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1909年5月30日,俄羅斯探險家科茲洛夫帶領的探險隊,頂著烈日來到了一座白色的佛塔旁邊。這座佛塔坐落在中國西北一座叫作哈拉浩特的古城西牆約四公里的一處乾涸河岸之上。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科茲洛夫

在此之前,科茲洛夫的團隊已經在哈拉浩特古城中發掘了數日,但大都徒勞無功,科茲洛夫於是將目光投向了城外。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科茲洛夫考察時的哈拉浩特古城

隨著佛塔被一點點開啟,所有人都被驚呆了。展現在眾人面前的簡直是一個文物倉庫,大量的手稿、經卷、書籍、卷軸、佛像堆放在一起,塔中間還有一具雙手合十盤腿而坐的女性骸骨。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佛塔發掘現場

經過後期考證,這些資料大都是屬於西夏時期的文物,中國歷史上一直缺失的西夏曆史的面紗就此被揭開。因為資料過於詳實,引起了大量專家學者的關注和研究,西夏學也因此形成併成為一門顯學。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黑城出土的文物資料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西夏雙頭佛(黑城出土)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唐卡(黑城出土)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阿彌陀佛顯聖圖絹畫(黑城出土)

這座名為哈拉浩特的古城就是現在的黑城遺址(哈拉浩特是其蒙古語音譯),又稱黑水城,坐落在現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城南20km的黑水河畔。

黑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中段,先後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至甘肅省金塔縣湖西新村後分為東西兩支,西支稱西河、木仁高勒,向北流注入嘎順淖爾(西居延海);東支稱東河,也叫額木納高勒,向北流注入蘇泊淖爾(東居延海)。黑水流至金塔縣鼎新鎮後,沿途地勢趨於平坦,河道時常發生改變,河水隨處散溢,所以水面看似寬闊平坦,卻因太淺而無法行船,故而得名“弱水”,又因流經大片荒漠戈壁時,沖刷攜帶大量泥沙,故被稱為弱水流沙。《西遊記》中的流沙河,就是以弱水為素材創作的:“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漂不起,蘆花定底沉。”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黑河下游流經的地區在古代被稱為居延,是河西走廊通向漠北的主要通道。“居延”一詞為匈奴語,《水經注》解其意為弱水流沙。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大破匈奴後,漢朝開始在居延屯兵戍邊,修築了障塞、烽燧等軍事設施。自漢代興起的絲綢之路,其中一條線路就是從甘肅向北經居延地區中轉,再從這裡向漠北進發,過往的行人、商隊均要在此補給,才能繼續向戈壁進發,去往廣闊的草原深處,然後再走向中亞、歐洲。在這一區域內,至今仍遺存有大量歷朝歷代的歷史遺蹟,這些遺址被統稱為居延遺址,包括著名的居延漢簡,而黑城遺址也是居延文化的傑出代表之一。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弱水流沙胡楊林

西夏至元代是居延地區繼兩漢後又一個重要發展時期。西夏在建國初年李元昊時期就在居延地區設立了黑水鎮燕監軍司,屬於西夏十二軍司之一,機構設定在黑城。黑城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建城,儘管城市規模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經之路和交通樞紐,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到西夏鼎盛時期時,黑城已不再是一座單純的軍事城堡,逐漸變成一座經濟、文化都較為發達的繁榮城市,這種情況大約持續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南征西夏,首先便攻克了黑城,並由此南下,直搗西夏國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次年,西夏滅亡。元朝建立後,由於黑城是漠北通往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1286年元世祖在此設“亦集乃路總管府”,元朝統治者不僅派遣了大量軍隊來黑城駐防,還從各地遷來許多漢族和蒙古族人,來這裡與當地人共同發展農牧業生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原來的黑城已不能滿足需要。元朝政府於是在西夏原有城池的基礎上,對城市進行了擴建改造。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擴建後的黑城,東西寬約420米,南北長約375米,是西夏時城池面積的3倍。城內設有4條東西向主幹道,6條南北向大路。城牆高達10米,城內有登城馬道7條,東西城門各一座,並在城門外加築了甕城。城四角建有向外凸出的圓形角臺,城垣外牆體四周設馬面19個。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黑城遺址平面圖

城區內分佈有街市、官署,驛站、學府、寺院等區域和百姓、官員、兵卒的住宅區。街道兩側,佈滿了各種店鋪,有飯館、客棧、錢莊、雜貨店、衣帛行、馬具作坊等,並有馬市、柴市及交換農牧產品的互市場所。不僅城內十分繁榮,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區和繁華熱鬧的街市。當時居住在黑城一帶的固定人口約有七八千人。

城內外建有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等不同的建築,其中以佛教建築最多,佔地面積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牆上,至今還聳立著5座覆缽式白色佛塔,最高的一座達13米。佛塔用土坯壘成,雖經數百年的風沙侵襲依然聳立雲端,成為黑城的地標性建築。城外西北角殘存兩列南北向的覆缽式白色佛塔12座,西南角有1座穆斯林禮拜寺,南牆外有1座覆缽式白色佛塔。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黑城衛星圖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城外西南角的穆斯林禮拜寺

