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憑什麼當選院士

馬斯克憑什麼當選院士

出品 | 創新灣(ID:EnnoBay)

作者 | 夏至

頭圖 | 網路

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釋出了2021年度國家工程院增補院士名單,新一期當選名單共計111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

此次名單中有多位科技圈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包括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微軟董事長兼CEO薩提亞·納德拉、蘋果公司硬體工程副總裁Kathleen Bergeron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的入選。

正式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後,馬斯克本人也在Twitter上發表了對美國國家工程院的感謝。

馬斯克憑什麼當選院士

不過在一眾恭喜聲中,

也有不少人對此事表示了質疑:只有本科學歷的馬斯克,憑什麼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什麼人能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資料顯示,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是一個成立於1964年12月的私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工程學學術團體,同時也是美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

馬斯克憑什麼當選院士

可以說,美國國家工程院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院之一,院士資格的獲得也是目前最專業、最高水準的工程師評價標準之一。

而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則是對工程領域專家的

最高褒獎

,表彰在工程研究、工程實踐、工程文獻等領域有突破的人,或是在技術領域創新、傳統領域重大突破、實踐創新性方法開展工程學教學等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那麼作為世界上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美國的院士是怎樣選舉出來的?獲得這項榮譽的難度有多大?

首先,

院士是透過選舉產生的。

據瞭解,美國國家科學院及工程院像私人俱樂部一樣有自己的執行規則,實行學術自治;院士選舉只考慮候選人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貢獻,沒有宗教、政治、種族等因素;學術水平只有真正的同行才能評價,因此整個過程只有院士參與,沒有公眾和外界的介入,院士候選人只能由院士提名。

據悉,選舉流程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院士提名候選人;

第二步,候選人經過所在學部院士的通訊評議和投票,但不會根據投票結果對候選人進行排名和淘汰,全部候選人名單和投票評議資料被轉入下一步;

第三步,由學部任命的同行評審委員會在學院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總部召開評審會議,對候選人的學術成就和資格進行詳細評審,然後投票並對候選人進行排名和淘汰,提出院士候選人最後名單;

第四步,院士大會對最後名單進行投票,根據定額和得票排序選出院士。

作為僅次於諾貝爾獎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

要透過層層精挑細選與評議後才能摘得這一榮譽,其難度可見一斑。

而此次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評選,

馬斯克的獲選原因是:SpaceX創始人、執行長和首席工程師馬斯克,在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和可持續運輸和能源系統的設計、工程、製造和運營方面取得了突破。

多重身份的新晉院士

馬斯克創立了多家知名企業,除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還有:電動汽車公司Tesla、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家用光伏發電公司SolarCity、衛星互聯公司Starlink、交通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超級高鐵公司Hyperloop、AI研究機構OpenAI……

馬斯克憑什麼當選院士

公開資料顯示,馬斯克1971年6月出生於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1990年進入加拿大女王學院,後轉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995年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他曾被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博士項目錄取,但僅入學兩天就選擇退學,投身矽谷創業。

據《福布斯》估計,馬斯克的最新財富超過3000億美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而這位身兼數職、富可敵國的大人物,

其實只有本科學歷,這也是人們質疑其獲得院士榮譽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過頭看,馬斯克此次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基於他在SpaceX的成就。

馬斯克在Paypal、Zip2創業實現財務自由後,於2002年創辦了SpaceX。他篤信,人類應該在“和平時期”快速掌握和實現星際旅行和多行星生存。

馬斯克憑什麼當選院士

他認為,宇宙並不平靜,地球也並非永遠安全,比如小行星撞擊等事件並非沒有機率,人類應該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馬斯克開始跨領域研究和進入航空航天領域。在馬斯克之前,航空航天並非“民營商用”領域,更不會有人選擇在這個領域創業。

起初馬斯克希望購買現成火箭,苦於成本實在高昂,後來只好自研火箭製造和發射。在一次次失敗之後,SpaceX終於實現了火箭的成功發射,以及更重要的多次重複利用。

目前為止,SpaceX創造了11手火箭連續發射和回收的壯舉,實現了民營火箭公司載人航天的紀錄,實現了發射總量超過其他組織的紀錄。

不過,SpaceX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除了研發過程中屢屢受挫,不斷“爆炸”。SpaceX還一度面臨斷炊危機、走在破產邊緣。而馬斯克不僅把第一次創業獲得的財富全部投入了SpaceX,還利用特斯拉為SpaceX輸血。最終,苦盡甘來,馬斯克多線推進的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SpaceX已經完全掌握了火箭重複發射和載人進入空間站的技術,下一步目標是登陸火星。就在昨日的SpaceX釋出會上,馬斯克表示,希望“星艦”可以運送大量物資,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能夠自己自足的“火星城”。

截至目前,SpaceX已經取得144次成功發射,106次成功著陸的成績,今年計劃進行50次左右發射,約每週1次。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商業衛星運營商,SpaceX達成了許多國家航天機構都未曾達成的成就。

SpaceX的火箭發射和載人空間站等太空探索技術成績斐然,因此

馬斯克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這一榮譽也算是實至名歸。

關注貢獻本身,而非學歷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獲選的美國國家工程院的新晉院士,如果嚴格按照“產學”劃分,產業領域佔據了大比例,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當選者反而屈指可數。

馬斯克和納德拉等在內的知名產業領域獲選人,儘管沒有“博士”學歷,也沒有豐厚的學術背景,但在他們從事和實踐的領域內作出了卓越貢獻。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國家工程院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院之一,

能夠不拘泥於學歷的高低,推崇實踐創新,對這些有著傑出貢獻的企業家給予充分的、至高的肯定,值得我們讚歎與思考。