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2014年博士畢業那年,擺在魏星面前的無非三條路:一,去美國Cadence、Synopsys或Mentor工作,像他在港中文的大多數同學一樣;二,找一家網際網路企業上班,像他以前在清華EDA實驗室的許多師兄師姐一樣;三,自己創業,留在國內繼續研究EDA。

最終,這位天之驕子選擇了當時對他來說價效比最低、也是最艱難的第三條路——創業。

與師兄魏星相比,2019年畢業的陳耿傑與貝澤華要「幸運」得多。

在他們畢業這一年,美國宣佈對華為制裁,不允許華為在晶片製造中使用由美國設計、生產或授權的EDA軟體工具。一夜之間,EDA成中國卡脖子技術,華為、中芯等等大廠開始大量招募EDA研發人才,他們也由此有了一個更大的舞臺,可以留在國內研究EDA。去年,陳耿傑與貝澤華就加入了華為。

近兩年,「EDA人才培養」成為解決中國卡脖子問題的話題聚焦點。相比當下的人才短缺,大眾鮮少討論、但更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前,國內的EDA人才如何生存?EDA軟體公司又是如何夾縫求生?

而EDA人才的去向,從十年前的「大多從事網際網路」,到如今「炙手可熱、供不應求」,正是國內EDA行業變遷的縮影。

一、創業(上)

2014年,魏星與同門師兄弟刁屹、林德基,以及他們共同的博士導師吳有亮(David Wu)一起創立了奇捷科技(Easy-Logic),次年在離香港中文大學不遠處的香港科學園落地,是香港第一家從事EDA軟體工具研究的企業。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香港科學園

奇捷科技的創業目標,是研發出一款能夠自動處理功能性工程變更(Functional ECO)問題的EDA工具。

EDA的全稱為「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主要用於輔助晶片設計,是晶片製造的兩大核心技術之一(另一項是光刻機)。根據不同功能,EDA工具可以分為數字設計、模擬設計、晶圓製造、封裝與系統等五大類,其中數字設計又可以分為前端設計與後端設計,奇捷科技團隊要研究的ECO工具便屬於後端。

這個想法,源於魏星與團隊在讀博期間參加ICCAD的CAD競賽經歷:

2012年,魏星與林德基、刁屹組隊參加CAD競賽。當時,他們挑戰的是美國EDA三巨頭之一Cadence所出的Problem A——尋找功能性工程變更(Functional ECO)的最小邏輯差,團隊經過五個月的努力,最終提出了出色的ECO演算法,獲得了第一名。

ICCAD競賽的前身為臺灣在1999年創辦的CAD比賽,自2012年列入ICCAD。每一年,ICCAD競賽會出三道題,分別為Problem A、B、C,覆蓋前端與後端,由Cadence、Synopsys、IBM等工業巨頭出題,題目往往是它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工業級資料進行測試,每年都會吸引全球近200支隊伍參賽,是EDA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學術競賽。

魏星與團隊代表港中文在ICCAD競賽中首次奪冠,不僅拉開了港中文在ICCAD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序幕,其演算法的效能甚至比Cadence自己的工具還優越,更是給他與團隊帶來了巨大的鼓舞。

此後兩年(2013年、2014年),魏星與團隊又連續奪冠,2013年港中文更是一舉拿下A、B、C三道題的冠軍。2012年至今,ICCAD的CAD競賽一共產生了30個冠軍,香港中文大學拿了11個(排名全球第一),奇捷科技的創始團隊便貢獻了3個。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ICCAD2012 港中文冠軍團隊,從左到右分別為刁屹、吳有亮、林德基與魏星

連續三年在全球頂尖EDA競賽中奪冠的經歷,使魏星等人對ECO工具的研發信心倍增。

2014年,魏星博士畢業,自然考慮就業。

那時,港中文的大多數EDA畢業生會選擇去美國的EDA軟體設計公司Cadence或Synopsys工作,因為無論是香港或大陸,EDA產業的發展均處於幾近荒蕪的狀態,就業機會少,薪資待遇也不具備優勢。但魏星並不想去美國,一是有時差,二是往返飛行時間太長。

