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媽“險象環生”

錢大媽“險象環生”

文 | itlaoyou-com

進京13個月後,錢大媽最終敗退。

目前,錢大媽北京門店全面關停、加盟業務暫停開放;從去年11月起,北京錢大媽的部分門店就陸續關停,到12月,北京錢大媽生鮮食品連鎖有限公司還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

對於撤出北京,錢大媽方面迴應稱,“低估了北京市場的難度,以及房屋租金高企帶給企業的經營壓力”。錢大媽表示,未來計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相對穩定且成熟的市場。

自2020年對外大擴張以來,北京是錢大媽正式宣佈退出的第一座城市。

過去一年,錢大媽的日子可謂“海水與火焰”,在狂飆突進開出超3000家門店後,又被陸續爆出“多地加盟商鉅虧”,一度導致傳言中的“錢大媽上市計劃”被擱置。

如今關停北京,錢大媽的上市計劃,更不知何時才能重啟。

撤城、加盟商虧損……層層陰霾之下,錢大媽的加盟商規則、供應鏈能力,以及內部管理,還隱含著更大風險。

錢大媽當下的境遇,可謂是險象環生。

危機潛伏

2020年12月,錢大媽北京千鶴家園店與彩虹新城店悄然開業,標誌著錢大媽正式進京,這也是錢大媽開拓北方市場的重要一站。

13個月後,風雲突變。

據企查查顯示,截至目前,北京“錢大媽”生鮮食品連鎖有限公司的12家門店目前都已停止營業,其中9家門店已經登出。

北京商報的訊息稱,早在去年12月底,錢大媽北京惠生園店的店長,已經將門牌改為“蝸牛生鮮”,不再為錢大媽經營品牌。

從1月6日起,另一家錢大媽朝陽區溪城家園店,錢大媽員工就在使用者群裡通知“本店即將暫停營業”,並開始打折處理店內用品,包括冰箱、床架和發財樹等。

突然關城之下,大量加盟商似乎也是走出了“黑洞”。

有北京加盟商告訴地歌網,“不如早點關閉,開著也是虧損”,該加盟商認為,門店經營持續虧損,閉店以後找新的出路,反而更有機會。

無論加盟商何去何從,錢大媽已就此告別京城,其在北方市場的征伐,初步失利。

原因何在?

“北方人對消費’鮮豬肉’的敏感度不高”,有生鮮專業人士分析稱,廣東人對“隔夜肉”十分敏感,“很多人去土菜館吃飯,都要吃當場現殺的豬肉。”

南北方存在飲食習慣的差異,錢大媽內部人士也向媒體透露:北方天短夜長,消費者習慣一次性購入大量生鮮蔬菜,而錢大媽的日清模式,需要每天有足夠的客流才能保障門店正常運轉。

消費習慣確實影響了業績,但這並非全部原因。

前端銷售無法支撐後端規模化的運營及供應鏈成本,平臺經營入不敷出;錢大媽門店在客流量、毛利率和價格對比優勢的對方共同作用下,最終難以為繼。

而爆發經營隱患的城市,並非只有北京。

早在去年11月,安徽當地媒體報道稱,合肥錢大媽多店關停,一位加盟商向媒體透露,“開業3個月,合計投入近60萬元,最後虧了50多萬元。”

該加盟商表示,經過自己的測算,自己門店的日均客流要達到700人才能盈利,但正常情況下每天客流只有500多人,日營業額在1萬多元。

客流量的天花板無法突破,加盟商就很難觸碰到盈利的“金鑰匙”,而宣傳中的“錢大媽加盟商失敗率只有3%-5%”,或許得改寫為“成功率只有3%-5%”。

客流量的困境背後,錢大媽的加盟規則也暗藏玄機。

惡性迴圈

2012年,在東莞一家農貿市場開豬肉專賣店的馮冀生,第一次打出“不賣隔夜肉”的口號,生意一時極為火爆,但卻因為被周邊商家排擠,最終“敗走”東莞。

一年後,馮冀生立足深圳福田,開出第一家社群生鮮店,取名“錢大媽”,並於2014年開放加盟,此後門店數量快速增長,到2019年時達到1300多家店。

之後的2020年7月到2021年2月,錢大媽在7個月內將門店數提升至3000多家,平均每月開出143家新店,在社群生鮮店領域可謂“首屈一指”。

不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去年9月,央視財經曝光錢大媽多地加盟商持續虧損,而長沙錢大媽加盟商趙海燕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經營11個月,每月虧損3到5萬元。

一系列加盟商虧損事件,將錢大媽推向了風口浪尖;和北京關城、合肥關店一樣,錢大媽門店經營不善的根源何在?