元朝時期的黑城,不僅是一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繁榮城市,而且還是當時北連漠北、西通西域、南接河西、東抵河套的交通要塞和元朝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是這個時期從西域經過黑城到達元朝的上都城,《馬可波羅行記》把黑城也稱為“亦集乃”(即額濟納)。

好景不長,明洪武五年(1372年)黑城被明朝徵西將軍馮勝攻破,蒙古勢力退回到漠北深處。因為黑城距離明長城太遠且離蒙古高原太近,另外黑水河改道後城區附近再無水源地,明朝隨即放棄了這一地區,將邊民內遷,此後黑城便在塵封的歷史裡沉睡了五百多年,大漠的風沙逐漸掩埋了一度喧囂的古城,直到科茲洛夫探險隊的到來。

科茲洛夫把這座帶給他巨大驚喜的佛塔稱為“輝煌舍利塔”。在這座 “輝煌舍利塔”中,共出土書籍、經卷等2。4萬卷。巨大的驚喜使他們忘乎所以,以至沒有按照考古學的操作規範對發掘過程作詳細的記錄,而是把文物都混在了一起,也給以後的研究造成許多困難。

科茲洛夫最後動用了40頭駱駝,但依然無法將所發掘出的文獻、文物全部都運走。科茲洛夫隨即決定,將剩餘物品,包括一尊大佛塑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掩埋起來。他計劃以後再來考察時將它們挖出運走。17年後的1926年,科茲洛夫再次來到了黑城,讓他無比遺憾的是,沙塵暴和流沙破壞了當時留下的一切標記,他始終沒有能夠找到他上次發掘時所埋藏下來的大佛塑像和其它物品。它們也許至今仍然埋藏在那裡,被厚厚的沙層所覆蓋,等著後人去發現和研究。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佛像(黑城出土)

科茲洛夫從黑水城盜掘的文獻有舉世聞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寫本達8000餘種,還有大量的漢文、藏文、回鶻文、蒙古文、波斯文等書籍和經卷,以及陶器、鐵器、織品、雕塑品和繪畫等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文獻數量很大,版本大都完整,是研究西夏王朝甚至於和西夏王朝同時的宋、遼、金和元朝歷史的“無價之寶”。在成堆的文獻中有一冊非常重要的檔案就是《番漢合時掌中珠》,是西夏文、漢文的雙解詞典,也成為破解西夏文字和歷史的最重要工具。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番漢合時掌中珠

這批文獻數量之多世所罕見。僅僅是為這些文物整理一個粗略的目錄,俄國學者就花費了半個多世紀,直到蘇聯解體之後的1996年,俄國才初步完成文獻的整理工作。截止到現在,俄國方面出版的文獻僅十餘冊,且是價值相對較小的部分,大量珍貴的黑水城文獻至今尚未出版,這也導致了對西夏曆史的進一步研究進展緩慢。

黑城遺址也是古絲綢之路北線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城牆、角樓、馬面、甕城等建築都儲存的非常完整,只是在城牆之外,沙丘已經完全和城牆連成一體,黃沙已經爬上了十米高的城頭。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城裡面幾乎被黃沙淹沒,目所能及之處皆是黃沙,但在黃沙之中依然可以看到城內的各條街道和各式各樣的建築物。最明顯的就是各種佛塔,在西北角的城牆之上,5座覆缽式佛塔古樸、圓融、安詳,雖經數百年的風沙侵襲,今天依然聳立雲端,成為黑水城獨具魅力的標誌。

一座古城掩埋著西夏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誰——黑城遺址

至於那具端坐在佛塔中的女性骸骨,經過俄國人類學家沃爾科夫鑑定,認為這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又根據佛塔中的佛經批註等資料,史學家推測這具骸骨很可能就是西夏的夏仁宗李仁孝的皇后——羅太后。

羅太后一生篤信佛教,是一位極其虔誠的佛教徒,曾經不惜重金組織抄寫、刊印大量佛經。

公元1206年,西夏發生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宮廷政變,仁宗李仁孝去世後,羅皇后的兒子夏桓宗李純祐繼位。但沒過幾年卻被堂兄李安全推翻,經過3個月的幽禁生活後暴斃身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政變的幕後操縱者除了李安全,還有夏恆宗的母親羅太后。史料中沒有任何記載羅太后為什麼會與侄子聯手廢掉自己的兒子,其後羅太后不知所終。

一部分史學家推測,李安全在兵變前後,很可能用欺騙手段取得羅太后支援,事成後為了滅口,把羅太后關到佛塔中囚禁而死。

但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這座佛塔原本就是羅太后的個人清修之所,在她厭倦了世間紛擾後,自願在古佛青燈中了此一生,最後以這種特殊的修行方式圓寂於佛塔之中。佛塔中的很多佛經典籍上,跋文或加蓋的施經印章均有羅太后的名字,顯然不是倉促而為。如果推測正確的話,在被科茲洛夫發掘之前,羅太后已經在佛塔中被靜靜地守護了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