要留在國內發展,原先也大機率是進網際網路或金融行業。EDA就相當於計算機系裡的「數學系」,裡面用到了非常多數學知識與數學模型,只要學好EDA,無論是去網際網路大廠寫程式碼,還是去金融行業做模型,都非常容易。EDA在國內火起來之前,魏星在清華EDA實驗室的許多師兄師姐畢業後基本都進了網際網路大廠;國內其他EDA重點高校,像復旦大學早年培養的EDA畢業生也大多轉了金融行業。

但對魏星來說,明明他們在EDA這一塊有所造詣、卻要轉行,多少有些不甘心。

那一年,恰巧魏星的導師吳有亮六十歲退休。吳有亮帶領的實驗室是港中文在研究ECO上的獨一脈,在邏輯最佳化、邏輯驗證、邏輯等價性變換等方向做了許多研究。魏星等人是吳的關門弟子,如果他們畢業後不繼續研究,那麼ECO這一脈就斷了。

EDA的底層是演算法,魏星本人對演算法設計與程式研究也比較感興趣,因此,綜合多個因素,又有前三次ICCAD競賽的冠軍演算法「壯膽」,沒有想太多,他就決定了要創業。

二、創業(下)

「後面就有點上了賊船下不來的感覺了。」魏星調侃自己道。

ECO,全稱為「Engineering Change Order」,即「邏輯功能更正」,即使在擁有數十多年發展歷史的EDA領域也屬於小眾分支、後起之秀。目前,在美國EDA三巨頭中,也只有Cadence研發出了一款Conformal ECO,Synopsys稱已進行到Beta Version(測試版),Mentor Graphics則毫無進展。

簡單來說,ECO的作用是「區域性補丁」,伴隨著晶片功能設計的日益複雜化而出現,主要是為了減少晶片設計中因發現某一流程出錯而需重新調整的時間長度,降本增效。

當前,晶片設計的全流程耗時越來越長,動輒上千萬個邏輯單元,從開始設計功能到最後流片,往往要一年以上。假設一款晶片設計已經用了九個月,佈局佈線也已完成,即將流片時才發現第一步的邏輯功能出錯(如將「紅黃藍」寫成「紅黃綠」),需要修改。由於後面的步驟都是基於第一步,如果將第一步推翻,後面的步驟也會跟著失效,相當於整個晶片要重新設計。對於晶片廠商來說,這意味著成本會大幅增加。

這時,ECO工具就派上了用場:當晶片設計進行到後期,若發現前期的邏輯功能存在錯誤,則可以透過邏輯補丁對區域性電路進行調整。比方說,一個邏輯功能由10萬個邏輯單元構成,使用ECO工具可以只調整數十個、或數百個邏輯單元,其餘單元不變,即可將問題解決掉,也無需重新設計晶片。

聽起來是一個神奇的工具,但在奇捷科技剛成立時,大陸的許多公司並不知道ECO是什麼,也不瞭解它的重要性。他們去聯絡晶片公司,得到的回答往往是:「EDA軟體是什麼?要買就直接買裝置與器材,買一個軟體好像很虧。」

沒有市場、沒有融資、沒有人才,魏星迴頭看,感慨道:「直到2019年年底之前,這個(創業的)過程都是很痛苦的。」

2018年,經過四年的艱苦研究,奇捷科技推出了第一個ECO工具版本——EasyECO。雖然是首款國產邏輯功能自動更正軟體,但並沒有受到市場的追捧,在客戶的心中認可度並不高,即使有人願意出錢購買,價格也不高。而那時候,奇捷科技的賬面已經幾近歸零,接近大半年發不出工資,「當時差一點就倒閉了」。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馬死落地行,他們開始找投融資。當時大陸對EDA或ECO幾乎沒有概念,他們也找不到投資。後來,他們找到了臺灣的聯發科(MTK),聯發科覺得EasyECO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聯合香港科學院一起投資了200萬美元,奇捷科技才活了過來。

在這期間,魏星、刁屹與林德基三人的博士導師吳有亮也出了很大的力,無論是技術研發、發展策略還是資金援助。魏星迴憶,在奇捷剛成立時,很難拉到投資,吳有亮就以股東借款的名義,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個人墊了兩百萬多港幣。