錢大媽內部規定,加盟商經營前三個月必須“平進平出”(銷售價不得高於進貨價),之後根據客流評定“ABCD”四個檔位,加盟商才能提價。

例如,門店開業三個月後就升級為C價,這也是錢大媽宣傳的“爬坡期”,加盟商要在這段時間裡,將晚上7點前的客流穩定保持在600人以上,才能拿到B價。

多位錢大媽加盟商告訴地歌網,拿到B價才有盈利希望。

更高的客單價意味著更大的毛利空間,而更多客流意味著更大銷售額,定價權的逐步提升對平臺和加盟商,似乎是兩全其美。

不過,定價規則裡暗含悖論。

為了取得更大提價權,加盟商會利用各種手段引流,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折促銷”。

去年上半年,上海的一位錢大媽加盟商給店內的豬腿肉打折,售價9。9元/斤,加盟商說這幾乎是“含淚甩賣”,“與其7點以後打折,不如早點清貨,至少還算有效客流。”

降價促銷確實能大幅吸引客流,但隨著加盟商拿到更高檔位的價格區間,提升商品價格後,價格敏感的客群又會隨之流失,價格檔位也被調回原位。

週而復始,惡性迴圈。

在上海開店一年多的一位錢大媽加盟商告訴地歌網,正常情況下門店內每日平均客流在500人左右,只有大促期間客流量能破千。

而在錢大媽加盟商間,廣為流傳一句話:“一家店全天客流量必須達到800人以上,才有盈利可能。”

難以穩定的客流、難以取得的高定價,再加上錢大媽還要收取品牌使用費、商品加價成本,加盟商還有每日固定的人工和經營支出。

對加盟商而言,盈利難如上青天。

不過,加盟規則的弊端可以透過調整業態來改善。去年年底,錢大媽開始在中山、珠海等地測試面積更小的“簡裝店”,加盟費比常規門店低50%左右。

加盟規則可以持續迭代,但影響客流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商品價效比,而這極為考驗錢大媽的供應鏈能力。

價效比“偽命題”

錢大媽的供應商是如何組成的?

在廣東,錢大媽的豬肉基本是從省內的肇慶、湛江直採,蔬菜水果則是從廣州江南果蔬批發市場進貨,這裡是華南最大的果蔬批發市場。

另外,據地歌網瞭解,在上海,錢大媽的水產凍品品類有12家供應商,涵蓋鯽魚、白水魚和黃花魚等活鮮,還有蝦仁、雞翅中等凍鮮。

以水產凍品的12家供應商為例,其中供應雞翅中的上海銀龍食品有限公司,是聖農集團旗下的合資企業,而聖農是國內最大的雞肉生產加工企業之一;為上海錢大媽供應鴨副產品(鴨血、鴨胗)的華英集團,則是國內知名的鴨業上市公司。

從頭部企業或大型批發市場進貨,商品質量或許有所保障,但大企業所把持的品牌溢價,本身就壓縮了平臺的利潤空間。

而錢大媽更是將其中產生的商品成本,進一步轉嫁給加盟商。

錢大媽將商品從供應商運送到門店,會按一定比例加價,“果蔬的加價率在5%-6%之間;水產品類加價率會接近30%,因為活魚需要加工,僅損耗率就有15%-20%”,一位錢大媽人士告訴地歌網。

因此,無論加盟商提價還是降價,商品的進貨價就喪失了比較優勢,在一眾社群電商玩家中,錢大媽很難站穩“價效比”的優勢。

尤其在蔬菜、水產等品類上,錢大媽的生鮮直採也並不徹底,從經銷商、批發商處採購的商品,本身就含有不必要的流通成本,最終售價自然也是高企不下。

以叮咚買菜為例,官方披露的生鮮直採比例為79。1%,在上海等成熟地區的直採比例更是達到85%;但錢大媽方面並未披露過相關資料。

供應鏈的差距,自然直接反映到商品價格上。

地歌網對比發現,以上海為例,錢大媽門店在售的冬瓜1。5元/斤,叮咚買菜上為1。2元/斤;錢大媽門店的香蕉售價5。7元/斤,叮咚買菜上為4。99元/斤。

在部分品類上,錢大媽並不具備價效比優勢;要知道,叮咚買菜配送每筆訂單的平均履約成本,都超過20元。

儘管錢大媽也在每座城市打造城市倉,保證商品從門店採購到送貨、上架,全程只需14個小時;但履約環節的高效運作,並未帶來商品價效比的持續提升。

更何況,相比交易全面線上化的叮咚買菜,以上海為例,錢大媽每日的電商銷售額約為10-15萬元,佔總銷售額的比重僅為3%-5%。

有上海的錢大媽加盟商還告訴地歌網,目前自己關閉了電商“次日達”業務,“(電商)需要專人分揀、處理售後,毛利率還不到10%。”

高下立判。

顯然,錢大媽的問題本質不在於加盟商規則,而在於規則背後的供應鏈短板;高度依賴頭部品牌、生鮮直採方面不徹底,最終讓錢大媽在商品價效比的較量中丟失主動權。

內外交困之下,在未來的道路上,錢大媽還得渡過重重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