遊客來寧夏銀川西夏王陵遺址參觀,大概是被王陵奇特的土堆震驚,脫口而出:“這真是東方的金字塔。”

沒機會實地瞻仰西夏王陵的小夥伴,可以重溫一下《大話西遊》,周星馳身後巨大的封土堆,就是西夏王陵。

仔細看大家就會發現,王陵土堆上一根草也沒有。

還有更神的,據當地人說,王陵土堆上從來不落鳥。

箇中秘訣是什麼呢?有人認為,當年西夏人能頂得住蒙古人六次圍攻,是因為掌握著神秘的魔法,所以才把王陵佈置得像埃及金字塔一樣,能微波治病、能遮蔽蛇鼠打洞、又能保持屍體不腐……

有這種想法的請出門左轉,科普掃盲班歡迎您。

基本上所有奇異現象都能用科學原理解釋,王陵的奇特之處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神秘。

我國古代築城為求堅固,發明過一種夯(hāng)土技術,採取蒸土、打夯等方式,讓土質變得異常密實、異常堅固,可以抵擋鈍物撞擊、銳物剖挖。

比西夏王朝早600餘年的統萬城夯土城牆,建造於五胡十六國末期的赫連夏時代。

據《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記載,統萬城“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連錐子都刺不進,草籽就更難容身。

統萬城遺址在陝西省靖邊縣,殘缺的統萬城牆,至今仍然很少有雜草。

西夏王陵陵臺設計成錐狀,這種形狀最大限度避免雨水在陵臺上停留、浸入,保持了陵臺夯土的乾燥。這樣一來,即使偶爾有草籽落下,也因為沒有水分而無法發芽。

無草無木,自然而然鳥也不願意來。

當然,當地人的說法也不絕對,偶爾有幾隻鳥心血來潮到陵臺上散散心,也並非全無可能。只是總量上特別少,給人形成了不落鳥的印象。

西夏王陵的前世今生

3、

西夏國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收入正史的古代王朝。

為何如此悲催呢?這和西夏党項族人頑強的戰鬥精神有一定關係。

西夏王朝末年,新興的蒙古帝國崛起於北方,成吉思汗先後6次率軍圍攻西夏,必欲滅西夏而後快。

豈料西夏人抵抗得異常激烈,成吉思汗最後一次圍攻西夏,還沒有成功,就病死在六盤山。

成吉思汗既憤且恨,臨終遺言,攻克西夏都城後要進行大屠殺,果然,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在滅亡西夏後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西夏的檔案、文籍、器物、宮殿被毀壞殆盡,連王陵都被全部拆毀,只剩幾個孤零零的封土堆。

元朝人對西夏的恨意始終未消,後來元朝編修遼、金、宋的國史,唯獨不給西夏修史,導致這個曾經創造過輝煌文明的朝代,居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更為悲催的是,西夏國曾經參照漢字,創造出了本民族文字,但西夏滅亡後這種文字竟然無人能識。

就這樣,西夏國的歷史一直沉寂了700多年。

直到1972年,寧夏考古工作者因為一次意外施工發現了西夏王陵地下埋藏的“蕃書碑”,上面刻著失傳的西夏文字,這才令人震驚地揭開西夏帝國的神秘面紗。

遺失文明重現於世,寧夏的考古人員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