問魏星是否後悔過創業、錯失網際網路大廠的百萬年薪,他答:

「如果是已經在大廠裡拿過年薪百萬,那可能很難下定決心去創業,因為你會經歷工資很低的狀態。但因為我們一畢業就創業,沒有真正拿過一百萬,不知道年薪百萬是什麼感受,所以容易接受一點。」

三、2019年之殤

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可以被列入史冊的時間點。對於中國的EDA行業來說,2019年無疑是一個劃時代里程碑。

2019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斷供美國晶片與軟體,斷供現代高階晶片設計必需的EDA工具。「晶片熱」一時席捲大陸,原先國內各個籍籍無名的EDA軟體公司也突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縱觀EDA在全球的發展,我國EDA存在兩個極具警示性的特徵:

一,EDA是一個已經在全球、尤其是美國走了四十多年的行業,商業化模式十分成熟穩定,但在中國大陸卻是一個新興領域,處於朝陽蓬勃的上升期;

二,在全球任一EDA軟體開發團隊中,華人所佔的比例往往最大,但在中國大陸,EDA人才數量卻極少,處於嚴重短缺的狀態。

據《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至2022年,我國前後端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EDA領軍人才尤其稀缺。

事實上,EDA人才的「流失」,無論是赴美工作,還是轉行,都是因為2019年以前國內的EDA人才沒有什麼用武之地,行業薪資競爭力也大大不如網際網路與金融,EDA軟體公司與晶片公司亦然。魏星與奇捷科技便是一個例子。

EDA在美國的商業化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三巨頭Mentor Graphics、Synopsys與Cadence均在這一時期創立,分別是1981年、1986年與1988年。而我國大陸地區較有競爭力的EDA公司華大九天成立於2009年,「EDA第一股」概論電子成立於2010年,其餘大大小小的公司更是晚於美國三巨頭30年以上。

技術的競爭背後往往是人才的較量,但人才的持續成長又往往要依託產業的成熟發展。

我國對EDA人才的培養計劃並非近兩年才開始。上世紀八十年代,歐美也曾在EDA軟體上對中國限制出口,促使國內開始研發EDA。1986年,「863計劃」便將EDA列為技術攻破重點之一,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EDA實驗室與復旦大學專用積體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校團隊在承擔科研任務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EDA人才。

1993年,國內自主研發的EDA「熊貓系統」問世,但沒多久,歐美就放棄了對中國的EDA封鎖于禁售,美國的EDA企業也相繼進入中國市場,出現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局面。國產積體電路產業傾向於採用國外現成的成熟軟體,國產EDA軟體也喪失了發展的機會。

國產EDA軟體公司夾縫求生,市場不買賬,收入自然減少,人員薪資待遇隨之下滑,發展空間小,轉行或出國實是環境所趨。

但2019年的鐘聲敲響後,人們開始意識到基礎研究的價值,「國產替代」成為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先鋒。原先在美國EDA三巨頭工作的華人紛紛回國創業,政策與資金向EDA傾斜,數十家EDA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網際網路大廠也開始搞硬體,EDA人才也頓時變得炙手可熱。

今年8月,招商證券電子研究團隊釋出《半導體行業深度專題之十—EDA篇:蓄勢待發,國產EDA迎黃金時代》報告,統計了Synopsys和Cadence在國內的營收,顯示2020年Synopsys在中國大陸的營收為4。21億美元,佔其總收入比例約11。4%,Cadence在中國大陸的營收4。07億美元,佔其總收入比例約15。2%,合計8。28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國產EDA公司具有近10億美元的國產替代空間。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人們相信,「多點佈局下,國內EDA生態逐漸形成,國產EDA迎黃金時代。」

四、幸運兒

與師兄魏星相比,2019年博士畢業的陳耿傑與貝澤華無疑稱得上是時代的幸運兒。

陳耿傑與貝澤華的本科分別畢業於中山大學電子系與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兩人同時在2015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師從EDA領域知名女性科學家楊鳳如(Evangeline Young)教授,又先後在2015年、2016年帶隊在CAD競賽中奪冠,更在2020年與2021年前後腳入職華為2012實驗室。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ICCAD2016B 港中文團隊領獎現場,楊鳳如(左二)、陳耿傑(左三)與貝澤華(右二)出席了頒獎典禮

在他們博士畢業那會,大陸的EDA相關崗位已經大幅增加,薪資待遇也好於從前。貝澤華描述,2015年開始讀博時,他連EDA究竟是什麼都不太清楚,但在2019年畢業時,已經可以勝任晶片公司的EDA崗位,專業對口的就業機會也明顯增加。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在2015年本科畢業、正處於迷茫期的時候,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楊鳳如一年只招收兩到三名學生,凡事親力親為。當時,貝澤華在考慮讀博時,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楊鳳如在港中文的博士招生委員會里撈起了他的簡歷,給他發了一封郵件解釋「學習EDA不需要太多的學科基礎,主要是組合邏輯或數學最佳化問題」,邀請他去面試她的PhD,於是貝澤華去面試、順利拿到了offer。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貝澤華

在EDA不為絕大多數青年學子所知時,更多人是因為「巧合」而選擇EDA,比如貝澤華,比如魏星。在魏星本科畢業、保送研究生時,他之所以選擇讀EDA,也是因為他的成績處於保送名單末端,只能服從分配,最後進了當時「大家都不去的、有空缺名額」的EDA實驗室。

但深入EDA的學習與研究後,他們都愛上了這門「有趣又有用」的學科。如魏星所說,EDA在積體電路中屬於底層研究,支撐著上面的晶片設計、整合板卡與更上層的移動應用等,只需要解決好EDA領域內的問題,但對演算法的要求又極高,這種「獨立又專注」的問題特性很吸引他們。

相形之下,陳耿傑是少數主動選擇EDA的人。他形容,EDA就是一個「用來解決硬體設計的軟體」,他本科學的是電子專業,偏硬體,同時又接觸過一些軟體,對軟硬體都很感興趣,於是就折中地選擇了EDA這個「軟硬兼施」的專業,主動聯絡楊鳳如、希望去港中文讀博。

讀博後,陳耿傑在EDA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博士還沒開始讀就獲得了2015年CAD競賽Problem A的冠軍(2016、2018也奪冠),2017年ICCAD最佳論文獎(港中文第一位),2018年ACM SIGDA學生研究競賽第一名,2019年ISPD競賽冠軍,2019年ACM學生研究競賽第一名,2020年ACM傑出博士論文獎(EDA方向),2021年ASPDAC最佳論文獎。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2019年,陳耿傑(左)在ACM學生研究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由圖靈獎得主Yann LeCun(右)頒獎

博士期間,陳耿傑分別在美國的Cadence與Synopsys實習過,但畢業後,他並沒有考慮赴美,而是加入了當時剛成立不到一年的EDA初創公司鴻芯微納,負責先進技術節點啟動的佈局佈線。呆了一年多後,覺得自己的成長不大,就跳去了華為。

貝澤華在博士期間曾獲得2016年與2019年CAD競賽冠軍,並獲得兩次最佳論文提名(DAC 2016與ISPD 2019),也曾在Cadence與Synopsys實習。畢業後,原先他是計劃進入Cadence,也拿到了offer,但呆了快一年後,也離開了Cadence、加入華為。

「當時想的是,Cadence既有經驗,又有專家支援,經驗能力慢慢積累就好了。因為裡面都是十幾年的工具了,已經十分成熟,每個人負責自己的職責、在上面添磚加瓦就行。而華為的專案很多是從0到1,經驗和能力的積累會快很多。」貝澤華覆盤。

在EDA研發被寄予解決中國卡脖子問題的手段,新時代的EDA青年,如貝澤華,如陳耿傑,所面臨的責任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除了是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他們在參與研究EDA的過程中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因為是解決卡脖子問題,所以有一種使命感,雖然我們也不會經常把這個掛在嘴邊。」陳耿傑談道。

五、轉機

對一介小小的EDA創業者魏星來說,2019年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2018年推出EasyECO後,他們開始在全世界與Cadence的Conformal ECO競爭。大部分情況下,由於名氣小、工具新、研發支援不足,奇捷科技都是以失敗收場。但2019年,在一次爭取三星訂單的過程中,他們打敗了Cadence。

當時,三星有一個緊急的專案要用ECO工具修改邏輯單元。他們先是用了Cadence的Conformal ECO,發現要加四千多個邏輯單元,無異於推倒重來,工程師的心態十分崩潰。後來,他們採用了魏星等人開發的EasyECO,只需加四五十個邏輯單元就將問題改正,喜出望外,就選擇了購買奇捷科技的工具。

「評價ECO工具的效能好壞,標準很簡單,就是看修改的邏輯單元數量。如果要修改幾千個邏輯單元,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工程師就很痛苦,相當於他要重做。但如果只修改幾十個邏輯單元,一天就可以完成,工程師就很高興。」魏星解釋,「ECO工具的底層是演算法。如果核心演算法執行地好,就能快速求解出近似最優解,快速解決問題。」

之後,三星的其他部分也購買了奇捷科技的ECO工具,成為了奇捷科技最大的客戶。

「我們現在有十幾個客戶,都是我們一點一點打下來的。」魏星自豪地談道。他對AI科技評論回憶,從2020年開始,他既當CEO又當CTO,滿世界跑,2019年有小半年都在臺灣,光AMD就去了五六次。飛廉價航班,住平價旅館,如此輾轉。

雖然艱苦,但幾年下來,隨著產品在市場的認可度提高,魏星等人開始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們去AMD也是直接測試他們的5nm電路。如果我們不開這個公司,可能我們很難有機會去與這樣的國際晶片巨頭合作,獲得他們的重視,還能與Cadence的工具去PK。」

據介紹,2018年與2019年,奇捷科技的年收入都不超過100萬人民幣,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00萬美元,自負盈虧指日可待。

2019年以後,隨著國內對EDA商業工具的關注度在上升,他們在融資方面也順利了許多,不久前也完成了近4000萬元的A輪融資。

除了EasyECO,奇捷科技接下來還計劃向市場推出 Formal Arithmetic Verifier(FAV)算數邏輯形式驗證工具與Easy-iPlace智慧佈局佈線工具。在2014年的CAD競賽中,FAV工具的完成率達到了100%,設立了算數邏輯形式驗證工具的行業基準。而Easy-iPlace則可以使晶片的曼哈頓總導向長度減少1-3%,從而獲得經過最佳化的佈局結果。

如今,奇捷科技已成為國產ECO的獨角獸。魏星笑道:「我們不敢說自己是世界第一,因為還有Cadence的Conformal,但至少也可以排得上世界第二了!」

六、EDA人才迴流與培養

縱觀港中文歷年EDA畢業生的去向,我們不難發現:早些年,港中文所培養的大部分EDA博士畢業生都去了美國矽谷,但隨著國家對EDA的重視加大,越來越多博士生選擇回到大陸發展。

近兩年,雖然大陸各高校開始加大對EDA人才培養的投入,但終究起步晚,人才供應數量有限。而作為一所老牌名校,港中文計算機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EDA、培養EDA研究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我國大陸在領軍人才一塊的不足。

港中文最早的EDA帶頭人是黃澤權(Chak-Kuen Wong)教授。他於197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而後加入美國IBM研究院從事EDA相關研究,1995年回到港中文任教,1996年出版EDA經典教材《An Introduction to VLSI Physical Design》,之後港中文就逐步建立起了世界級的EDA研究團隊。黃澤權本人更憑藉在EDA領域的成就入選IEEE Fellow與ACM Fellow。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黃澤權教授

二十多年來,港中文在EDA上持續投入。目前,港中文EDA方向有7位名師(如下圖),研究範圍覆蓋了系統設計、架構設計、邏輯物理綜合、測試與驗證、製造與封裝等EDA領域,近六年來在EDA領域國際頂會DAC&ICCAD上共計發表論文94篇(系統設計10篇、架構設計23篇、邏輯物理綜合20篇、測試與驗證21篇、製造與封裝20篇),研究積累可謂深厚。

根據計算機領域的世界學術排名 CS Ranking,港中文在EDA (design automation)領域一直穩居世界前列,自2021年已經排名世界第一。

在人才培養中,港中文重視實踐與知識的「傳幫帶」,如:自2012年起,他們每一年都會參加ICCAD、ISPD等等學術競賽,鼓勵學生去各大晶片設計公司實習,以此來鍛鍊他們的實戰能力。魏星、陳耿傑與貝澤華等人都認為,CAD競賽的參賽經歷對他們學習EDA有很大幫助。

知識傳承上,港中文的教師在招生上也十分積極主動。除了貝澤華,2019年與2020年CAD競賽的冠軍成員汪方舟也是在楊鳳如的遊說下選擇了攻讀EDA博士:

「當時與Evan(楊鳳如)聊,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和藹可親的人,學生畢業後的去向也都挺好的。第二是看到老師組裡的師兄師姐都很優秀,覺得可以從大家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國產EDA覺醒時代:從港中文走出來的ICCAD競賽冠軍

圖注:ICCAD2019C 港中文團隊,最右為汪方舟

汪方舟的本科就讀於香港城市大學。2019年畢業時,他身邊的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了熱門的人工智慧方向,而他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於是,導師丟擲橄欖枝後,他沒有猶豫太多,就接受了offer。

這時,EDA在國內已經火起來,汪方舟的成長機會也多了許多。比如,在考慮實習時,他的選擇已經不僅僅限於Cadence與Synopsys,還有國內的各大需要EDA工具研發的平臺。今年,他就選擇了進入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實習。這樣的機會,對於2012年代表港中文在CAD競賽中首次奪冠的魏星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不過,據汪方舟介紹,目前在華為從事EDA的人,相較於美國三大家,大多是碩士,博士較少。這說明,培養高階的EDA人才仍是當務之急。

「其實EDA的門檻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高。」汪方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他認為,EDA領域的問題並不難理解,只要努力提高程式設計能力、能用程式碼將想到的演算法實現出來,同時多看相關書籍(比如《VLSI Physical Design: From Graph Partitioning to Timing Closure》),關注新興研究,「不是EDA本科生也能很快上手」。雷峰網

從企業用人的角度來看,魏星則認為,EDA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晶片設計公司合作。「晶片行業的技術應用性很強,開發工業軟體不能光憑想象。」在技術壁壘加深的情況下,鼓勵高校學生去參加有工業界密切參與的學生競賽(比如ICCAD競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七、走在未來

問大陸EDA行業距離成熟期還差什麼,魏星與貝澤華都不約而同地回答:「時間。」

關於時間,魏星還提到另一個維度:市場應給予新興的EDA創業公司更多的耐心與寬容。

他認為,奇捷科技能從「差點倒閉」到「自負盈虧」,一是因為團隊從參加ICCAD競賽時就研發出了不錯的演算法,「底層演算法是決定一個EDA工具成敗的關鍵因素」;二是入場早,而EDA領域需要長時間的研發積累,「如果沒個三五年的積累,很難讓晶片設計公司接受我們的工具」。

而筆者認為,在關於時間的思考上,我們還可以有一個新的視角:未雨綢繆。也就是說,在科技的研究上,我們是否可以趕在一項技術真正被外國卡脖子之前主動去投入研發,即使當下的實際產值並不高?

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顯然企業是不會幹的,只能由國家出錢、高校主導。然而,如果沒有企業所提供的實際崗位與生產探索,預防卡脖子行動的閉環又是無法完成的,因為即使高校培養出了優秀的人才,沒有就業機會,最終也是白忙一場。雷峰網

不過,單就EDA人才的成長與機遇來看,我們至少可以說一句「他們熬出頭了」。但在未來的十年裡,我們是否可以迎來國產EDA的黃金時代,人才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願徹底的覺醒,願不再酣睡。雷峰網

參考連結:

1。 https://www。cpr。cuhk。edu。hk/en/press/cuhk-faculty-of-engineering-phd-student-receives-the-first-place-in-acm-student-research-competition-for-research-on-vlsi-routing/

3。 https://www。eet-china。com/mp/a68540。html

4。 https://www。sohu。com/a/506605446_16668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TARKTPS0511RIVP。html

6。 http://csrankings。org/#/index?da&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